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帝國》是2012年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俞錚。
基本介紹
- 作者:俞錚
- ISBN:9787509336236
- 頁數:203
- 定價:38.00元
-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8
- 副標題:注定的對手?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美麗的帝國:注定對手?》講述了美國人對中國的感受很大程度上來自對中國歷史的片斷了解以及對中國模式化的認識。許多模式化的認識在一個多世紀前形成,對現今美國人依然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美麗的帝國:注定對手?》追溯兩國關係的起點,理性分析發展的過程,冷靜面對未來的趨勢。減少偏見和情緒,推崇理性和嚴謹。
作者介紹
俞錚,新華社記者,寫作政治、經濟、外交、科技、環境文章,曾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研究,曾為《光明日報》、Discovery News等撰寫專欄文章。
作品目錄
目錄:
序言:注定對手? /1
“與中國的關係也許是美國最重要的外交關係,因為這關係到我們的子孫後代是否可以生活在和平之中。把美中關係看得如此重要一點都不為過。我們不願把中國‘製造’ 成敵人。美中兩國可以在許多方面開展建設性合作。有些時候,中國人似乎有點難對付,他們有時也會覺得我們很難對付。”
——美國第41任總統喬治·H·W·布希
第一章 裝在套子裡的王國 /1
“我對中國的興趣始於20世紀30年代的童年,那時我讀到了浸信會傳教士的故事和我舅舅湯姆從中國發回的家信。湯姆舅舅是海軍廣播員,經常隨軍艦去中國的港口。從布道回來的傳教士口中,我得知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他們迫切需要醫院、食物、學校,以及耶穌基督的知識。”
——美國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
第二章 史海回聲 /17
“吃穀物、穿布鞋、著粗布棉衣、住擁擠陋室,中國人過著一種被設定了的大規模集體生活。擁有私人交通工具……永遠也不會在中國出現。它會一直是斯巴達式的、擴軍備戰的貧窮國度,龐大的公共建設工程、壯麗的紀念碑和社會主義成就替代個人物質享受,幾乎比在蘇聯更甚。那裡的生活與美國富裕的生活大相逕庭,儘管我們自己也經歷著人口的增長和集體文化的張揚。”
——漢學家費正清
第三章 傳教士心態———教化“非我族類”的執著 /31
“祈禱對我很重要,以前一直就很重要,現在更重要。我知道許多人也在為我祈禱,我能感覺得到,真的。這是真正重要的事,在我生命中從未對它有過如此信心。我相信別人的祈禱也同樣重要。在我看來,威脅切實存在,這是上帝的旨意。這是我所信仰的。”
——美國第43任總統喬治·W·布希
第四章 不受歡迎的新移民 /44
“穿過‘邪惡東方’的狹窄巷道時,白人導遊告誡遊客跟緊隊伍不要走散,以免成為那裡殺手的獵物。遊客睜大眼睛緊盯著黑暗的巷道,那裡閃爍著煤油燈光,搖曳的火光越發令人毛骨悚然。他們仿佛看到罪惡的中國人在眼前晃來晃去,舉著刀和斧頭。”
——歷史學家羅納德·塔卡契
第五章 失去了“中國”還是失去了自我 /53
“自日本投降,美國政府向國民黨控制的中國政府提供贈款和貸款總計2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政府財政支出一半以上,比二戰後美國政府對任何西歐國家的經濟援助都多。不幸的是,美國政府仍然無法左右中國內戰局勢發展,對改變中國內戰結局無能為力。在力
所能及的範圍內,美國已無所不用其極。”
—— 《美國對華關係》白皮書,1949年8月5日
第六章 頭版新聞的力量———美國人如何認識中國? /62
“我在世界許多地方看過芭蕾舞演出,包括在蘇聯,這無疑是我看過最好的演出之一。逼真的舞台效果尤其值得稱道,演員在台上用步槍射擊時,就像真開了槍,子彈火藥味飄到了觀眾席上,我們都聞到了。”
——美國第37任總統理察·尼克森
第七章 大戰略的傳統———冷戰教會美國人什麼? /87
“我構想一種可能———蘇聯、中國、英國與美國將承擔世界警察義務,負責維持過渡時期國際秩序。這段時間可能持續兩三年,甚至四年。通過舉行一系列特別會議,我心中構想的世界大格局會逐漸清晰。”
——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
第八章 遏制與接觸:貼著不同標籤的同一瓶酒 /109
“共產主義在東歐和蘇聯的失敗告訴世人,美國所代表的政治民主和經濟自由顯示了巨大的力量。可是,這種巨大的力量並不能確保變革。美國人必須在充滿信心和自豪的同時更巧妙行事,必須利用有利條件向別國施加影響,使之朝著美國希望的方向發展。”
——世界銀行行長(2007-2012) 羅伯特·佐利克
第九章 “中國威脅論”———美國人怕什麼? /120
“把中國視為迅速上升的威脅力量,是對中國近年來經濟和軍事實力增強的一種膚淺認識。”
——政治學家艾弗瑞·戈德斯坦
第十章 藍軍出動,追擊共軍———誰從“中國威脅論”中獲益? /125
“任何人都不會明說他們需要敵人,也許他們自己心裡都對中國是敵人表示懷疑,但他們確信找到一個敵人會有好處。”
——美國國會眾議員道格·貝羅伊特
第十一章 台灣因素———美國人的困境 /141
“為推動海峽兩岸和平解決分歧,美國應堅持雙方同意的一個中國政策。在一個中國政策下,根據美中三個聯合公報以及美國法律,美國發展與台灣和中國大陸友好而坦率的關係。”
——美國第42任總統威廉·傑弗遜·柯林頓
第十二章 美中關係大事記 /162
附錄
一、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176
二、中美聯合聲明 /181
三、其他重要檔案 /201
致謝 /202
序言:注定對手? /1
“與中國的關係也許是美國最重要的外交關係,因為這關係到我們的子孫後代是否可以生活在和平之中。把美中關係看得如此重要一點都不為過。我們不願把中國‘製造’ 成敵人。美中兩國可以在許多方面開展建設性合作。有些時候,中國人似乎有點難對付,他們有時也會覺得我們很難對付。”
——美國第41任總統喬治·H·W·布希
第一章 裝在套子裡的王國 /1
“我對中國的興趣始於20世紀30年代的童年,那時我讀到了浸信會傳教士的故事和我舅舅湯姆從中國發回的家信。湯姆舅舅是海軍廣播員,經常隨軍艦去中國的港口。從布道回來的傳教士口中,我得知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他們迫切需要醫院、食物、學校,以及耶穌基督的知識。”
——美國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
第二章 史海回聲 /17
“吃穀物、穿布鞋、著粗布棉衣、住擁擠陋室,中國人過著一種被設定了的大規模集體生活。擁有私人交通工具……永遠也不會在中國出現。它會一直是斯巴達式的、擴軍備戰的貧窮國度,龐大的公共建設工程、壯麗的紀念碑和社會主義成就替代個人物質享受,幾乎比在蘇聯更甚。那裡的生活與美國富裕的生活大相逕庭,儘管我們自己也經歷著人口的增長和集體文化的張揚。”
——漢學家費正清
第三章 傳教士心態———教化“非我族類”的執著 /31
“祈禱對我很重要,以前一直就很重要,現在更重要。我知道許多人也在為我祈禱,我能感覺得到,真的。這是真正重要的事,在我生命中從未對它有過如此信心。我相信別人的祈禱也同樣重要。在我看來,威脅切實存在,這是上帝的旨意。這是我所信仰的。”
——美國第43任總統喬治·W·布希
第四章 不受歡迎的新移民 /44
“穿過‘邪惡東方’的狹窄巷道時,白人導遊告誡遊客跟緊隊伍不要走散,以免成為那裡殺手的獵物。遊客睜大眼睛緊盯著黑暗的巷道,那裡閃爍著煤油燈光,搖曳的火光越發令人毛骨悚然。他們仿佛看到罪惡的中國人在眼前晃來晃去,舉著刀和斧頭。”
——歷史學家羅納德·塔卡契
第五章 失去了“中國”還是失去了自我 /53
“自日本投降,美國政府向國民黨控制的中國政府提供贈款和貸款總計2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政府財政支出一半以上,比二戰後美國政府對任何西歐國家的經濟援助都多。不幸的是,美國政府仍然無法左右中國內戰局勢發展,對改變中國內戰結局無能為力。在力
所能及的範圍內,美國已無所不用其極。”
—— 《美國對華關係》白皮書,1949年8月5日
第六章 頭版新聞的力量———美國人如何認識中國? /62
“我在世界許多地方看過芭蕾舞演出,包括在蘇聯,這無疑是我看過最好的演出之一。逼真的舞台效果尤其值得稱道,演員在台上用步槍射擊時,就像真開了槍,子彈火藥味飄到了觀眾席上,我們都聞到了。”
——美國第37任總統理察·尼克森
第七章 大戰略的傳統———冷戰教會美國人什麼? /87
“我構想一種可能———蘇聯、中國、英國與美國將承擔世界警察義務,負責維持過渡時期國際秩序。這段時間可能持續兩三年,甚至四年。通過舉行一系列特別會議,我心中構想的世界大格局會逐漸清晰。”
——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
第八章 遏制與接觸:貼著不同標籤的同一瓶酒 /109
“共產主義在東歐和蘇聯的失敗告訴世人,美國所代表的政治民主和經濟自由顯示了巨大的力量。可是,這種巨大的力量並不能確保變革。美國人必須在充滿信心和自豪的同時更巧妙行事,必須利用有利條件向別國施加影響,使之朝著美國希望的方向發展。”
——世界銀行行長(2007-2012) 羅伯特·佐利克
第九章 “中國威脅論”———美國人怕什麼? /120
“把中國視為迅速上升的威脅力量,是對中國近年來經濟和軍事實力增強的一種膚淺認識。”
——政治學家艾弗瑞·戈德斯坦
第十章 藍軍出動,追擊共軍———誰從“中國威脅論”中獲益? /125
“任何人都不會明說他們需要敵人,也許他們自己心裡都對中國是敵人表示懷疑,但他們確信找到一個敵人會有好處。”
——美國國會眾議員道格·貝羅伊特
第十一章 台灣因素———美國人的困境 /141
“為推動海峽兩岸和平解決分歧,美國應堅持雙方同意的一個中國政策。在一個中國政策下,根據美中三個聯合公報以及美國法律,美國發展與台灣和中國大陸友好而坦率的關係。”
——美國第42任總統威廉·傑弗遜·柯林頓
第十二章 美中關係大事記 /162
附錄
一、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176
二、中美聯合聲明 /181
三、其他重要檔案 /201
致謝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