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比薩中央教堂廣場

義大利比薩中央教堂廣場

義大利,比薩的中央教堂廣場,大教堂屹立於比薩城東北角的廣場上,以紀念本城的守護神聖母瑪麗亞。比薩位於義大利西部,距亞得里亞海10公里,是托斯卡納省省會。比薩與威尼斯、熱那亞是地中海的三大港口,十分繁榮,同時比薩也是義大利偉大藝術城市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義大利比薩中央教堂廣場
  • 地理位置:義大利
  • 始建時間:1063年
  • 竣工時間:1118年
建築時間,歷史沿革,建築風格,建築結構,比薩斜塔,文化遺產,

建築時間

建築工程開始於公元1063年,至1118年教皇蓋拉西斯二世時。

歷史沿革

這個古時海上貿易的共和國,一度是阿諾河河口的大海港,是諾曼人征服西西里島時的盟友,而且她的船隻運載第1批十字軍抵達聖地,而這一趟旅程使比薩的貿易足跡遠及東方。12世紀,日耳曼霍亨斯陶芬王朝的腓特烈皇帝,賜保皇黨城市比薩以托斯卡納的領導地位,以彰其忠勇,但隨著比薩在1284年被熱那亞擊敗後,這個榮譽也隨之失去。1406年,比薩在長期遭到佛羅倫斯人圍困後被占領。二次大戰期間比薩也未能倖免,但戰後小城又修復如初。
比薩本來系一撮爾小鎮,自從比薩的中央教堂廣場建立以後,名聞遐邇,遊人如織,然而比薩仍保持其明媚恬靜,以及充滿藝術氣息的小鎮風貌。
比薩的中央教堂廣場主要有義大利羅馬式的比薩大教堂和浸禮教堂各比塞塔(鐘塔)等構成的天主教宗教建築群。
大教堂屹立於比薩城東北角的廣場上,以紀念本城的守護神聖母瑪麗亞。建築工程開始於公元1063年,至1118年教皇蓋拉西斯二世時,建築尚未完成。教堂由雕塑家布斯凱托皮薩謹主持設計,另外還有一個圓形的洗禮堂和一個鐘塔,構成一組建築群,也是義大利仿羅馬建築之典型。在這組建築群中,浸禮堂位於主教堂前面,與教堂在同一中軸線上,鐘塔在教堂的東南角,這兩個圓形建築一大一小,一矮一高,一遠一近,與主教堂生動和諧地組合在一起。教堂平面呈長方形的拉丁十字,長95米,縱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圓柱,縱深的中堂與寬闊的耳堂相交處為一橢圓形拱頂所覆蓋。中堂用輕巧的列柱支撐著木架結構屋頂,祭司和主教的席位在中堂的盡頭。聖壇的前面是祭壇,是舉行儀式的地方,為了使它更開闊,在半圓形的聖壇與縱向的中堂之間安插一個橫向的凱旋門式的空間。大教堂正立面高約32米,底層入口設有三扇大銅門,上有描寫聖母和耶穌生平事跡的各種雕像。大門上方是幾層連列券頂柱廊,以細長圓柱的精美拱券為標準,逐層堆積為長方形、梯形和三角形。

建築風格

教堂外牆是用紅白相間的大理石砌成,色彩鮮艷奪目。
浸禮堂在以往附屬於主建築,但在此建築群則得以獨立。浸禮堂平面呈圓形,直徑39米,圓頂上立有施洗約翰的銅像,在入口處則和其它地區的教堂一樣,有各種富有教誨意義的聖經故事。其中有雕刻家尼古拉·皮沙諾創作的雕塑耶穌誕生,其主題是耶穌降生時的情景。教堂有三個主要入口分別通向中殿及通廊,其上則為四層開放的遊廊。就整個平面而言,是比較類似基督教早期教堂。中殿之上為藻井天花板所覆蓋,兩側為雙層之通廊,有圓拱相連於花崗石柱頭。在中殿與翼殿交叉處是一個橢圓形之圓頂,東端則是單一的環形殿。義大利沒有完全模仿古羅馬的建築,古典羅馬、拜占庭、伊斯蘭教、及保守的中世紀主義均融合成一體。托斯卡納地區各城市從11世紀中期就獲得了獨立,這使得建築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中世紀風格,是一種羅馬式建築的早期文藝復興變體。這種變體含有許多非宗教性要素,特點是比例合理,純古典的柱廊、連拱、壁柱豐富以及廣泛採用各式大理石鑲貼品。

建築結構

廣場上的建築主要有主教堂、浸禮教堂和鐘塔,鐘塔即人們熟知的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

比薩塔在建塔時因地基沉降不均勻鐘塔即已傾斜,但將錯就錯繼續將塔建成。進入20世紀,傾斜加速。2000年施工將塔的傾斜度減少後,重新向公眾開放。
比薩塔是一座鐘塔,建於公元1174-1350年,由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市的韋利格爾穆和柏南努斯創作而成。鐘塔共8層,高56米。水平截面為圓形,通體用大理石建成,重1.42萬噸,每層外圍呈拱形券門狀,底層有15根柱。各層均以連列拱作裝飾主題,底層牆上作連續券浮雕, 塔內有螺旋形樓梯294級,可盤旋而上直至塔頂。由於比薩位於阿爾諾河下游的沖積平原上,土質疏鬆,在第3層完成前已經開始傾斜,負責建造的建築師皮薩諾將下陷的一邊的層高加大以補救,但結果沉陷更甚。之後為了要阻止斜塔繼續傾斜,建築師曾使用特殊的建築設備和圓柱,以替代其它損壞的部分,但徒勞無功。工程曾多次停頓,但建築工程仍繼續進行至1350年全部完工。建成時,塔頂中心已偏離垂直中心線2.1米。傳說1590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曾在斜塔上做過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此後,塔身繼續而緩慢地向外傾斜,因而獲得"斜塔"美名。斜塔蓋好後,大多數人都以為傾斜度是設計中的一部份,事後才知道根本不是這么回事,原本斜塔是被設計成垂直的。倘若它沒有傾斜,可說是歐洲最卓越的鐘塔之一。自1918年開始測量以來,發現塔身每年平均向南傾斜1毫米,至1980年代,塔身向南傾斜5.3度,頂部中心點偏離垂直中心線達4.86米。從1173年至今,因為它的傾斜及壯觀,比薩塔受到遊客莫大的關注,成為義大利最吸引人的景點之一。1990年代傾斜加劇,所以不再對外開放,直到找出方法防止進一步傾斜,或是完全崩塌為止;比薩塔僅以3米厚的牆體為支撐,位於塔頂的鐘室直徑小於其它7層,在1350年增建使總高度達到54.5公尺,卻也增加了斜塔所承受的壓力。比薩塔近20年每年以平均1厘米的角度傾斜,頂端已離開垂直中心線5米。義大利政府曾經懷疑鐘塔傾斜度,與土壤有極大的關聯,為防止其繼續傾斜,及延長它的壽命,便展開一連串調查斜塔地底下土質的行動。同時義大利政府也向全世界徵求保護方案,據說多年來共收到近千個方案,可見人們對它命運的關切。在1990年,比薩塔即已對外宣布關閉,而專家也做過評估,比薩塔隨時都可能會倒下。為避免比薩塔繼續傾斜,在關閉參觀期間,義大利政府試圖把它扶正。他們在斜塔第2層用兩條不鏽鋼索纏繞加固了塔身,在1993年為斜塔底座加上水泥套,其中用了670噸鉛,希望能抑制斜塔進一步傾斜。之後又有國際拯救歷史建築專家委員會小組參加,竭力阻止塔底地面沉降。後來採用了墨西哥所用的方案,從沉降少的一側抽取泥土,使塔身逐漸回歸垂直的中線,經過1年多施工,塔頂向中線靠近了40厘米,已差不多恢復到三百年前的輕微傾斜程度,塔身回到了安全範圍內,達到了預定的目標。現在已經停止施工。預料200年內不會有倒塌的危險。關閉11年的比薩塔已於2001年重新開放。

文化遺產

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符合文化遺產的第I,II,IV,VI標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