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白䴉(學名:Eudocimus albus):是一種大型涉禽。體長56-58厘米,體重750-1050克。頭和頸裸出,喙很長,向下彎曲。飛行時頸和腳伸直,交替地拍動翅膀和滑翔。成年美洲白䴉,除了嘴和腿部是橘紅色,翅膀末端有黑色外,全身都是白色的。常聚成大群繁殖,在灌叢和樹林下層以樹枝建造結實的巢。每窩產卵3-5枚,卵暗白色或具褐斑。
涉行於湖泊、海灣和沼澤,用細長、下彎的嘴尋找小魚和軟體動物為食。廣布南北美洲,主要分布在美國的東南部到南美洲的北部沿海。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美洲白䴉體長56-58厘米,翼展97厘米,體重750-1050克。頭和頸裸出,喙很長,向下彎曲。飛行時頸和腳伸直,交替地拍動翅膀和滑翔。成年美洲白䴉,除了嘴和腿部是橘紅色,翅膀末端有黑色外,(飛行時在下方看的非常醒目),全身都是白色。幼鳥除了腹部臀部是白色外,其他的羽毛都是黑色的,嘴和腿的橘紅色也比成鳥的要暗一些。虹膜為紅色或紅褐色。
棲息環境
棲息於溫帶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帶,常在水稻田、河灘、池塘、沼澤和山溪附近活動。營巢於樹上。
生活習性
美洲白䴉通常吃淡水鰲蝦類食物,有時也捕食小魚。在灘涂上覓食,主要以沙蟲等海生的軟體動物,以及甲殼類蝸牛、小爬蟲、青蛙、小蛇等小型脊椎動物都是它的食物。覓食活動在白天。通常在水邊淺水處,主要靠將長而彎曲的嘴不斷插入泥土和水中探覓食物。當它在淺水中覓食時,總喜歡左右擺動頭部,長嘴跟著頭部橫掃一切,決不讓任何獵物漏網。
美洲白䴉喜歡一大群地一起活動,它們從一個地方“遊牧”到另一個地方,在它們的後面總有其他的涉禽跟著一起覓食。美洲白䴉的找食能力很強,生存能力也很強,數量是䴉科鳥類里比較多的。
分布範圍
原產地:阿魯巴、巴哈馬、貝里斯、加拿大、 開曼群島、哥倫比亞、 哥斯大黎加、古巴、 多明尼加共和國、厄瓜多、 薩爾瓦多、瓜地馬拉、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牙買加、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秘魯、 波多黎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美國、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遊蕩:巴貝多、百慕達、多米尼加、法屬蓋亞那、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維京群島。
繁殖方式
美洲白䴉的繁殖區域廣泛,各地略有不同,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繁殖時間是6-7月。雄性白䴉先行到達繁殖地。營巢於灌木叢的樹枝上。常成對單獨營巢。巢較粗糙簡陋,主要由枯枝構成,內墊有細軟的草葉、草莖和苔蘚等物。巢呈盤狀。每窩產卵4枚,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孵化期21天 。親鳥領域性較強,在繁殖期保衛領域。雛鳥晚成性,剛孵出時雛鳥上體被有淡灰色絨羽,下體被有白色絨羽,腳橙紅色。雛鳥由雌雄親鳥共同餵養,經過40天的餵養,雛鳥即具飛翔能力和離巢。離巢後兩周內雛鳥仍和親鳥在巢區附近活動和覓食,大約再過40天以後才離開營巢地。壽命20年。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