老豆垛山

老豆垛山

老豆垛山,屬長白山系吉林哈達嶺,位於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人民政府駐地北52.6千米,取柴河鄉境內,在吉林哈達嶺中部西北麓,是磐石市與永吉縣界山,水平面積約9平方千米,海拔770.7米。

因山的形狀好像豆垛,故稱老豆垛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豆垛山
  • 所屬山系:長白山系吉林哈達嶺
  • 地理位置: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人民政府駐地北52.6千米,取柴河鄉境內,在吉林哈達嶺中部西北麓
  • 走向:西北一東南走向
  • 海拔:770.7 m
形成演變,位置境域,地理環境,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所屬山脈,自然資源,歷史文化,生態保護,社會生活,

形成演變

吉林哈達嶺大地構造上屬吉黑華力西褶皺系。南端屬華北地台,遼東台隆的北緩。西北側為依蘭—伊通斷裂帶,東南側—輝發河斷裂帶為地壘式斷塊山地,山體主要由華力西期燕山期花崗岩及古生界變質岩構成,還有大片侏羅系火成岩,老豆垛山同樣在此地質背景下。

位置境域

老豆垛山位於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人民政府駐地北52.6千米,取柴河鄉境內,在吉林哈達嶺中部西北麓,是磐石市與永吉縣界山,東經126°14',北緯43°23',近西北一東南走向。
老豆垛

地理環境

地質

老豆垛山體屬中生代侏羅紀上統地層,為安山岩。

地貌

老豆垛山體水平面積約9平方千米,由兩個山峰組成,屬低山組合。主峰在山體東南部,尖山頂,海拔770.7米,此山與西南1.75千米處幸福屯相對高度為220.7米。此峰東1.3千米處的另一個山峰海拔675米。山頂至山腰,坡度20~30°,山腰至山腳漸緩,在15~20°左右。山坡表面凸凹。

氣候

老豆垛山氣候屬山間冷涼區,特點是降水量多,終霜晚,無霜期較短,平均年降水量940毫米,初霜期9月15~20日,終霜期在次年5月20~22日,山體下部無霜期約120天。

水文

老豆垛山為松花江兩條三級支流北頭道河和北二道河所環抱。山東北麓為北頭道河支流發源地,在山北角匯入北頭道河後流向西再匯入岔路河。山東南麓是二道河支流源地,在山南麓匯入北二道河後.流向西北再匯入岔路河。

土壤

老豆垛山地土壤主要為灰棕壤。

植被

老豆垛山坡植被屬長白山植物區系,原為針、闕混交原始森林,現已無存,就連後形成的天然次生林也曾幾經輪伐,所剩無幾。僅有年輕的天然次年林,樹種主要有柞、樺、核桃楸、榆、楊等和一些灌木叢。

所屬山脈

老豆垛山屬長白山系吉林哈達嶺。吉林哈達嶺屬長白山系張廣才嶺山脈,位於吉林省西南部,是輝發河與鰲龍河、飲馬河與東遼河的分水嶺,北起松花湖隔松花江接老爺嶺,南到渾河谷地接遼寧境內千山脈,大致沿東北方向延伸,長300千米,寬45~90千米,海拔高度東北段800~1200米,西南為400~500米,相對高度東北為800a1000米,西南為200~300米。主要山峰有南樓山(海拔1404.8米,為吉林市最高山峰)、肇大雞山(海拔1257米)、鍋盔頂子山(海拔1052米)、鹼草山(海拔846.1米)。

自然資源

老豆垛山早年棲息在林中的野生動物有虎、黑熊、野豬、狍子等,到1964年時,還有黑熊、野豬等動物,1982年野生動物普查時,在這一帶發現2頭黑熊的蹤跡。現在主要有狼、狐狸、貉、黃鼬等動物。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因山的形狀好像豆垛,故稱老豆垛山。

生態保護

清福陵生物多樣性封育保護地,平均海拔70~80米,位於吉林哈達嶺向西南延伸的余脈,地勢逐漸降低,止於渾河北岸,形成低緩起伏的台地,最高處海拔98.9米。南部為渾河河谷平原,海拔50餘米。北部土壤為棕色森林土、棕壤性土,低洼地為草甸土,南部渾河河谷平原為潮棕壤和草甸土。封育地區的植物屬於華北植物區系,有大量的長白山植物區系成分沿吉林哈達嶺滲入區內。目前已登記的維管束植物有500餘種。主要植物群落有油松、遼東櫟林、雜木林等。

社會生活

老豆垛山林下植物種類較多,主要經濟植物有人參、天麻、玉竹、益母草、豨斂草、敗降、山龍薯蕷、刺玫果、手掌參、天門冬、苦參等。食用菌類有猴頭,榆薯等。山里產山梨,杏、葡萄等山果和薇菜、蕨菜等山菜。主峰山頂設有大地測量標誌。山東側和北側為永吉縣,西側和南側為二道村。山頂西4.5千米處有沈(陽)—吉(林)鐵路、愛(輝)—大(連)公路通過。岔路河在山西側由南向北流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