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撲動可以認為是在房性心動過速與心房顫動之間的中間型。當心房異位起搏點頻率達到250~350次/分鐘且呈規則時,引起心房快而協調的收縮稱為心房撲動。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心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心臟
- 常見病因:冠心病、高血壓、肺心病、肺栓塞、病態竇房結等
- 常見症狀:低血壓、心悸、心絞痛、心源性休克;頸靜脈搏動快於心室率;壓迫頸動脈竇使心室率減慢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多為器質性心臟病,多見於冠心病、高血壓、肺心病、肺栓塞、病態竇房結等。
臨床表現
1.心房撲動呈1∶1下傳時(多在嬰幼兒發生)可使心室率快達250次/分鐘左右,可出現低血壓、心悸、心絞痛,甚至心源性休克。
2.頸靜脈搏動快於心室率。
3.壓迫頸動脈竇可加重房室傳導阻滯而暫時使心室率減慢。
4.心臟聽診,最常見的是快而規則的心率,150次/分鐘左右,房室比例為2∶1下傳。當房室比例呈3∶1或4∶1下傳時,則心率減慢,此時仔細聽診可聽到快而低的心房收縮音。
檢查
房撲有原發疾病如風心病、肺心病感染者,血白細胞數可升高。
肺心病者有肺部感染,X線可見異常。
診斷
確診的主要手段仍應依靠心電圖,其特徵為:
1.心電圖P波消失,代以形態、間距及振幅均絕對整齊呈鋸齒狀F波,頻率250~350次/分鐘,常見的房撲多為2∶1傳導。
2.以心電圖特徵可分為2型:Ⅰ型:撲動波頻率300次/分鐘左右,Ⅱ,Ⅲ,aVF導聯F波為負向,Ⅱ型:撲動波頻率250次/分鐘,Ⅱ,Ⅲ,aVF導聯F波直立,起搏治療可終止Ⅰ型,對Ⅱ型無效。
3.心房撲動伴室內差異傳導,束支傳導阻滯或預激綜合徵時,應注意與室性心動過速鑑別。
治療
1.同步直流電復律:對預激綜合徵合併房撲者或伴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需緊急復律者,呈1∶1房室傳導心室率達200次/分鐘以上者,應首選電轉復,一般用50~100Ws,成功率幾乎100%。
2.心室率過快可給予毛花苷C(西地蘭)靜脈注射,可先變為房顫,再轉復竇性心律。
3.胺碘酮靜脈注射或口服,亦可取得良好療效。
4.普羅帕酮(心律平)、奎尼丁、丙吡胺(雙異丙吡胺)、索他洛爾、氟卡尼等可用於轉復房撲及預防。
5.個別慢性房撲用上述方法不能復律者、可口服洋地黃或維拉帕米(異搏定)(除外心衰)控制。
預後
老年人房顫與房撲絕大多數發生於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心病、低血鉀、急性肺部感染或洋地黃中毒等,因此,應首先查清病因,積極進行病因治療。一般在房顫或房撲發作前,先出現頻繁房早,應予以積極治療,以防發展為房顫或房撲。對於反覆頻繁發作者,可摸索適當抗心律失常藥物以最小劑量予以長期維持,防止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