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與一般藝術學新論》是2009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子方。
基本介紹
- 書名:美學與一般藝術學新論
- 作者:徐子方 主編
- ISBN:9787564115319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9-1
- 開本:16開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本書特色,作者簡介,序言,目錄,
圖書信息
定價:¥68.00
所屬分類: 圖書 >> 哲學/宗教 >> 哲學 >> 美學
內容簡介
本書為東南大學學報“藝術學研究”欄目創辦十周年論文集粹,匯入張道一、凌繼堯、彭吉象、黃鳴奮、金丹元、劉道廣、姜耕玉、徐子方等一批學者名流的文章,也收入了鄒元江、梁玖、朱存明、李倍雷、高玉等眾多中堅後勁的力作,是自國內第一個二級學科藝術學博士點在東南大學誕生以來,美學與一般藝術學研究這塊學術陣地研究成果的歷史性檢視。全書內容分為“美與藝術”、“藝術:理論與套用”、“藝術學:學科建設與審美教育”三大塊,呈現著由“美”而“藝術”而“藝術學”的邏輯遞進過程。本書適合大專院校文科師生和一般文藝愛好者閱讀。
本書特色
與一百多年前德國學者馬克斯·德索的同名刊物相比,本書已由純學理的一家之言拓展提升到相關學科建設的層面。關注理論創新與制度創新相結合,既是我國藝術學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的明顯特徵,也是東大學報“藝術學研究”欄目及本書內容的重要特色。
作者簡介
徐子方,1955年9月出生,江蘇灌雲人,文學博士,中共黨員、民盟盟員。現為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並任東南大學戲曲小說研究所所長,全國藝術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關漢卿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俗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水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理事、江蘇省高校學報研究會副理事長、民盟江蘇省委委員兼文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以及廈門大學、同濟大學等校兼職教授等職。代表作有《關漢卿研究》、《元代文人心態史》、《明雜劇史》、《藝術定義與藝術史新論》等。
序言
美學與一般藝術學,這在相關學術界是一個老話題。說它老,是因為早在1906年,藝術學奠基人之一的德國人瑪克斯·德索即創辦了《美學與一般藝術學評論》雜誌。這是國際性的美學權威雜誌,在它的最初幾期上發表文章的有著名的移情說的代表里普斯、《藝術的起源》的作者格羅塞,以及康拉德·朗格、里哈爾·哈曼等一批有影響的學者專家。著名的美學史家卡岡把這份雜誌稱作20世紀德國美學發展的一面鏡子。7年後,德索又以“美學與一般藝術學”為題在柏林主持召開了第一屆國際美學大會,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共525人,當時德國所有著名的美學家幾乎都在這次會議上作了報告。自那以後,相關話題便經常在西方美學與藝術理論界活躍地展開。在國內,20世紀初即有馬采、宗白華等前輩學人為之花費了心血,相關學術界的感悟不可謂不靈敏。但同時,談論美學與一般藝術學在今天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新話題。原因在於西方理論界至今並未能在這方面取得更大進展,所有討論仍舊局限在哲學美學領域,德索等人關於美學藝術學分家的構想還只能是一家之言。國內自宗、馬等人之後同樣的話題也沉寂了將近半個多世紀,自上個世紀90年代才為人們重新提起,德索們的夢想開始在中國變為現實。改革開放的中國大環境使得相關話題很快成為熱門,而且由務虛的討論向求實的學科轉進。10年前,二級學科藝術學進入國家學科目錄和東南大學獲準建立第一個藝術學博士點成了美學與一般藝術學在學科層面分離的明確標誌。與之相適應,以東南大學藝術學科奠基人張道一先生創辦的《藝術學研究》(後改名《美學藝術學研究》)等為代表的一批藝術學研究的學術期刊也紛紛面世。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起,作為東南大學文科學術視窗的《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獲準創辦,“藝術學研究”自然而然成了品牌欄目,成為藝術學博士點學科建設不可或缺的視窗和陣地。學術陣地的有力配合無疑使得國內藝術學學科建設如虎添翼,體制上的保障因此更深入了一層。
當然,體制的確立並不必然宣告相關理論探討的完成。實事求是地說,由於長期形成的學科固有格局以及與之相關的心理定勢,二級學科藝術學建設以及與之緊密相連的美學與一般藝術學討論仍舊停留在草創階段。與10年前相比,理論的探討儘管有了可觀的規模,但並未體現出應有的深度。
目錄
第一編 美與藝術
中國美學站起來
希臘化和羅馬美學思想的演進
偽狄奧尼修斯的美學思想及對中世紀藝術的影響
威廉·荷加斯的形式美學思想剖析
關於俄國形式主義形式與陌生化問題的再檢討
美的本質新論
“興”與藝象表達
“勢”論研究
盛唐美學精神
王國維“古雅”說新論
蘇格拉底論美和藝術
浪漫主義美學與藝術學的理論思考
審美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對“日常生活審美化”研究的反思
論文人藝術活動和民間藝術審美傾向的差異
我所認識的藝術美學
藝術倫理學與美學諸論
關於藝術美學建立的初步思考
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美學翻譯家朱光潛論
第二編 藝術:理論與套用
淪落與輝煌:一種藝術的反比效應
論不同藝術形式元素的組合創新
“純藝術”:理解“藝術”概念之限定性與開放性特徵的一種途徑
論浪漫型藝術的現代轉型
藝術起源“動因論”質疑
藝術的起源:對反觀的自由的追求
物質生產與藝術繁榮“不平衡關係”命題新解
藝術形式:線條、動作、聲音
藝術情境創造:隱與顯動與靜——藝術辯證法之一
敘事與節奏:奇正張弛起伏——藝術辯證法之一
藝術與混合現實
論藝術作品的多層次結構
數字藝術:主體自由的契機與陷阱
“山水”、“風景”與中西藝術比較
黑格爾與當代藝術命運
論黑格爾“藝術的和解”
論席勒的“審美假象”——兼談藝術的本質問題
藝術的“重心”——從克萊斯特的《論木偶戲》講起
論民俗表演藝術的當下語境
藝術:生活的陌生化
藝術的商品化與大眾文化
現代藝術的“非人”批判
對後現代“行為藝術”及其話語的批評——兼與朱青生博士商榷
論藝術與仿生學的結緣
論世界市場時代的文藝生產與消費
論藝術與經濟
藝術行銷·藝術組織·藝術創新
簡論藝術市場的需求特點
華夏漢文化圈與亞美洲遠古藝術鉤沉
先秦諸子哲學與中國藝術思想
論中國藝術形式的泛音樂傾向
略論考古出土藝術品在中國古代藝術史研究中的作用
在多元拓展中尋求理論的突圍——從藝術學角度看我國新時期的藝術心理學研究
論藝術與技術的相輔相成關係
感性科技的藝術學思考
計算機藝術淺談
線上藝術對網路的反思
第三編 藝術學:學科建設與審美教育
關於“中國藝術學”學科體系的構想
論我國早期的藝術學研究
論滕固構建藝術學科的思想
岑家梧與中國藝術史學的現代轉型
藝術與藝術學的跨出邊界及其所引發的思考——兼涉藝術學學科建設的一個新起點
浪漫主義藝術批評中的若干片斷
藝術學:莫後退——論藝術學研究的學科構架
從所“非”看藝術學之所“是”——藝術學學科性質析疑
論民俗藝術學的研究
中國藝術考古學初探
中國藝術考古學理論的再思考
心潤之策——論中國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學
東晉士族的藝術教育
論藝術教育與審美教育
文藝美學應可為——胡經之先生訪談錄
關於構建審美經濟學的構想——凌繼堯先生訪談錄
2006“全球化視野中的藝術史論”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藝術學學科發展的新向度——2007“全國藝術學學科建設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
在時代大潮中推進藝術學的發展——第四屆全國藝術學學科建設與發展學術年會綜述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