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背白草

翻背白草,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簇生委陵菜Potentilla turfosa Hand.-Mazz.的全草。分布於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之功效。常用於痢疾,疔瘡,風濕痹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翻背白草
  • 別稱:白頭翁、泥沼人參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薔薇科
  • :委陵菜屬 
  • :簇生委陵菜
  • 分布區域:雲南等地
  • 採收時間:夏季
  • 用量: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禁忌,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澀,性涼。

歸經

歸大腸、肝、腎經。

功效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主治

痢疾,疔瘡,風濕痹痛。

相關配伍

1、治痢疾:鮮翻背白草一兩,加水煎好;將適量紅糖放於鍋中,加酒二兩,點燃燒過,再兌入已煎好的藥水服用。(《貴州草藥》)
2、治疔瘡:鮮翻背白草搗爛,敷患處,留瘡頭,乾後另換。(《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禁忌

忌生冷食物。

採集加工

夏季採挖全草,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粗壯,圓柱形,下部分枝。花莖鋪散或上升,長10-30cm,被伏生疏柔毛或脫落幾無毛。基生葉間斷或不間斷羽狀複葉,有小葉7-11對,間隔1-1.5cm,連葉柄長4-15cm,葉柄被伏生疏柔毛或幾無毛,小葉對生或互生,無柄或頂生小葉有短柄;小葉片橢圓形或卵形,長0.3-2cm,寬0.3-1.5cm,向基部逐漸縮小呈附片狀,頂端圓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常偏斜,邊緣有缺刻狀急尖鋸齒,每邊5-7齒,上面伏生短柔毛或脫落幾無毛,下面幼時密被伏生柔毛,老時幾無毛或中脈伏生柔毛;莖生葉1-2,有小葉1-3對;基生葉托葉膜質,褐色,外面被疏柔毛;莖生葉托葉草質,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或有齒2-4。花1-4頂生,疏散,傘房狀花序,花梗長3-4cm,被伏生疏柔毛;花直徑1-1.3cm;萼片卵狀三角形,頂端漸尖,副萼片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全緣或有2-3齒,與萼片近等長;花瓣黃色,倒卵形,頂端圓鈍,長於萼片一倍;花柱側生至近基生,小枝狀,柱頭擴大。瘦果光滑。花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600-3600m的山坡草地、竹林邊緣。分布於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利濕,解毒,鎮痛。主治痢疾,風濕痛,外治疔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