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管仲,中藥材名。本品為薔薇科植物亮葉委陵菜的根或帶根全草。功能主治為:清熱消炎,涼血止血。治赤白痢疾,腸炎,胃痛,肺結核咯血,鼻衄,便血,血崩,外傷出血,疔瘡。①《滇南本草》:治血崩,白帶,大腸下血,用新瓦焙;治面寒疼,燒酒為引。②《貴州民間藥物》:治痢疾,疔瘡,風濕。③《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止血,消炎收斂。治痢疾,腸炎,胃痛,咯血,吐血,外傷出血,痛經。④《雲南中草藥選》:涼血止血,收斂止瀉。治肺結核咯血,吐血,鼻衄,消化不良,貧血,赤白痢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管仲
  • 漢語名稱:Guan Zhong
  • 別名:番白葉(《滇南本草》),翻白地榆、檳榔仁(《滇南本草》)整理本),翻背白草、白頭翁、澀疙瘩(《貴州民間藥物》),地管子(《雲南思茅中草藥選》),地擯榔、白地榆(《雲南中草藥選》)。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用法用量,相關配伍,相關論述<br/>,

來源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亮葉委陵菜的根或帶根全草。

性味歸經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澀。
②《雲南思茅中草藥選》:苦澀,平。

功能主治

清熱消炎,涼血止血。治赤白痢疾,腸炎,胃痛,肺結核咯血,鼻衄,便血,血崩,外傷出血,疔瘡。
①《滇南本草》:治血崩,白帶,大腸下血,用新瓦焙;治面寒疼,燒酒為引。
②《貴州民間藥物》:治痢疾,疔瘡,風濕。
③《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止血,消炎收斂。治痢疾,腸炎,胃痛,咯血,吐血,外傷出血,痛經。
④《雲南中草藥選》:涼血止血,收斂止瀉。治肺結核咯血,吐血,鼻衄,消化不良,貧血,赤白痢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肥大,圓錐形或不規則圓柱形,紫棕色。莖直立,表面密被黃白色綿毛。單數羽狀複葉,基生;葉柄長2.4~3.5厘米,表面被白色綿毛;頂端小葉最大,大的小葉片之間,常隔2~4對小的小葉片,小時片倒卵形至闊橢圓形,先端渾圓,基部闊楔形。邊緣有尖鋸齒,上面濃綠色,下面白色,均被綿毛。聚牽花序頂生;花黃色,直徑約2厘米;萼綠色,5裂,裂片倒卵圓形至橢圓形,副萼片較小,5裂。卵狀披鐘形,兩面均被黃白色綿毛;花瓣5枚,闊倒卵形;雄、雌蕊多數,聚生在白色花托上。瘦果細小,多數,淡褐色,為宿萼所包圍。花期夏秋。

分布區域

分布雲南、貴州、四川、西藏。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邊。

藥材性狀

根圓柱形,略扭曲狀彎曲,根頭部膨大,並密生灰白色茸毛。表面棕褐色,具明顯縱皺紋,頂端有時具環紋,並有圓柱狀根莖或根莖殘基。質堅而稍脆,折斷面平整,略粉質,橫斷面形成層環明顯,皮部淡黃色,木部棕黃色或帶粉紅色,顯著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苦澀。顯微鑑別根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排列緊密。皮層窄小。韌皮部較窄,韌皮纖維大多單個散在,壁厚,多木化。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占根的大部分。薄壁細胞中充滿澱粉,草酸鈣簇晶廣布於落皮層及薄壁細胞中。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研末,3~5分;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相關配伍

①治痢疾:鮮翻背白草一兩。加水煎好。將適量紅糖放於鍋中,加酒二兩,點燃燒過,再兌入已煎好的藥水,然後服用。
②治疔瘡:鮮翻背白草,搗爛敷患處,留頭,乾則換之。
③治風濕痛:翻背白草根三兩。泡酒服。(①方以下出《貴州民間藥物》)
④治外傷出血:翻白葉根,研粉撒。(《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治血崩,白帶,大腸下血,用新瓦焙;治面寒疼,燒酒為引。
2.《貴州民間藥物》:治痢疾,疔瘡,風濕。
3.《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止血,消炎收斂。治痢疾,腸炎,胃痛,咯血,吐血,外傷出血,痛經。
4.《雲南中草藥選》:涼血止血,收斂止瀉。治肺結核咯血,吐血,鼻衄,消化不良,貧血,赤白痢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