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表之歌》是劉上洋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首版時間是2018年10月。
該小說以虛構的江西省江南市為主要空間背景展開,集中筆力塑造了一組江西老表的群像。他們中有農民廠長、大學畢業生,有村幹部、村民、到沿海打工的農村青年,有下崗工人、外資企業經理、國有企業工人,有市委書記、下海乾部,他們用自己的悲歡離愁、興衰沉浮,演繹了一個時代從保守走向開放的每一個鏗鏘的步履。《老表之歌》藝術再現改革開放這段風起雲湧的歷史,表現年輕一代不斷奮力拚搏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流蕩著人民民眾勇於進取、敢闖新路的激情,是一首時代變革的瑰麗交響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老表之歌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劉上洋
- 首版時間:2018年10月
- 字數:62萬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評價,版本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老表之歌》以虛構的江西省江南市為主要空間背景展開,筆觸從大都市到中小城市再到農村,大開大合,波瀾壯闊。書中集中筆力塑造了一批“江西老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講述了他們在改革開放中各不相同的奮鬥故事。
創作背景
創作目的
根據劉上洋本人的敘述,該小說創作的初衷有四個:一是比較全面地反映江西改革開放頭20年的偉大曆程;二是反映改革開放是一場衝破舊的思想觀念、舊的經濟體制的深刻而又艱巨的革命;三是塑造一組江西老表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群像;四是在創新小說敘事手法,力求小說好讀好看方面進行一些探索。
成書過程
該小說劉上洋從2015年開始創作,到2018年,歷經四年、十易其稿,一部上下兩冊、62萬多字的長篇小說終於付梓出版。
人物介紹
人物 | 介紹 |
江兆南 | 文革中被打成壞分子,改革開放後帶頭搞土地承包、跑運輸、承包制茶廠、開白酒廠起。 |
肖海君 | 文革中被打成壞分子,改革後成為變革的先鋒。 |
許向才 | 文革中屬於壞人,沒有真本事,也缺乏公心,改革後一直耿耿於懷,充當改革的阻力。 |
江鳳梅 | 一位恪守傳統的農村婦女,有知識、有膽識、有見識,卻吃苦耐勞,茹苦含辛。 |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老表之歌》以虛構的南江市為背景,以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這段不平凡的歷史時期為脈絡,通過對一群普通青年頑強拼搏、英勇奮鬥形象的塑造,真實展現改革開放偉大曆程,反映改革開放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巨大變化,是一曲改革開放時代的青年讚歌。
藝術特色
人物形象
在人物形象上,小說第一次集中筆力塑造了一組江西老表的群像,他們中有農民廠長、大學畢業生,有村幹部、村民、到沿海打工的農村青年,有下崗工人、外資企業經理、國有企業工人,有市委書記、下海乾部等等,人物形象鮮明,相互映襯,錯落有致;每個人物身上,既有那個時代特有的時代氣息的,同時又各自帶著獨特的個性。他們用自己的悲歡離愁、興衰沉浮,演繹了一個時代從保守走向開放的每一個鏗鏘的步履。
寫作手法
作品語言平實、簡練,但常有妙句,白描的語句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卻給人留下了極大的想像空間。塑造的人物是個性的、可信的、成功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面貌和命運,凡俗中透著可愛,執拗中夾雜了鮮活。小說借鑑了電視劇的寫法,藉助對白來推動故事和人物的發展,貌似鬆散卻有內在的邏輯,筆觸自由又不顯凌亂,大量帶有時代烙印的事件巧妙地糅入、交織在人物的命運中,非但毫無堆砌之感,反而構成了小說人物所處的真實環境。
表現手法
《老表之歌》採用了特寫式場景、對話鏡頭式語言的表現手法。作者以“章”布局,每章由十幾個序號組成,避免一般小說中常常出現的那種大段大段的描寫和鋪墊,以及大段大段的穿插和回憶,顯得簡潔明快,引人入勝。同時,小說借鑑電視劇的表現手法,把長篇小說的寫法和電視劇的寫法有機結合起來。對於故事情節,既靠一般小說那樣的敘述來展開,又靠電視劇那樣的場景轉換來推進。對於人物的性格、表情和心理活動,既有一般小說那樣的細緻描繪,又通過電視劇那樣鮮明精短的對話來體現。
作品評價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評論家陳曉明:《老表之歌》最突出之處是用平凡樸實普通人的故事為我們揭示了改革開放開啟的深層緣由。
江西省文聯主席葉青:該書的出版對於推動江西重大現實題材文學創作,引領更多的江西作家進一步關注火熱的現實生活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江西省政協常委、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傅修延:作者深情講述了一群江西老表突破土地的約束,試圖走工業化道路的奮鬥與艱辛。從小說的意義上來說,它真正展開了改革開放這一文學畫卷。小說以私人的視角,講述身邊發生的事情。作者俯下身來進入到小人物的世界,貢獻自己的體會,表達自己的觀察、經驗,反映這個時代的生活,體現這個時代的擔當。
原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陳東有:《老表之歌》非常準確地把改革開放,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初人們的觀念、人們的生活、人們的艱難理得很清楚,這是很不容易的。作者由人們的生活、人們的習慣,進而到人們的觀念,將其中的深刻變化充分展現出來,我認為這是這部小說最大的成功之處,也是它最大的特點。《老表之歌》是江西改革的小說,把小人物的命運講得非常生動,有的地方簡直到了淋漓盡致的程度,生動地展現出了江西老表的局限性和本身所具有的優點。
南昌大學影視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胡辛:《老表之歌》是一支披荊斬棘的奮進之歌,也是一波三折的艱難之歌;是一支百折不回的高亢之歌,也是迷茫尋覓的沉重之歌。寫出這部作品,不僅需要閱歷、文學把控能力,更需要勇氣和擔當。小說文風樸實,語言流暢,不故弄玄虛,更不譁眾取寵,頗具可讀性,吸引力。除了故事情節簡練之外,語言洗盡鉛華是硬道理。同時,我也覺得,小說中女性的形象稍顯模糊,反面人物刻畫有些臉譜化。
江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江西省文藝學會副會長賴大仁:這是一部生活氣息濃厚、較好地反映了改革開放的時代風貌和精神、體現了現實主義文學精神的作品。從題材選擇上來說,小說是寫改革開放、社會變革的現實題材,而且主要是寫江西本土生活、本土故事、本土人物,生活氣息濃厚,讓江西的讀者讀下來有一種親切感。小說在思想上的深度開掘也下了比較大的功夫,力求表現大視野、大格局,表現改革開放的時代風貌和時代精神,這種創作追求也是非常可貴的,並且有比較好的效果。讀這部小說就像看電視劇一般輕鬆,不覺得鬆散,整體上非常緊湊,生動且吸引人,但也有的地方顯得比較直白、不太精細。
版本信息
書名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時間 |
老表之歌 | 作家出版社 | 9787521201086 | 2018年10月 |
作者簡介
劉上洋,江西安義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他曾主編《經典江西》《江西六十年文學精選》等大型叢書,創作了《井岡山》《神奇贛鄱》等大型歌舞劇本,著有《在前人已有答案的地方》《廢墟的輝煌》《高路入雲端》等散文集。所發表的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併入選中國國內多種權威選本。其中《井岡山》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雙頭鷹的國度》獲“冰心散文獎”,《九江賦》被評為“影響中國旅遊的文章”十強,《一張小桌和一首名詞》《停滯的繁華》獲中國新聞獎報紙副刊作品金獎,《萬里長江第一灣》獲“井岡山文學獎”。《江西老表》被收入2012年《中國文學年鑑》。《老表之歌》是他獻給江西乃至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厚重作品,是江西改革題材小說的重要收穫,更是他文學創作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