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簡介
美軍入侵利比亞是指1986年3月23~24日和4月15日,美國出動大批作戰飛機,在海軍艦艇的配合下,對利比亞發動了兩次代號分別為“草原烈火”和“黃金峽谷”的突然襲擊,在非洲北部的錫德拉灣挑起了一場令人矚目的戰火,美、利之間爆發了一場以空襲和反空襲為主要內容的軍事衝突。美國對利比亞的突然襲擊,以其突出的高技術特徵,引起了世人的極大關注。
美利矛盾由來
4月6日下午,里根在白宮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討論再次“懲罰”利比亞問題。會議在分析前蘇聯動向,排除前蘇聯直接軍事干預的可能性後,迅速作出了再次對利比亞實施軍事打擊的決策,並指示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威廉·克勞負責擬定作戰計畫。中央情報局局長凱西也奉命參加這項工作。4月8日裡根對作戰計畫提出兩項原則:一是只襲擊與恐怖主義有關的目標,二是儘可能避免美飛行員和居民傷亡。4月9日晚克勞向里根呈交作戰計畫。根據里根指示的兩項原則,該計畫提出以第6艦隊“珊瑚海”號和“美國”號航母編隊的A一6艦載攻擊機和美駐英拉肯希斯空軍基地的F一111F戰鬥轟炸機為主對利比亞以下5個目標(其中的黎波里3個,班加西2個)實施夜間空中突襲:
第一,的黎波里的阿齊齊耶兵營。據稱這是卡扎菲的指揮部,也是卡扎菲的住處。
第二,西迪比拉勒港兵營。據稱這是利比亞突擊隊訓練中心,培訓巴勒斯坦“蛙人”潛水員。
第三,的黎波里機場軍用區。據悉這裡停放著9架伊爾一76運輸機。
第四,班加西民眾國兵營。據稱這是卡扎菲的備用指揮所。
第五,班加西貝尼納軍用機場。據悉該處停放有米格一23飛機。
另外還有兩個目標,即:美認定的恐怖分子阿比尼達爾的駐利辦事處和利比亞情報局總部大樓,因靠近居民區,在徵詢柴契爾夫人意見後放棄。
作戰計畫還提出根據不同類型的目標,選用恰當的武器彈藥。該計畫建議選用2000磅(907公斤)GBU一10型雷射制導重型炸彈對阿齊齊耶兵營和卡扎菲住所實施精確轟炸;以500磅(225公斤)“遲鈍”(非制導)減速炸彈轟炸的黎波里機場軍用區;以500磅MK20“石眼”雷射制導集束炸彈突擊貝尼納軍用機場;以“百舌鳥”和“哈姆”反雷達飛彈攻擊利防空雷達設施。在兵力運用上貫徹以最短的暴露於敵的時間,對目標投入最多的兵力的原則。
對上述計畫,里根當晚即表示原則批准,並引用古代西班牙人冒險深入中美洲深山峽谷的黃金城,成功找到黃金的傳說,命名這次作戰行動為“黃金峽谷”行動。
交戰雙方的戰前準備 為了實施這一計畫,里根一方面選派美駐聯合國大使,與柴契爾夫人有良好私人關係的沃爾特斯為總統特使趕赴英國與柴契爾夫人磋商;同時,親自致函法國、西班牙通報其襲擊計畫,要求允許美國戰鬥機飛越兩國領空。柴契爾夫人除建議取消後兩個襲擊目標外,對利用英國空軍基地作戰表示完全支持。但法、西兩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沒有同意為美國戰鬥機提供空中走廊的要求。這樣美國空襲作戰的航程將不得不由2200公里增大為5180餘公里。
戰前準備
從4月10日起,美即按作戰計畫要求,調整了兵力部署。10日,美取消了第6艦隊“珊瑚海”號航母編隊原定的換防計畫,令其留在地中海待命。11日,美命令第6艦隊兩個航母編隊利用夜暗,隱蔽地駛向地中海中部海域,準備參加攻擊行動。13日,美緊急增派10架Kc一10加油機由本土飛往駐英空軍基地待命。同時,駐英國空軍基地的美戰術空軍第3航空隊的F一111F戰鬥轟炸機,以代號為“老練的民族”的空中作戰演習為名完成了作戰準備。為應付意外,美還向英在賽普勒斯南部的阿克羅蒂里空軍基地派出30架F一4戰鬥機。同時下令"企業"號航母編隊由印度洋駛入阿拉伯灣,隨時準備駛入地中海支援第6艦隊作戰,駐南歐各地美軍全部進入戰鬥準備狀態。4月14日,里根最後批准空襲作戰方案,決定當日下午7時開始空襲行動。從決心報復,到制定計畫,與盟國協商,調整兵力部署,到實施襲擊,前後僅用了8天時間。
面對美國的軍事壓力,利比亞採取了一些相應的應變措施。為了保存實力,卡扎菲將400架戰鬥機秘密轉移到鄰國蘇丹,將一些軍用運輸機由沿海轉移至內地沙漠,關閉了邊境上的幾處雷達站,加強了某些重要目標的防空,將軍隊撤離兵營,同時將外國技術人員和工人作為人質集中到油田,其中包括1000名美國人。卡扎菲於4月14日上午9時通過電台宣布,利比亞“已經嚴陣以待”,“如果美國人膽敢進攻利比亞,就將使他付出比越南戰爭更為慘重的代價”。
作戰經過 14日17時,里根向此次作戰的總指揮第6艦隊司令凱爾索中將下達了執行“黃金峽谷”作戰計畫的命令,決定總攻開始發起時間為利比亞時間15日凌晨2時(以下均為利比亞時間)。
作戰經過
14日19時,凱爾索從地中海中部水域“科羅拉”號旗艦上給駐英國空軍基地的美國第3航空隊和在地中海西西里島附近水域待命的第6艦隊“珊瑚海”號和“美國”號航母編隊下達“立即行動”的作戰命令。
空中集結
“珊瑚海”號和“美國”號航母編隊接到命令後,立即駛向利比亞沿海,進入戰位。“珊瑚海”號和“美國”號航母分別進入班加西和的黎波里以北500公里處水域。
美駐英第3航空隊接到命令後也立刻行動。19時13分,28架Kc一10和KC一135加油機首先從倫敦附近的費爾福德和米爾登霍爾空軍基地起飛,19時36分,各載2萬多磅炸彈的24架F一111F戰鬥轟炸機從拉肯希斯空軍基地起飛,每6架飛機組成1個編隊,同時5架EF一111電子戰飛機從上黑福德空軍基地起飛,緊隨F一111F,擔負電子干擾任務。上述57架飛機飛往英吉利海峽9100米上空集結。從起飛到集結完畢歷時1小時。據稱,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在英國上空集結的最大規模的空襲機群。
遠程奔襲
集結完畢後,空襲機群以2馬赫的高速,在6000米左右的高度進行遠程奔襲。機群經直布羅陀海峽,西地中海,飛向利比亞,單程5188公里,途中先後在英吉利海峽上空、葡萄牙以西海域上空、阿爾及利亞以北海域上空和突尼西亞以北海域上空4次加油,單程飛行約6小時。在英吉利海峽上空第1次空中加油後6架備用的F一111、2架EF--III和數架加油機返回駐英基地。另有2架F一111因機械故障途中返航。
海空會合
4月15日零時20分,由16架F一111組成的空襲機群飛抵距利比亞海岸約500公里的美航母編隊上空。此時美國海軍14架艦載A一6攻擊機、6架A一7攻擊機、6架F/A--18戰鬥攻擊機、14架EA--6B電子戰飛機以及E一2c“鷹眼”式預警機、F一14戰鬥機和其他支援飛機共100餘架,先後從“珊瑚海”號和“美國”號航母上起飛,與遠航到達的空軍機群順利會合。至此,在利比亞北部上空會合的飛機達150餘架,組成有攻擊機、戰鬥機、戰鬥轟炸機、電子戰飛機、預警機、偵察機、反潛機、加油機、搜尋救護直升機及其他支援飛機第1等15種機型的空中集群,實現了空中密切協同。
攻擊波
凌晨1時54分,海、空軍完成空中協調,一切準備就緒。4架EF--111電子戰飛機和14架EA--6B電子戰飛機同時施放強烈干擾,當即使利比亞防空飛彈制導雷達迷盲,無線電通信中斷。與此同時,海軍航空兵艦載機率先對利軍防空陣地發起飛彈攻擊。F/A一18戰鬥攻擊機和A一7攻擊機各6架在主攻編隊進入目標區前6分鐘對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利軍雷達站發射了“百舌鳥”和“哈姆”高速反輻射飛彈約50枚(其中F/A--18發射30枚“哈姆”飛彈,每枚價值800萬美元)。共摧毀利地面雷達站5座,並迫使其他雷達站關機,使利整個防空體系陷入癱瘓狀態,為實施主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2攻擊波
在艦載機壓制利防空陣地的同時,空軍第48戰術戰鬥機聯隊的16架F一111F戰鬥轟炸機使用地形跟蹤雷達,以每小時876公里的速度,從60~150米的超低空掠過利比亞海岸線。這16架F一11IF戰鬥轟炸機與14架從“珊瑚海”號和“美國”號航母上起飛的A一6攻擊機被編為5個空襲編隊,於4月15日2時整,分別對的黎波里和班加西5個預定目標同時發起攻擊:
在的黎波里方向:第1編隊共8架F一111F戰鬥轟炸機,各掛4枚2000磅GBU一10雷射制導炸彈攻擊卡扎菲住地,利比亞總參謀部所在地阿齊齊耶兵營;第2編隊共5架F一111F,各以12枚500磅炸彈攻擊的黎波里國際機場軍用區;第3編隊共3架F—IIIF,各以2000磅GBU—10雷射制導炸彈攻擊西迪比拉勒兵營“突擊隊訓練中心”;
在班加西方向:第1編隊共8架A一6攻擊機從“珊瑚海”號航母起飛,以500磅MK20“石眼”雷射制導集束炸彈攻擊班加西貝尼納軍用機場;第2編隊共6架A一6攻擊機從“美國”號航母起飛,以500磅MK一82集束炸彈攻擊卡扎菲預備指揮所——班加西民眾國兵營。
至2時12分,空襲結束。前後持續時間共18分鐘,其中主攻時間僅11分鐘。
空襲結果
這次空襲作戰,美共出動空、海軍各型飛機150餘架,投彈100餘噸。按預定計畫摧毀了卡扎菲指揮所及其住地等5個重要軍事目標。計摧毀利比亞防空雷達站5座,炸毀利軍用飛機14架(伊爾一76運輸機6架、米格一23殲擊機4架、米一8直升機2架、F27螺旋槳運輸機2架),重創波音一727飛機1架,炸傷米格一23、米一8、米一24、伊爾一76飛機多架。炸死100多人,炸傷600多人。卡扎菲本人無恙,但他年僅1歲半的養女哈娜被炸死,2個兒子受傷。美參戰飛機完成預定作戰任務後,於2時13分開始撤離戰場。艦載機於2時46分全部返降各自的航空母艦。空軍飛機除l架F一111F被地面炮火擊落,另1架F一111F因發動機故障返航時被迫降於西班牙外,其餘全部於10時10分安全返回駐英空軍基地。返航途中先後在突尼西亞以北海域上空和葡萄牙以西海域上空兩次加油。此次奔襲,往返航程萬餘公里,共航行14小時34分,空中加油6次。
作戰特點
美國突襲作戰的特點
錫德拉海灣之戰是一場以突襲與反突襲為主要內容,作戰目的、參戰兵力、持續時間和交戰空間都十分有限的局部戰爭。在這次戰爭中,美國的決策指揮、兵力運用、組織作戰方面都反映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特點。其中,最主要的有:
美軍兩次作戰都具有高度的戰略意義和政治敏感性:美軍稱這種行動為“戰略性戰鬥行動”(屬於戰役行動的範疇)。作戰雙方都由最高統帥直接控制。美對利空襲作戰計畫的擬定與實施,是在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里根的親自指導下進行的。里根對開戰時機、作戰原則、參戰兵力、打擊方式與打擊目標等實行全程控制。至於戰場指揮則全權委託第6艦隊司令凱爾索中將機斷行事,不予干涉。這樣既保證了戰略上對戰爭的有效控制,又提高了戰場指揮效能。
美軍兩次突襲行動涉及海軍和空軍兩大軍種,五、六個兵種;在“黃金峽谷”行動中,共出動15種機型的150餘架飛機,以及包括2艘航母及30餘艘輔助艦船組成的特混艦隊。整個作戰在廣闊的立體空間按照精確分工有條不紊地進行。在作戰中,太空有通信衛星、偵察衛星對戰場密切監控,高空有戰略偵察機、預警機實施偵察指揮,中空有EA一6B電子戰飛機實施電子壓制,在戰區上空有F一14、F/A一18分別以雙編隊在4500米高度上盤旋警戒,隨時還擊可能出現的利方飛機,在航母和海岸之間有直升機盤旋飛行,擔負海上搜尋與救護任務,兩艘航母分別停泊在兩個戰區以北海面,實施指揮和戰勤保障,水下有攻擊潛艇巡邏游弋。在F一111戰鬥轟炸機遠程奔襲過程中,有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有F一4戰鬥機負責途中空中掩護。發起攻擊前後有電子戰飛機施放強烈的電子干擾,有F/A一18、A一7負責壓制和摧毀利軍防空雷達。海、陸、空、天、電密切協同,高、中、低空,遠、中、近程,聯為一體,形成一個強大的多層次全方位的立體攻防體系。在相距5000餘公里的範圍內,空軍空襲編隊與海軍艦載機攻擊編隊不僅準時會合,並且沿精確計算的航線飛抵目標,同時發起攻擊,在密切的協同下,短短18分鐘即完成兩個攻擊波次。有效地發揮了海空整體作戰威力。
在法國、西班牙拒絕提供空中走廊的情況下,為實現“黃金峽谷”計畫,美空襲飛機從駐英國空軍基地起飛,長途奔襲,行程5188公里,途中4次空中加油,創造了現代空戰的新紀錄。這一措施既體現了美空中技術優勢,也造成了出敵不意的效果,使利比亞對美襲擊的時機、兵力、方向等難以作出準確判斷。在戰略上失去突然性的情況下,達成了戰役戰鬥的突然性。
在空襲作戰中,美軍發揮了電子戰優勢。“黃金峽谷行動”,美分5個層次對利軍進行了電子戰,控制了戰區制電磁權,為空襲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可靠保障。一是在空襲發起前一、兩個小時,E一2c預警機便升空實施電子偵察,截獲利比亞防空飛彈陣地警戒雷達的頻率,查清其電磁特性;二是在主攻發起前10分鐘左右,電子戰飛機在距目標約100~120公里的6000~8000米高空利用AN/ALQ一99E機載戰術干擾系統強大的干擾功率對利防空系統電子設備進行集中壓制,迷盲對方雷達,同時對利防空指揮中心和機場的通信系統進行干擾,使其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陷於癱瘓;三是在主攻發起前6分鐘,A一7攻擊機和F/A一18戰鬥攻擊機進入電子戰飛機實施遠距離干擾所形成的干擾帶,以60米高度在敵雷達盲區超低空飛行,進入機載反輻射飛彈有效射程後發射反輻射飛彈,摧毀利防空雷達和機場通信塔台,使其防空火力網癱瘓;四是在轟炸過程中,電子戰飛機始終為突擊機群提供包括偵察、預警和干擾在內的隨行保障,實施“電磁護航”;五是各種參戰飛機均裝備了機載自衛電子干擾系統,可各自進行自衛電子偵察,對防空火力實施欺騙干擾以及釋放假目標,將敵飛彈引離。
在兩次空襲作戰中,美大量使用了先進的精確制導武器,大大提高了命中精度,對於實現美軍作戰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在“黃金峽谷”行動中,集中使用了GBU一10型雷射制導炸彈、“哈姆”高速反輻射飛彈和MK20“石眼”雷射制導集束炸彈等。其中GBu一10型雷射制導炸彈,重2000磅(907公斤),裝有電視制導和紅外製導設備,可對雷射照射器照射的目標實施精確轟炸,理論誤差僅1米。“哈姆”高速反輻射飛彈是美國第3代反輻射(反雷達)飛彈,飛彈射程48公里,速度3馬赫,發射重量354公斤,可自動對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識別,命中精度高。MK20“石眼”雷射制導集束炸彈,內裝247枚小炸彈,具有很強的破壞力。此外還有“百舌鳥”反雷達飛彈、“魚叉”反艦飛彈等。據報導,美空襲作戰中,雷射制導炸彈的命中率為75%,“哈姆”和“百舌鳥”反雷達飛彈的命中率更高。利比亞軍隊雖發射了SA一5等飛彈數十枚,但無一命中,難以與美對抗。
評析
在美、利雙方的錫德拉灣之戰中,美國集中了海、空軍絕對優勢兵力,大量使用了最新式的高精度,高性能的武器裝備,顯示了在高技術條件下現代戰爭的新面貌,新趨勢,引起世人的認真思索和普遍關注。其中最重要的有:
第一,高技術戰爭已初露端倪。高技術戰爭是當代新技術革命浪潮中湧現出的一大批高新技術群,如航天技術、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廣泛套用於現代戰爭的產物。它是繼冷兵器戰爭、熱兵器戰爭、熱核武器戰爭之後,戰爭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重要階段。在越南戰爭中美軍雖然曾使用過一兩件高技術兵器,但由於它只是偶然的少量使用,人們還難以窺出其全部意義。在此次美軍對利比亞的空襲作戰中,美軍集中投入了從偵察衛星、預警機、電子戰飛機、高性能戰鬥轟炸機到反輻射飛彈、雷射制導炸彈等一大批高技術武器裝備,使戰爭具有明顯的高技術特徵。由於高技術兵器所具有的空前的遠程攻擊力、精確打擊力、超常毀傷力和自動控制力,因而它的有限使用即可直接達成一定的戰略目的。高技術武器裝備首先給戰略領域而不只是給戰術領域帶來革命性的影響。美軍對利比亞的空襲作戰給人們帶來這樣一個清晰的信息——一個新的戰爭樣式即高技術戰爭,一個新的戰爭階段即高技術戰爭階段正在逼近,它預示著一場戰爭的重大變革正在到來。
第二,高度自動化的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系統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在錫德拉灣之戰中,美軍由艦載“宙斯盾”電子系統、E一2C預警機、電子偵察機和通信、偵察衛星組成的多層次、全方位的立體C3I系統對戰爭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而利軍由於缺乏情報保障,防空預警手段落後,沒有空中指揮控制系統,在強大電子戰攻勢下,防空指揮一片混亂,完全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這場戰爭進一步說明C3I系統是現代戰爭不可或缺的神經系統,沒有高度自動化的健全的靈敏的指揮控制,要想在現代戰爭中取勝是無法想像的。
第三,“制電磁權”的爭奪日益具有戰略意義。美利之戰在某種意義上講也可以說是現代電子技術的較量。由於美軍掌握了壓倒的電子優勢,完全控制了戰區的“制電磁權”,獲得了極大的戰略主動權和行動自由度,以極小的代價,成功地達成了作戰目的。而利軍在美軍的電子打擊下,“耳聾”“眼瞎”,只能進行盲目的對空攔阻射擊,發射的SA一2、SA一5飛彈無一命中,從這次作戰可以進一步看到電子對抗已發展為一種有效的戰鬥力,電子戰是總體戰鬥力的倍增器。奪取“制電磁權”同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具有同等重要的戰略意義,電子戰場是與陸、海、空、天四維戰場相併列的第五維戰場。電子戰廣泛滲透到戰爭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成為現代戰爭的先導,並貫穿戰爭的全過程,已經由戰役戰鬥的保障性行動發展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相對獨立的作戰形式。
第四,“外科手術式”打擊將成為現代戰爭的一種重要樣式。由於現代遠程武器、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使現代戰爭有可能從“地毯式”戰爭轉變為“外科手術式”的點狀打擊。這種打擊發起突然,距離遙遠,持續時間短,打擊。目標小,作戰效果明顯,成為現代戰爭令人關注的一種新樣式。美對利比亞的空襲較為典型地展示了這種“外科手術式”打擊的圖象。在兩極冷戰體制終結,世界核大戰的可能性日益減少,地區衝突日益增加的情況下,某些擁有高技術優勢的軍事強國為實現特定的戰略目的,將會越來越多地採用這種方式對其相對弱小的對手實施打擊。
第五,現代戰爭對軍隊的戰備訓練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作戰,利方失利,固然有武器裝備因素,但最根本的還是部隊戰備訓練程度。利軍在防空作戰中的表現是“令人失望的”,他們對美軍實施空襲前的許多徵候毫無察覺,當美機突然出現時,束手無策,有的飛彈陣地雷達操縱員害怕被反雷達飛彈摧毀,而不敢開機迎戰,儘管利軍統帥部曾下令航空兵升空攔截美機,但空軍指揮官反應遲鈍,坐失戰機。而美軍飛行員在往返萬餘公里的遠程作戰中,表現了較強的作戰意志和較高的技術水平。50餘架飛機夜間從數千公里之遙的駐英4個空軍基地起飛,分別以不同航速飛至四個會合點進行空中加油,然後飛抵地中海預定空域,與近百架海軍艦載機會合,而後協調行動,超低空突防,施放干擾,低空攻擊,直至脫離目標,整個作戰行動精確無誤,反映了美軍良好的軍事素質。其中高難度的空中加油被稱為“危險的空中芭蕾舞”,全部在夜間和無線電靜默條件下進行,沒有高超的軍事技術是根本不可能的。F一111往返萬餘公里,先後6次加油,持續飛行14個多小時,對於“捆綁”在座椅上的飛行員的戰鬥意志和忍耐力來說吏是一次極其嚴峻的考驗。可以說武器裝備越先進,對參戰人員的素質要求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