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仲勛在延安

習仲勛在延安

《習仲勛在延安》是2013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共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習仲勛在延安》畫冊
  • 作者:中共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
  • 原作品:習仲勛在延安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
  • 定價:680 元
  • 開本:8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07339307  
內容簡介,目錄,出版背景,

內容簡介

本畫冊是在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之際,通過大量史實和圖片資料,再現習仲勛同志在延安時期的革命歲月,展示了西北革命鬥爭史的壯麗畫卷。畫冊中的每一張圖片,都烙刻著難忘的紅色印記;每一段文字,都講述了傳奇的英雄史實。本畫冊的出版,為我們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教育提供了鮮活的教材,激勵我們繼承發揚革命前輩的優良傳統,對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主編單位:中共陝西省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
在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之際,中央編譯出版社組織出版《習仲勛在延安》畫冊。 習仲勛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習仲勛同志13歲時就投身革命,大革命失敗後,積極開展農民運動和兵運工作,勇敢發動“兩當兵變”,與劉志丹等無產階級革命家並肩戰鬥、浴血奮戰,親手創建了以照金和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並使陝甘邊和陝北兩塊革命根據地連為一片,最終建立了鞏固的西北革命根據地。1935年10月,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突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歷經艱難險阻勝利到達延安吳起鎮之時,西北革命根據地是全國“碩果僅存”的紅色革命根據地,延安因此成為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落腳點,成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此後的13年,在延安這片紅色的熱土上,黨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使黨和黨領導的軍隊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奪取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實現了解放戰爭的戰略轉折,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從而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最為輝煌壯麗的篇章。延安,因此成為中國革命的聖地,全體中國共產黨人永遠的精神家園。

目錄

一、投身革命 、
二、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
三、在關中分區
四、在綏德地區
五、主政中共中央西北局
六、轉戰陝北、收復延安
七、馳騁西北、走向勝利

出版背景

在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之際,中央編譯出版社組織出版《習仲勛在延安》畫冊。通過大量史實和圖片資料,再現習仲勛同志在延安時期的革命歲月,展示了西北革命鬥爭史的壯麗畫卷。畫冊共分“投身革命”“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在關中分區”“在綏德地區”“主政中共中央西北局”“轉戰陝北、收復延安”“馳騁西北、走向勝利” 七個部分,共收集照片800餘幅,收錄了部分習仲勛同志晚年家庭生活照片,許多照片均為首次公開。
在延安時期的13年裡,習仲勛同志為中國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卓越貢獻。毛澤東盛讚習仲勛同志“是一個從民眾中走出來的民眾領袖”、“是一個活的馬克思主義者”。
畫冊中的每一張圖片,都烙刻著難忘的紅色印記;每一段文字,都講述了傳奇的英雄史實。畫冊的出版,為我們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教育提供了鮮活的教材,激勵我們繼承和發揚革命前輩的優良傳統,對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913年10月15日(農曆九月十六日),習仲勛誕生於富平縣習家莊(今屬富平縣淡村鄉中合村)一個農民家庭。父親習宗德,母親柴菜花。1922年,習仲勛在距習家莊二里路的都村國小讀書。他天資聰穎,勤學好問,和一同走上革命道路的程建文、宋文梅被稱為“都村三傑”。在這裡還結識了與後來成為陝甘邊革命委員會主席的周冬至。
1926年5月,習仲勛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8年3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0年初,習仲勛受黨組織委派到國民黨軍中做兵運工作,任中共營委書記。1932年4月2日,習仲勛、呂劍人、李特生、許天傑等組織了甘肅兩當起義,起義部隊改編為陝甘工農游擊隊第五支隊,習仲勛任隊委書記。兵變雖遭失敗,但卻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1930年初,習仲勛受黨組織派遣到楊虎城部警備騎兵第三旅中做兵運工作。經過地下黨組織的工作,全營發展黨員30餘人,成立了黨的營委會,習仲勛任中共營委書記。1932年4月2日,習仲勛、呂劍人、李特生、許天傑等在甘肅兩當利用部隊換防之機,率領全營200多人舉行起義,改編為陝甘工農游擊隊第五支隊,習仲勛任隊委書記。起義部隊向北進發,行軍千餘里,沿途進行了五六次戰鬥,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兩當兵變”是在中共陝西省委策劃領導下,由習仲勛等共產黨人組織發動的一次比較完整的兵運鬥爭,是繼清澗起義、旬邑起義、渭華暴動之後西北地區較早的一次武裝起義。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播下了革命火種,為以後的武裝鬥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延安收復後,中共中央西北局由綏德縣義合鎮薛家渠遷回原人民解放軍總部駐地王家坪辦公。習仲勛就住在毛澤東住過的窯洞裡。當西北野戰軍在國統區作戰時,習仲勛雖身在後方,但仍參與野戰軍的重要決策,出席西野前委許多重要會議,協助彭德懷開展部隊思想政治工作。1949年3月,習仲勛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出席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後,隨中央機關進駐北平。習仲勛再次回到延安時,西北戰場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5月20日,西安解放。5月底,習仲勛抵達西安,在這裡迎來了大西北的解放。
1949年1月11日,中共西北野戰軍第一次代表會議在陝西省澄城縣北部武莊舉行。17日習仲勛在西北野戰軍第一次黨代會上作《關於接管城市的問題》的報告,提出了接收管理城市工作的具體政策和進城之初要好好地接收、建立秩序和發動民眾三大項工作,確保城市社會秩序穩定,恢復城市經濟生活。他提出,所有城市解放以後,都必須執行軍事管制,以達到有效地完整接收、建立秩序和發動民眾的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