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該劇以紀實文學作品《起來——〈風雲兒女〉電影攝製與〈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歷程紀實》為文獻依據,藝術化謳歌那個“風雲時代”及其湧現的“風雲人物”,演繹“風雲兒女”。
該劇講述的不僅僅是田漢、聶耳、夏衍、司徒慧敏、許幸之這些進步青年參與、親歷、見證《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過程,更要塑造以他們為代表、“用筆做刀槍”的左翼文藝工作者群像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田漢 | 孫礫 | |
聶耳 | 李新宇 | |
夏衍 | 余楊 | |
司徒慧敏 | 於浩磊 | |
許幸之 | 陳朝賓 | |
王人美 | 宋倩 | |
司徒母親 | 王瀟希 | |
曉月 | 肖昕怡 | |
白山 | 伍洲 | |
特務頭目 | 陶闊 | |
以上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創作過程
該劇以紀實文學作品《起來——〈風雲兒女〉電影攝製與〈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歷程紀實》為文獻依據。編劇游暐之在海量史料研讀與實地採風後,僅花五天時間便將歌劇劇本初稿一氣呵成,截止2023年10月1日已完成九稿。
舞台設計
舞美設計師丁丁以幕布模擬“風雲”,表達意象的同時,將舞台空間按不同需求分隔,配合導演舞台調度;結合劇中電影拍攝的故事將舞台變為一個巨大的片場,利用大量軌道移動舞台,用電影蒙太奇的手法絲滑換景。
服裝造型
設計師徐家華從廣州選料,以1930年代老上海的服飾潮流為基礎設計;買辦、職員、小販等民眾演員,服裝造型要強化他們的身份特徵;具有象徵意義的群像服裝,以潑墨的形式來展現風雲變幻的時代,每一件都由手工染色,件件不同。
表現形式
該劇以戲中戲的方式,藝術化再現電影《
風雲兒女》的拍攝情景。在服裝、化妝的造型處理上遵循歷史真實、生活真實,以人物的思想、性格、職業特徵等為依據,演繹“風雲時代”下的“風雲兒女”。
製作單位
演出信息
以上資料參考
作品評價
該劇以“虛實相生”的手法,藝術地還原了國歌創作的重要歷程。廖向紅導演團隊,在舞台上模擬布置出老藝華、老電通片場。雖然可用素材繁多,但卻只精選出兩段“戲中戲”即兩部電影的攝製實況,一是田漢自編自導影片《民族生存》,一是許幸之導演的影片《風雲兒女》。天幕上的影像和舞台中的表演,同步互動交集感應,好比是“特寫”鏡頭與“全景”畫面,和諧統一相輔相成,視覺效果相當神奇而美觀。最能給人帶來審美體驗的是《義勇軍進行曲》創作過程的舞台呈現,聶耳在亭子間裡用小提琴構思試音,田漢在鐵窗下誦讀“軍歌”的文辭。接下來場景變換,漂泊異鄉的作曲家在寓所奮筆譜寫,身陷囹圄的劇作家在牢房感懷遙思,舞台的空間分割,非常合乎歌劇本體的戲劇邏輯,兩場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由此產生出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優秀的二度創作者是這部新創歌劇首演成功的有力保證。無論男中音歌唱家孫礫領銜的田漢,還是青年男高音李新宇擔綱的聶耳,在舞台上塑造的角色高度符合觀眾對歷史人物的想像與期待。宋倩飾演的王人美,形神兼備聲情並茂;夏衍、司徒慧敏和許幸之、司徒媽媽等演員表現不俗可圈可點。而青年女高音肖昕怡飾演的流亡學生曉月,僅有一個唱段,但也給觀眾留下了鮮明的印象。全劇合唱篇幅多分量重,《五月的風》優美而抒情,《長城萬里長》崇高又神聖,藝術質量非常接近理想。(《新民晚報》評)
所獲榮譽
2024年3月1日,入選《國家藝術基金(一般項目)2024年度資助項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