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場論

美學場論是以場論的觀點、方法研究美學問題的理論。(場論研究各種物理場的運動規律及其相互作用。)20世紀20年代,格式塔心理學美學開始將“場論”引進美學和文藝學,提出“心理物理場”、“意識經驗場”、“動力場”、“審美場”、“言語場”等概念。美國阿恩海姆進一步運用“場”和“力”的理論來分析美學和藝術問題,認為審美對象結構、藝術作品結構和人的審美心理結構都是其內部各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具有整體性的場;在審美主客體的場之間,既有場的相互依存性,客體對象結構可以在主體大腦皮層找到相應的心理對應物,義有主客體場的相互作用,審美是主客體的場相互作用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學場論
  • 引入時間:20世紀20年代
如果主客體之間的場有同形同構或異質同構的關係,主體便根據完形趨向律,在同客體場的相互作用中,使主體的審美心理組織結構發生整體化的“完形”的作用,從而喚起審美感知和美感;審美活動中既有對象結構的整體性和主體心理結構的整體性,又具有意象性,是主體在直覺中創造的心理意象和意象群,這種意象群既是主客體的場相互作用的結果,構成了意象和藝術作品的“完形”,又體現了主體的心理張力和藝術張力,從而構成了審美活動的“場”和“力”以及“文學言語場”。20世紀90年代,中國美學界有人開始運用“場論”分析審美和藝術現象,尤重“審美場”(含閱讀場、接受場)的分析。通常認為審美場包括審美主體場、審美客體場和審美環境場。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關係,構成了審美的場效應;三者任何一方發生變化,場效應也隨之變化;不同主體有不同的審美主體場,由此產生美感差異;同一主體由於對象場、環境場的變易和主體自身審美觀念、態度、情緒的變化,也會發生各種不同的審美場效應。美學場論有助於克服客體決定論,是美學進一步科學化的嘗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