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砦鎮是山東省濟寧市魚台縣轄鎮,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魚台縣東部,是魚台縣的東大門,魯蘇邊界的門戶。行政區域面積47.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973人(2015年),轄2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老北村。
1944年成立老砦區,1962年為老砦人民公社,1984年改鄉,2010年6月撤鄉建鎮。
老砦鎮地處平原,主要河流有京杭運河、姚樓河、復新河、蘇魯邊河等。煤炭資源豐富,山東省岱莊生建煤礦湖西礦井、魚台雙合煤礦以及魚台縣湖西工業園區坐落境內。老砦鎮農業產業發達,是農業強鎮、水產大鎮,主產小麥、水稻,水產以河蟹、龍蝦、良種魚類為主。348省道、濱湖大道穿境而過。2015年,老砦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8.95億元,財政收入2.23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砦鎮
- 行政區劃代碼:370827108
- 地理位置:山東省西南部,南四湖西岸
- 所屬政區:山東省濟寧市魚台縣
- 政區劃分:28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老北村
- 行政區域面積:47.66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27973人(2015年)
- 電話區號:0537
- 車牌代碼:魯H
- 郵政編碼:272341
- 地區生產總值:25億元(2015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氣候,水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運輸,郵政通信,城鎮建設,水利設施,地方文化,民情風俗,方言,
歷史沿革
六七千年前,東夷太昊部族在此聚居。
西周時期,老砦一帶屬極國。
戰國時期,先屬宋國方與邑,後屬魏國方與郡。
秦朝,屬薛郡湖陵縣。
西漢至東晉時期,老砦屬山陽郡湖陵縣(後改稱胡陸縣)。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老砦屬方與縣(762年改稱魚台縣)。
元至元二年(1265年),魚台併入金鄉縣,老砦屬金鄉。三年後恢復魚台縣。
清鹹豐年間(1850—1861年),此地黃水退後,曾為一片荒野,當時有一古老高台,從巨野邢海遷來幾戶人家在此居住。後又陸續遷來鄆城、巨野流民定居,為安全築一土砦(”砦“即”寨“),故名“老砦”。
民國初年,設定人和鄉。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老砦屬魚台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七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七區改為老砦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撤銷老砦區,併入谷亭區。
1952年,從谷亭區析出,恢復老砦區建制。1956年,金鄉、魚台兩縣合併,撤銷老砦區,併入谷亭區,隸屬金鄉縣。1958年3月,撤區並鄉,老砦又從谷亭區分出,設立老砦鄉。8月,撤銷老砦鄉,併入谷亭人民公社。
1962年5月,老砦又從谷亭人民公社分出,成立老砦人民公社。1964年,金魚分縣,恢復魚台縣建制,老砦人民公社復屬魚台縣。
1984年,撤銷老砦人民公社,設立老砦鄉。
2010年5月,撤銷老砦鄉,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老砦鎮,鎮政府駐原老砦鄉政府駐地。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老砦鎮轄28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
老砦鎮為平原地域,地勢平坦,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20米。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南部為黃沙土,北為紅淤土。
氣候
老砦鎮屬暖溫帶季風區中的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溫12.8℃,平均氣溫年較差30.3℃。生長期年平均206天,無霜期年平均192天,最長218天,最短16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647.6小時,年總輻射127.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276天。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極端年最大降水量1121.6毫米,極端年最少降水量247.6毫米。
水文
老砦鎮北瀕昭陽湖,主要河流京杭運河、姚樓河、復新河、蘇北堤河(蘇魯邊河)。
京杭運河:1958年沿舊有廢棄的古運河開挖而成,平均河寬50米,位於湖西大堤外側,自復新河口進入老砦鎮境內,向東南至姚樓河入湖口處流入江蘇省。
姚樓河:在山東省境內又稱東邊河,發源於大沙河西岸沛縣郭家口,向北穿沛縣前姚樓和魚台東里莊之間,至沙河西進入魚台境,轉向北偏西流,過後姚樓東,於南田村附近注入昭陽湖。全長23公里,其中蘇魯邊界2.8公里,魚台段4.5公里。流域面積113平方公里。河底寬8~10米,河底高程以棗曹公路橋為界,橋以下為31.0米,橋以上為31.0~33.0米,下游堤頂高程39.0米,頂寬4米,可防禦昭陽湖水位37.0米時的洪水。
復新河:發源於安徽碭山玄帝廟,過蘇北堤河及義河口後向北進入魚台縣境,向北行3公里至張壩村,穿過1981年建成的張堰節制閘。張堰節制閘防洪流量為1157立方米/秒,為20年一遇,翻水流量25.5立方米/秒;附近有寬10米、長100米閘室的船閘。河道向東北於西姚村南入昭陽湖。
蘇北堤河:又名蘇魯邊河,原來僅有蘇魯邊堤,1959年開挖成蘇北堤河,源於豐縣西北邊村陳樓,沿蘇魯邊界東北流,於肖橋以東入復新河。四聯乾河口以下河底高程31.5米,底寬20~25米,入幹流口處設計流量201立方米/秒。老砦段東起東里村南,向西至趙莊西與義河匯流,隨即向北注入復新河,境內長約7.5公里。
自然資源
水資源: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1384.4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有煤炭、河砂、磚瓦用粘土等。其中煤炭可采儲量1.2億噸,集中分布在東北部一帶。
人口
2012年末,老砦鎮轄區總人口321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215人,城鎮化率32.13%。總人口中,男性17334人,占54%;女性14766人,占46%;90歲以上老人占1%;80-89歲老人占6%;70-79歲老人占8%;60-69占15% ;處於老齡化狀態。2012年人口出生率10.6‰,死亡率5.9‰,自然增長率4.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14人。
2015年,老砦鎮常住人口27973人,從業人員19611人,其中二三產業從業人員9817人。
經濟
綜述
2015年,老砦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8.95億元,比2014年增長8.67%;財政收入2.23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4.97億元,利稅29253萬元,其中個體私營企業產值11.28億元、利稅997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3元。
第一產業
老砦鎮農業產業發達,以小麥、水稻良種培育為主導農業。養殖以肉羊、豬為主,水產以河蟹、龍蝦、良種魚類為主。現代特色農業形成了以後姚、前六、東里西、晁莊為中心的特色水產養殖園區,以邊莊、許樓、西城西為中心的小麥、水稻良種特色培育基地,以劉砦、王莊、許樓、西城西村養雞示範園區和以位莊、四合、義和、老東養豬示範園區。
2015年,老砦鎮土地流轉面積5886畝,共有家庭農場8家,農村專業合作社4家,其中養魚合作社11家,養豬合作社13家,穀物種植合作社23家,形成了農業示範基地;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723公頃,總產4.08萬噸;瓜菜50公頃,總產0.17萬噸;棉花33公頃,總產47噸;種植業產值16752萬元。全年造林11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4.8%,林果總產269噸;林業產值1573萬元。年末大牲畜存欄53頭,豬存欄3.07萬頭,羊存欄1.02萬隻,家禽存欄17.8萬隻,畜牧業總產值6427萬元。水產品總量11347噸,漁業總產值14615.8萬元。農業機械總動力達8.6萬千瓦。第一產業增加值2.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22%;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9367.8萬元,增長6.99%。
第二產業
老砦鎮依託湖西礦井和雙合煤礦,重點規劃兩大項目的上下游產業鏈項目以及其他相關產業,建設5000畝的集煤炭精洗、煤化工、煤電鹼、熱電、煤機服務等為一體的魚台縣湖西工業園區,將老砦打造成濟寧市重要的煤化工基地。
2015年,老砦鎮有規模以上企業16家,初步形成了煤化工產業集群;實現工業總產值24.78億元,比2014年增長7.27%;實現利稅29135萬元,增長3.06%。第二產業增加值22.49億元,增長5.61%。
雙合煤礦:山東雙合煤礦有限公司經營性質為合資經營企業(港澳台),是一對新建的千米深井,由山東雙合煤礦有限公司建設、委託山東魯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託管,中煤三建負責礦建工程,中煤五建負責安裝工程。屬正常建設煤礦,設計生產能力45萬噸/年。井底車場水平為-1050m水平,截至2017年,主要進行各項安裝工程(主井裝備、主井絞車、中央泵房),無採掘作業活動。
山東省岱莊生建煤礦湖西礦井:原屬山東省監獄管理局,1996年籌建,是岱莊生建煤礦的接續礦井,井田面積45.68平方公里,可采儲量1.1588億噸,煤層平均厚度5米,設計年產90萬噸。2001年5月開工建設,2006年10月投產。2013年核定生產能力為120萬噸/年。2016年1月,山東省國土資源廳註銷其採礦許可證,終止煤炭生產活動。2016年9月,岱莊生建煤礦(含湖西礦井)劃轉山東能源棗莊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省岱莊生建煤礦湖西礦井:原屬山東省監獄管理局,1996年籌建,是岱莊生建煤礦的接續礦井,井田面積45.68平方公里,可采儲量1.1588億噸,煤層平均厚度5米,設計年產90萬噸。2001年5月開工建設,2006年10月投產。2013年核定生產能力為120萬噸/年。2016年1月,山東省國土資源廳註銷其採礦許可證,終止煤炭生產活動。2016年9月,岱莊生建煤礦(含湖西礦井)劃轉山東能源棗莊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第三產業
2012年,老砦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1億元,比2011年增長11.59%;共有商業網點235個,職工746人;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0.8億元。2012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8億元,同比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1.2億元,同比增長15%。2015年,老砦鎮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4.28億元,同比增長26.47%。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2年末,老砦鎮有幼稚園10所,在園幼兒1000人,專任教師60人;國小5所,在校學生1700人,專任教師12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國中在校學生3100人,專任教師80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教育經費開支1400萬元。2015年,老砦鎮有中學1所,國小5所,在校學生207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文化體育
老砦鎮舉辦有春節民眾文藝晚會、元宵節民眾文藝匯演和廣場舞大賽,28個村都組建了自己的文化隊伍,每逢重大節假日適時組織各村文藝隊伍進行文藝匯演。
2012年末該鎮有鎮文化站1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8處,各類文化專業戶30戶,各類圖書室20個,藏書10餘萬冊。有廣播電視台1處,有線電視用戶7280戶,入戶率98.8%。有學校體育場6個,85.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
醫療衛生
2012年末老砦鎮有鎮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魚台縣第三人民醫院),門診部(所)18個;有床位90張,固定資產總值36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6名,其中執業醫師15人,執業助理醫師14人,註冊護士27人。28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
社會保障
2012年,老砦鎮投資220萬元新建了220平方米的民生服務大廳和1000平方米計生服務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9%,參保人員因病賠付率達到100%,五保供養率達到100%,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5%,發放農村低保33.5萬元,五保戶供養9.2萬元,優撫支出23.4萬元,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47戶;投資20萬元對敬老院進行了改擴建。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公路
348省道(S348,棗莊—曹縣)貫穿老砦鎮,自東里東村東姚樓河橋入境,向西北途徑前六村、老砦鎮駐地、仁北新村,過復新河張埝橋,在張埝村西北出境進入谷亭街道,境內長6.69公里。
濱湖大道自復新河橋入境,沿湖西大堤向西南至終點姚樓河西岸,境內長2.2公里,寬7.5米,2017年通車。
2007年實施村村通工程,境內行政村都通了水泥路。
1988年建成老砦客運點,日發客運汽車50班次,日均容量890餘人次。2014年5月,魚台城鄉公交701路(魚台汽車站—老砦鎮政府)開通,境內設有張埝、劉寨路口、盛莊、盛莊東頭、許樓、邊莊、老砦醫院、雙合、老砦鎮政府等站點。2015年,老砦鎮有運輸企業18家,大型運輸車輛3200多輛。
348省道(S348,棗莊—曹縣)貫穿老砦鎮,自東里東村東姚樓河橋入境,向西北途徑前六村、老砦鎮駐地、仁北新村,過復新河張埝橋,在張埝村西北出境進入谷亭街道,境內長6.69公里。
濱湖大道自復新河橋入境,沿湖西大堤向西南至終點姚樓河西岸,境內長2.2公里,寬7.5米,2017年通車。
2007年實施村村通工程,境內行政村都通了水泥路。
1988年建成老砦客運點,日發客運汽車50班次,日均容量890餘人次。2014年5月,魚台城鄉公交701路(魚台汽車站—老砦鎮政府)開通,境內設有張埝、劉寨路口、盛莊、盛莊東頭、許樓、邊莊、老砦醫院、雙合、老砦鎮政府等站點。2015年,老砦鎮有運輸企業18家,大型運輸車輛3200多輛。
水路
京杭大運河依傍而過,港口建有復興河老砦作業區。千噸級船舶可直達蘇杭。2015年有300噸以上的運輸船舶130餘艘。
京杭大運河依傍而過,港口建有復興河老砦作業區。千噸級船舶可直達蘇杭。2015年有300噸以上的運輸船舶130餘艘。
郵政通信
2012年末,老砦鎮有郵政局1處,郵政代辦所28處。報紙、雜誌累計期發行1.3萬份。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8個,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為63.2%,網際網路用戶普及率為30.1%。2015年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68部。
城鎮建設
老砦鎮的小城鎮建設以“兩礦一區”為依託,通過產業聚集帶動鎮駐地發展。規劃建設工業區、商業區、居住區、行政服務區來完善駐地功能,建設魚台經濟次中心。
2012年老砦鎮新修村級道路5800餘米,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排水管道4600米,安裝了路燈342盞,2012年末鎮駐地有花壇3個,綠化面積2000平方米,綠化街道3200餘米。2013年全面完成道路硬化,2014年該鎮對28個行政村進行了綠化、亮化、美化,所有村莊都建設一處健身文化廣場,鎮駐地建設一處大型中心文化廣場。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方面,啟動了獨山社區(壓煤搬遷)和許樓社區的新型社區建設。有市級“美麗鄉村”2個,“生態文明村”11個,“環境整潔村”13個,70%的村達到生態文明村標準,30%的村達到美麗鄉村標準。
2015年,老砦鎮城鎮建成區面積3.35平方公里,城鎮建成區常住人口18945人。
水利設施
建國前老砦屬於荒湖澇窪,十年九災。1965年實行稻改以來,老砦進行了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旱澇保收的水利網路。
截至2012年底,老砦鎮共有排灌站15處,灌溉站22處,共37處站,擔負著老砦鎮28個行政村和部隊農場共4萬多畝排灌任務。37處站共有機房93間、管理房97間;水利站樓房16間、瓦房14間;變壓器24台4350(KVA);69面電盤;70型水泵27台、50型水泵21台、30型水泵23台共71台水泵;80電機24台、55電機21台、30電機23台共3800(KW);共有職工133人。
地方文化
民情風俗
老砦鎮團民聚居,約占全鎮總人口的80%,多是1855年因黃河泛濫從鄆城、巨野遷來,在此結棚墾荒,持械自衛,歷史上形成了“魏團”和“任團”兩個團。1860年後,團民與逃荒後返回家鄉的本地土著居民產生訴訟、械鬥等衝突,挖溝隔離,相互敵視,不相來往。隨著時間的推移與觀念的轉變,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關係逐漸和解,改革開放後雙方隔閡消失。
老砦團民與故居老家的關係十分密切,其風土人情、生活習俗、方言俚語等有其獨特之處,與鄆城、巨野老家幾乎完全相同。清代成團立村時,有的為寄託對家鄉的懷念,特取用老家原村名作為新村莊的名稱。
方言
因老砦居民絕大多數是外地遷民,且歷史上與周圍土著居民互不往來,保留了巨野老家方言的特點,故老砦話與魚台縣內其他各地方言差異較大。
老砦話分尖團,其中有些合口字今讀洪音,魚台縣內其他各地不分尖團,相應的一些字今讀細音;老砦話分平翹舌,魚台其他各地不分;s聲母拼合口呼字讀音老砦多讀f聲母,例如“說”念“fo”,而魚台縣其他各地讀sh聲母;“娘”、“貓”等字,老砦話讀陰平(第一聲),魚台其他各地讀陽平(第二聲);老砦稱“父親”為“爹”,魚台其他地區叫“達達”;老砦稱南瓜為“京瓜”,魚台其他各地叫“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