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是安徽省唯一的純山區縣,2004年被列為國家生態經濟示範區,境內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十分適合茶葉生長。岳西原屬陸羽《茶經》所載盛產茶葉的壽州和舒州,歷史上曾為貢茶產地。茶園大多分布在海拔500-800米的深山密林之中,受慢射光照,有花香薰陶,被雲霧繚繞,為培育茶葉優良的內在品質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翠尖茶原料就是生長在這樣的優質高山茶園,在岳西的主產鄉鎮有主薄、姚河、頭陀、來榜、和平、青天、包家、和平、河圖、古坊、田頭、五河、石關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翠尖茶
- 外文名:Cui pointed tea
- 產於:產於大別山腹地
- 原名:原名岳西翠尖
產品簡介,製作工藝,生長環境,品質特點,歷史過程,所獲榮譽,名稱由來,
產品簡介
翠尖茶原名岳西翠尖,於穀雨前後製作,在岳西縣深山優質茶園中選采一芽一葉初展的新鮮茶樹芽葉為原料,通過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製成。產品外形挺直優美,色澤翠綠鮮活,湯色淺綠明亮,葉底嫩黃勻齊,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醇厚回甘。
該產品於1990年開始創製,1992年在安徽省第三屆名茶評審會上被評為省級名茶;1995年在全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為金獎名茶;2001年在中國(蕪湖)國際茶業博覽交易會上被評為金獎產品,並以6900元50克的價格成功拍賣;2006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被認定為“安徽省名牌農產品”;2009年更名為“翠尖茶”,安徽省著名書法家方中傳為之題寫茶名,中國著名書法家馮中華為之作聯“黃梅故里翠尖香,妙曲佳茗韻味長”。
製作工藝
翠尖茶手工制工的工藝很考究,包括:1、原料採集,於穀雨前後在無公害茶園中採摘新鮮茶樹芽葉原料,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2、原料保存:採回的新鮮原料經過攤放六小時左右才能進制。3、殺青整形:手工製作時殺青分和整形二道工藝同時完成,分頭鍋和二鍋進行,頭鍋3分鐘左右,掌握高溫快殺,當青氣消失,清香出現時,轉入二鍋。二鍋溫度稍低,邊炒邊整形。4、攤涼散熱:當鮮葉失重達45—50%時,起鍋後薄攤,充分散熱至冷涼。5、乾燥烘焙:烘焙分毛火和足火,在炭火烘籠上進行。第一次烘焙後需攤涼半小時左右,再進行第二次烘焙,直至全乾。6、精選裝箱:全乾以後的產品等充分攤涼後進行精選、裝桶(箱),密封、低溫、乾燥、避光貯存。
翠尖茶機械製作的主要工藝為“殺青、整形、烘乾”。
生長環境
翠尖茶產於安徽省岳西縣境內,自然生態環境特別優越。岳西縣域地貌以中低山為主體,境內有千米以上高山236座,森林覆蓋率72%,為鄂、豫、皖大別山區唯一純山區縣,是國家生態示範縣。
岳西縣氣候溫涼,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降水1425mm,日照率47%,≥1 0℃的年有效積溫4477.7℃,空氣相對濕度77%,土壤呈弱酸性反應,深厚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遠離工業污染,空氣清新,水質潔淨,非常適合名優茶和有機茶生產。唐代陸羽《茶經》將此地列為壽州和舒州茶區,宋代以後,本區為大別山御用貢茶核心產地。
岳西縣茶樹一般生長在海拔500-800米的林地之中,茶園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由於山巒起伏、雲霧迷漫、泉水長流、氣候溫和、晝夜溫差大,茶園裡土壤腐植質多、常年受雨露滋潤、被慢射光照,產出的茶葉原料芽葉肥壯,幽香四溢,鮮嫩碧綠,形成了翠尖茶獨特而優異的內在品質。當前,岳西縣已有茶園1 3.1萬畝,適合營企業採制翠尖茶的茶園約11萬畝。全縣年產各類乾茶3000噸左右,茶葉產值3.4億元,翠尖茶所占比例約為25%左右。
品質特點
翠尖茶品質特點:1、外形:翠尖茶一芽粗壯、一葉初展,挺直緊湊,大小勻齊,翠綠鮮活,有質重感。2、香氣:翠尖茶有悅鼻高爽的香氣,開箱或啟蓋時,獨特香氣撲鼻而來且馥香持久,令人心曠神怡。3、湯色:翠尖茶湯色淺綠或淡黃,明亮清澈,且保持時間長。4、滋味:翠尖茶入口後,或慢咽時,茶味純正、醇厚鮮爽,感覺沁心自然、韻味無窮,如有甘甜之味則更佳。
歷史過程
岳西縣農業科技人員於1985年利用一芽二葉初展的茶樹鮮葉為原料創製出岳西翠蘭名茶,由於一開始就確定其名茶特點是“外形似蘭花初放,香氣如幽蘭撲面”,因此該茶的外形要求是自然舒展,顯得有些鬆散。後經改進,漸趨緊湊一些。當時全國各茶葉產區都在從事新創名茶的研究試製,他們大多選用的鮮味原料標準為一芽一葉或一個單芽,製作的乾茶產品外形緊湊,觀賞性好,且便於運輸和貯藏,很快就有了很強的市場認同感。為此,岳西縣農業科技人員,在認真總結岳西翠蘭的產品特點和借鑑外地名茶創製成功做法的基礎上,於1990年開始,先後選擇在來榜的花墩、包家的石佛寺和菖蒲的田頭等優質茶區,以提高原料嫩度標準、改進制作工藝為重點的茶葉新產品創製工作。通過1990、1991二年的摸索和積累,終於確定了選用高山優質茶園中一芽一葉初展的茶樹鮮葉為原料,進行新創名茶生產的方案,並於1992年將新創名茶正式定名為“岳西翠尖”。在創製取得成功後,便通過舉辦培訓班、開現場會和上門手把手傳授等形式,將岳西翠尖茶的手工製作工藝教授給全縣廣大茶廠和茶葉大戶,同時引進機械設備,推行大範圍大規模的機械製作。該茶於2009年更名為“翠尖茶”,目前全縣境內有三百家茶廠都掌握了翠尖茶的生產技術,年生產量占全縣茶葉總產量的1/4左右,約近700噸,產值達1億元以上。
岳西翠尖創製成功後,持續開展了一系列的宣傳推介活動,不斷提升這一新創名茶在行業中的影響力、在市場上的占有率、在消費者心中的認同度。目前,翠尖茶(岳西翠尖)已經成為當地重要的中高檔禮儀用茶和商務用茶,為當地廣大茶葉種植戶、製造者和各地的銷售商帶來可觀經濟效益,為廣大消費者帶來更加時尚、高雅、稱心的享受。該茶在1992年安徽省第三屆名茶評審會上被評為省級名茶。在1995年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為金獎名茶。在2001年中國(蕪湖)國際茶業博覽交易會上獲得全國優質茶評比 “金獎”稱號,並以6900元一兩的高價成功拍賣。在2005年中國(安徽)首屆茶博會上被認定為“安徽省市場暢銷品牌”。在 2006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被認定為“安徽名牌農產品”。
所獲榮譽
翠尖茶自創牌以來,殊榮不斷,曾經多次在全國性名優茶評比中榮獲金獎、銀獎和名牌產品稱號。1992年在安徽省第三屆名茶評審會上被評為省級名茶。1995年,在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為金獎名茶。2001年,在中國(蕪湖)國際茶業博覽交易會上獲得全國優質茶評比 “金獎”,並以6900元一兩的高價成功拍賣。2005年,在中國(安徽)首屆茶博會上被認定為“安徽省市場暢銷品牌”。 2006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被認定為“安徽名牌農產品”。 2009年更名為“翠尖茶”後,安徽省著名書法家方中傳為之題寫茶名,中國著名書法家馮中華為之作聯“黃梅故里翠尖香,妙曲佳茗韻味長”。
名稱由來
翠尖茶產於安徽省岳西縣境內,岳西為鄂、豫、皖大別山區唯一的純山區縣,境內陀尖(1751米)、多枝尖(1721米)、明堂山、妙道山等千米以上高、山峰有236座,稱得上群山巍峨,千峰競秀。森林覆蓋率72%,為國家生態示範縣。岳西現有的1 3.1萬畝茶園便是分布在這群峰林立之中。
取名“翠尖茶”,其主要原因是:“翠”字表達的是該茶以色澤翠綠鮮活為主要特徵,“尖”字表達的是該茶外形如同美女眉尖。其他緣由還有,“翠尖”二字本身的含意是:一是指青綠的山峰,如:唐代周朴詞云:“平潮晚影沉青底,遠岳危欄等翠尖”;二是指婦女的眉梢,如宋代賀鑄詩:“眉樣學新蟾,春愁入翠尖”。將“翠尖”用於茶之名,是因此茶源自翠綠的高山,形似美女的眉梢。“茶自峰生味更圓”,“從來佳茗似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