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史
早在上世紀30年代,陶氏就已經在中國大陸開展業務,至今在華投資額達9億美元。2009年陶氏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為37億美元。陶氏在
大中華地區共有五個業務中心和20個生產基地,員工約3900名,就銷售額而言,中國已成為陶氏的第二大市場。
陶氏著眼於在中國的長期發展,不斷提高本土生產和研發能力,培養全球性人才,致力於將地區業務打造成為陶氏全球業務中心之一。
陶氏已在江蘇省
張家港市設有世界級規模的膠乳、環氧產品和聚苯乙烯生產廠;一座新的環氧丙烷基醇醚生產廠也於2009年6月投入運營。2009年3月,陶氏環氧產品業務部在武漢建立了第一家生產工廠,以滿足市場對複合材料、風能和基礎設施不斷增長的需求。
陶氏與中國最大的煤炭企業
神華集團合作,計畫建立一家合資企業,在
陝西省榆林市建設並運營世界級的一體化煤化工項目。雙方正在積極準備該項目的各方面支持性檔案,並提交國家有關部門進行審批。
位於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
陶氏中心於2009年6月投入使用。它是陶氏在亞太區的商業和創新中心,同時也是陶氏最大的一體化研發中心,匯聚了研發專業技術和面向市場的套用開發實力。500名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在80多間綜合實驗室中齊心協作,使我們立足本地市場,滿足客戶需求。
陶氏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美國國家館化工和材料科學類別的獨家贊助商。陶氏將為本屆世博會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為美國館和其他世博建設項目提供環保型產品及解決方案,在美國館內展示尖端科技,並持續為世博相關項目提供志願者服務。
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領導者,陶氏已九次榮登
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榜,在全球享有盛譽。陶氏也堅持在中國倡導可持續發展,並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包括維持一流的環境、健康和安全表現,提供創新性環保產品,創造改變行業面貌的合作機會等,不斷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更高標準。
作為陶氏在中國的核心生產基地,陶氏
張家港工廠始終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了表彰工廠在推行安全和清潔生產方面的傑出表現,中國環境保護部於2006年授予其 “國家環境友好企業”的榮譽稱號。
2008年9月,陶氏攜手中國環境保護部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開始執行一項為期兩年的項目,共同促進中國化工行業的化學品安全以及應急準備。2006年,陶氏與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合作,啟動為期三年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示範合作項目。陶氏還在2005年與中國環保部合作,啟動了為期四年的清潔生產示範項目。兩個項目都已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環境效益。此外,陶氏正與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與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開展合作,幫助中國中小型企業提高能源效率。該項目將聯合中央及省級政府共同制定政策,推動企業實現節能目標。
陶氏集團在中國
在中國,陶氏始終致力於履行企業公民責任。至今陶氏已經通過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建了13所希望工程學校。2008年在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陶氏是首批在24小時內做出回應的企業之一,向災區捐助了總價值約1000萬人民幣的現金和物資。為了讓青少年了解可持續發展對
城市經濟的重要意義,陶氏攜手國際青年成就組織(Junior Achievement)推出“
我們的城市”課程,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引入國小課堂。此外,陶氏還與總部位於紐約的環境保護基金會(Environment Defense Fund)合作,並得到
陝西省農業廳的大力支持,從2008年起在陝西省建立“農業溫室氣體減排”項目,通過向當地農民介紹有利環保的
農村土地管理措施和沼氣使用技術,共同
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挑戰。
2009年,陶氏憑藉其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履行
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的突出表現而屢獲殊榮,包括由國際企業研究基金會主辦評選的“中國最佳僱主”獎;由《
第一財經日報》發起評選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傑出貢獻獎”;由《
21世紀經濟報導》評選的“中國最佳企業公民獎”;由《中國經營報》頒發的“最佳技術商業套用獎”以及由新華網發起評選的“十佳節能減排標誌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