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語言學

老年語言學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相關研究主要圍繞老年個體和群體的語言衰老現象及產生機制以及老齡社會的語言問題展開。當前,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顯著,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國家均已步入“老年型”國家行列。老齡化背景下,對老年人語言現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臨床價值和社會效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年語言學
  • 外文名:gerontolinguistics, language ageing
老年語言學概述,老年語言現象,老年語言現象與老年人身腦心狀態直接相關,老年語言學的學科特點,老年語言學的學科任務,老年語言學的發展現狀,

老年語言學概述

老年語言現象

進入老年階段後,個體面臨的語言問題主要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衰老導致的語言能力退化與臨床語言障礙,以及因社會角色變化形成的語言交際問題。老年語言現象可分為兩大類四個子類:(1)無損類,包括老年語常和語誤;(2)有損類,包括語蝕、語障。在老年人群上,超康健和成功老齡人直至臨終保持語言無損;通常老齡人隨著增齡語言由無損衰變到有損;智退老齡人因疾病導致語蝕和語障,甚至失語。

老年語言現象與老年人身腦心狀態直接相關

(1)生理性衰老導致的語言能力退化。生理性衰老是指成熟期後出現的生理性退化過程,其中包括大腦認知衰老,這會使很多老年人的語言能力退化。
(2)病理性衰老導致的臨床語言障礙。病理性衰老指包括罹患老年性疾病(如老年性痴呆、腦卒中、帕金森病、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原因,造成大腦組織結構改變及認知能力下降,發生語言受損及障礙,可表現在包括語音、辭彙、句法、語義及語用等多個語言層面。
(3)社會角色變化形成的語言交際問題也不容忽視。個體在老年階段具有獨特的社會角色,並伴隨相應的心理特點,因此語言溝通與社會交往特徵區別於其他年齡段。

老年語言學的學科特點

老年語言學研究具有實證主義、套用取向、學科交叉等特徵。德國學者Lütjen(1978)在探究老年人找詞困難時使用了Gerontolinguistics一詞,並且將其定義為“對老年人語言行為的研究”;Cohen(1979)指出老年心理語言學(Geriatric Psycholinguistics)是尚未開拓的處女地;Makoni(1997)則用Gerontolinguistics一詞指代從社會語言學視角對老年人與照護者之間話語進行的研究。從國際上的發展歷程來看,老年語言學研究立足對老年人特有語言現象的考察,從肇始起就帶有學科交叉的屬性,成長於心理學研究範式,並較早從社會語言學視角開展研究,隨後的研究內涵與外延不斷擴大,最終形成了當前的發展圖景。

老年語言學的學科任務

目前,老年語言學的學科任務可以用“一體兩翼”概括:“一體”是研究老年人語言衰老與障礙的特徵及機制,“兩翼”分別是研究和解決老齡社會中的各類語言交際問題,以及研發延緩或改善老年人語言能力退化的服務或技術。

老年語言學的發展現狀

老齡化程度高的已開發國家對老年人及老齡社會的語言問題研究較為深入、套用領域廣泛,但我國老年語言學發展尚存在三個明顯的“不平衡”:一是老齡社會語言問題的複雜性與老年語言學研究之間的不平衡;二是我國老年人改善語言生活質量的需求與研究成果套用範圍及水平之間的不平衡;三是國外老年語言學發展水平與我國老年語言學現狀之間的不平衡。
語言問題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能力和社會參與等密切相關。目前,國際上已開始基於語言資源促進個體實現積極老齡,重視老年疾病語言標誌物及相關語言干預,滿足老年人社會交際中的各類現實語言需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