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客(對死去的祖先的尊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老客,是人們對死去的祖先的尊稱,死亡未滿3年的叫新客。接老客的時間為七月初十的傍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客
  • 含義:對死去的祖先的尊稱
簡要介紹,主要習俗,接老客,陪老客,備送冥包,送老客,

簡要介紹

在農曆七月15日中元節(又稱鬼節)前,有接送老客的習俗。每年中元節前集中4天時間將老客靈魂接回家中祭祀

主要習俗

接老客

七月初十開始,接舊死的人,家家焚香燃炮,有的在門外跪拜“接祖宗”,叫“接老客”。當日晚餐後,一家大小由家長帶領。來到屋外的空坪內焚化紙錢,鳴放爆竹,手握點燃的錢香,全體躬身下拜,由家長禱告祖先:“列祖列宗,歡飲歸來,到堂屋就座,晚輩虔誠奉祀,敬望諸君英靈有覺,保佑全家吉祥平安,萬事如意。”禱告後,將線香插到堂屋神台,點燃神燈;從神龕上將祖先的神主移下來擦乾淨放到供桌正前,再焚化紙錢,啟稟神靈,打卦詢問祖先的靈魂是否歸來,從大到小,一個一個地問,直到都打卦為止,陰卦說明陰靈已有感應,祖先的靈魂已經回來了。如果問到某個祖先時打不了陰卦,說明這個祖先另有原因或意見,暫時還沒有隨大夥回來,主家就要仔細分析,虔誠懺悔,真情邀請祖先回來過節,直到打了陰卦才滿意。

陪老客

老客接回家後到送走前,每天必須供奉,俗稱陪老客。供奉時,在堂屋靠近神龕一端向四向留空擺一張供桌,桌上通常在靠神龕一向擺3個碗 ,供飯菜時加擺3個酒杯、3雙筷子,也有些地方在供桌的另外三向擺成單數的茶杯、酒杯以及筷子;新客前3年之內不能上神龕,則在一旁擺一張小桌,桌上只擺1個茶杯,供奉飯菜時加擺1雙筷子、1個酒杯。接回當晚不供奉只供茶水,十一日到十四日一日三餐供奉飯菜,有的地方每天只供奉早、中兩餐飯菜,有夜不供神之說,每天上午十點半左右另供茶食。供奉飯菜時,每桌5-7碗菜,以葷菜為主,蔬菜也可以,但忌敬絲瓜。南瓜。因為絲瓜像蛇,南瓜有為難之意。老客會不喜歡;給老客盛飯時,每碗只能盛一鏟;敬時要點蠟燭,放炮火,焚紙錢,家長帶領小孩虔誠跪拜;老客“吃”剩的菜,將碗挪動位置,“吃”了的飯,倒在鼎鍋里,拌和後再吃,“喝”了的酒。灑在地上,酒杯、茶杯倒罩於桌面;夜晚點神燈,讓廳堂徹夜光亮。

備送冥包

俗語:陰陽一禮,老客回家一走趟,後輩也要表示個意思,因此,大都要備送冥包,為的是老客在陰間過好。冥包為後人打發老客的紙錢包,內裝紙錢,外包白紙,上面寫上收包老客稱呼、送包人姓名等字樣,加蓋大印。冥包要包得四角分明,兩面沒有皺褶。後人給逝世的直系親戚送包的時間一般為7月12日,有“十二送的是金,十三送的是銀”的說法。冥包書寫的格式各地大同小異,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送包人姓名寫於左邊,一種是送包人姓名寫於右邊。
寫包的注意事項:1.中間稱呼字數要落道,以11個字或13字為宜;2.“壹”字要大寫,以示鄭重;3.字跡應工整,稱呼應正確;4.送包人父母健在應寫明“奉嚴慈命”;5、落款處加蓋四方形“佛法天寶”佛印。

送老客

7月14日天黑前敬完晚餐後,打發老客回地府,俗稱“送老客”。送時要點線香,放炮火,敬奉齋粑,並將親戚後人所送冥包放到戶外的空坪或路邊分堆焚化。在外面燒要先劃三圈寫個井字,然後再把三代人的衣冠擺成品字型,隆回南北大部分老人有的還另燒一堆冥財給孤魂野鬼和陰司吊錢先官,以免它們“搶錢”。
無論新客老客,接回來了,就要送出去。在20世紀90年代,長沙還可以看到有人除了燒包外,還燒用錫箔製作金、銀錠和紙折的冥箱、冥衣等,以供列祖列宗“冥中”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