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洲大蠊粉
- 外文名:Periplaneta americana Linnaeus
- 性狀:棕色至褐色粉末。
- 性味與歸經:寒,鹹。歸肝、脾、腎經。
性狀,性味與歸經,功能與主治,本草記載,來源,考證,現代藥理研究,抗腫瘤作用,提高免疫作用,保肝作用,促進組織修復作用,抗炎、鎮痛作用,藥用標準藥材產地,用法與用量,注意事項,貯藏方法,生產許可證號,
性狀
棕色至褐色粉末。
性味與歸經
寒,鹹。歸肝、脾、腎經。
功能與主治
本草記載
2、《名醫別錄》:通利血脈。
3、《唐本草》:食之下氣。
4、《本草綱目》:主瘀血,症堅,寒熱,下氣,利血脈。
5、《分類草藥性》:治一切飲食諸毒。同蜈蚣搗爛包魚口,消瘡,敷結毒,治喉娥。
6、《陸川本草》:驅風解熱,通血脈。治腫瘍(外敷)。
來源
古人套用蜚蠊入藥甚早,我國第一本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就將其列入中品,之後諸多本草著作均有記錄,《本草綱目》曰:“蜚蠊,行夜,蛗螽三種,西南夷皆食之,混呼為負盤俗又訛盤為婆,而諱稱為香娘子也。”漢中與西南地帶皆可取之食用,並謔稱為香娘子。由此可見,蜚蠊作藥用已有較長歷史,而現今用於康復新液成藥中。
考證
現代藥理研究
抗腫瘤作用
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體外對慢性髓源性白血病(K562)、原髓細胞白血病(HL60)、小鼠白血病(P388D1)細胞株,鼻咽癌(CNE)、肺癌(A549)、口腔上皮癌(KB)細胞株,卵巢癌(HO8910)、宮頸癌(Hela)和前列腺癌(PC3)細胞株,食管癌(Ecal09)、胃腺癌(BGC823)、結腸癌(LS174T)細胞株具有生長抑制作用;體外對胃癌BGC-823細胞的抑制作用與順鉑(DDP)相似,且呈時間和濃度依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