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主要經歷,村官故事,維護民眾利益,帶動村民致富,
主要經歷
2007年,畢業於青海民族學院經濟學專業;
2008年11月起,擔任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麻莊村村主任助理。
村官故事
維護民眾利益
2010年是習麗娜在麻莊村擔任村官的第三年,是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各村開展整村推進“牛、牛棚”改造項目,其中涉及麻莊村農戶220戶,補助資金110萬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村里組織人員前往指定的木材廠去拉運木材,很多村都在這裡拉運木料都沒有發現有任何不對,但細心的習麗娜卻看出了問題。按照招投標的要求,供應商給農戶供應的木材直徑應為16cm,但為了牟取暴利,木材供應商竟然以直徑14cm的木材以小充大,由於這批木材全由專項資金補助,村民們覺得這也不算什麼大問題,就睜一眼閉一眼放過去了。其他村的村幹部也是如此,並沒有提出異議。當時,有四個搬運工正在裝卸木材,習麗娜向木材商老闆提出了異議,但對方卻置之不理,搬運工在老闆的授權下依舊我行我素,全然不理會習麗娜的意見。平日裡斯文秀麗的習麗娜一下子急了,張開雙臂攔在了車前,當即喝止了搬運工。為達目的,木材商老闆軟硬兼施,但習麗娜不為所動,依舊堅持更換木材,最終,木材商按照招標要求更換了直徑為16cm的木材。
帶動村民致富
由於麻莊村地處腦山地區,地理條件較差,加之民眾缺乏技術、信息閉塞等原因,民眾致富緩慢,但是民眾發展經濟和創業致富的願望十分強烈。針對廣大村民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礙,習麗娜通過自己的創業實踐,實現了影響一批人、帶動一班人、致富一村人的夢想。
2011年,她申請參加了“大學生村官創業富民‘四五計畫’”項目,在縣蔬菜技術推廣中心的幫助下,她通過刻苦鑽研和請教專家,掌握了整個項目的技術要領,並採取現場觀摩與講解的方式,對菜農進行了培訓,使廣大村民從根本上認識到項目帶來的實惠,從而很好地完成了保護地內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的推廣和套用。
對於工作駕輕就熟的習麗娜,並沒有滿足於當前取得的成績。在不斷探尋、挖掘本地特色、優勢資源同時,她發現當前廣大農民將收穫農作物後產生的秸稈大量浪費的這一現象,她在腦海中思考著與其讓大量剩餘秸稈被白白焚燒,還不如加以利用變廢為寶,增加農民收入。在通過市場調查,查閱相關資料和一系列可行性研究後,她認準在青海發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具有很大的市場前景。有了好的想法,就開始付諸行動。她與另外一名大學生村官和本村回鄉創業青年共同選定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並參加了團省委主辦的2009年第一屆“28商機杯”創業大賽,幸運地獲得了三等獎。這更加堅定了她當初的直覺和創業的信念。經過兩年的積累與籌備,於2011年3月創辦了青海省唯一一家以秸稈為原料加工秸稈煤的企業——西寧眾合生物制炭有限責任公司。
大學生創業中資金缺乏、場地不足、援助指導不足等制約因素,同樣擺在習麗娜的面前,接踵而至的困難並沒有壓倒身材弱小而意志堅定的她。正值團省委為創業大學生提供有擔保小額貸款之際,習麗娜打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張欠條,她又從親朋好友處借得十幾萬元,走上了艱苦的創業之路。經過一年多的苦心經營,她的公司終於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了,產品以農林業的有機廢料為原料,生產加工固體成型燃料,俗稱秸稈煤。2012年預計年加工生產能力200噸,年銷售額約20萬元,提供固定就業崗位9個。
在習麗娜的帶動下,村里試種成功了特色蔬菜品種——娃娃菜,成立了大通糧海紅洋芋種植專業合作社。同時,與某中藥材加工企業合作,以“公司+農戶”方式種植板藍根、當歸、白芍等中藏藥材,實現土地流轉200餘畝。計畫將來要引進林下養殖和特種養殖項目,最終實現“有機立體農業+度假休閒農業”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