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2011年,麥積區啟動“
渭河城區段防洪及綜合治理工程”,
2012年5月,翠湖公園開工建設;
2014年3月按照市委、市政府“擴大規模、提升檔次”的要求,對原功能設計進行了最佳化完善,相繼建成了中隔牆、三道橡膠壩、演藝廣場、音樂噴泉、南北堤濱水景觀及綠化工程,實現了翠湖蓄水,完成了“三橋”加固、公園整體亮化以及節點小品、標識標牌、環保公廁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
2015年1月1日至31日,麥積區委宣傳部通過網際網路向社會公開徵集湖名,最終將渭河城區段水面確定為“翠湖”,以翠湖為中心的兩岸濱河景觀及休閒場所正式稱為“翠湖公園”。
地理環境
翠湖公園西起
藉河入渭河交匯處,東至穎川河入渭河交匯處,公園總體呈“一區兩岸三橋”格局,一區:即渭河濱水景觀區,由3.28公里的中隔牆將渭河一分為二,南側為寬130米的行洪區,北側為寬178米的翠湖水面;兩岸:即渭河南北兩岸4.5公里的濱水景觀長廊,南岸長廊寬10—30米,北岸長廊寬20米—150米;三橋:即人行便橋和渭河1號、2號大橋,將公園由西至東自然分成四段,通過實施橋體及相關設施美化亮化工程,打造了橫跨湖面的水上景觀帶。
主要功能
公園建設突出了四大功能:一是城市防洪功能。通過南北堤防加固、河道整治,將渭河城區段防洪設防標準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二是生態治理功能。在南北兩堤下鋪設了管涵和箱涵,將橋南和橋北污水收集(日收集量3萬噸)後輸送到社棠污水處理場,進行淨化處理;建成了808畝(54萬㎡)翠湖水面和427.5畝(28.5萬㎡)的綠地,改善了人居環境。三是文化傳承功能。北岸以龍城水韻大型實景水景光影演藝廣場為中心,建設了容納1800人的演藝廣場,260㎡的“羲皇故里、人文天水”歷史文化元素浮雕,“盛世紅火”的市花月季、12生肖獸首浮雕柱;配建了姓氏文化、農耕文化、24節氣、民俗剪紙文化等11處主題文化廣場;南岸配建了天水八景、天水名人、24孝圖等文化元素景牆,彰顯了天水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四是休閒健身功能。同時,配建了9000㎡的親水平台、3600㎡的木棧道、2處停車場、2處健身廣場、5條4公里的健身步道等,已成為廣大市民休閒健身娛樂的重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