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運通:強大金融帝國的創造者》內容簡介:如今的美國運通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之一,在該公司提供的眾多金融服務中,美國運通卡為知名度最高的產品。美國運通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旅遊服務公司,通過在全世界120多個國家的近2300個辦事處網路,向顧客提供了一流的旅遊服務。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創立之初,美國運通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快遞公司。《美國運通:強大金融帝國的創造者》是關於一家公司何以生存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故事,在此過程中,它經歷過成長、萎縮、成功、失敗,也經歷過戰爭、醜聞、變革。令人驚訝的是,不管滄海桑田,它總能夠設法生存下來,並繼續活著。《美國運通:強大金融帝國的創造者》揭開了這家最著名、最有影響力公司的面紗。這不僅是一個公司的歷史,更是一個行業的發展史。
基本介紹
- 書名:美國運通:強大金融帝國的創造者
- 又名:American Express The People Who Built the Great Financial Empire
- 作者:(美國)彼得·格羅斯曼
- 譯者:童新耕,郎麗璇,趙正興
- ISBN:7547601111, 9787547601112
- 類別:旅遊管理與經營
- 頁數:230頁
- 定價:39.00
- 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1月1日
- 開本:16
作者介紹,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作者介紹
彼得·格羅斯曼是,巴特勒大學的克拉掄斯·埃弗羅姆森經濟學教授,自1994年起,他開始擔任這個職位格羅斯曼博士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哲學學士學位,在華盛頓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專門研究法律、經濟學、產業組織及經濟史。格羅斯曼博士總共發表了150餘部供學術讀者和一般讀者閱讀的著述他是《印第安納波利斯之星》經濟問題專欄作家,並且給眾多的報刊雜誌撰寫評論文章。
媒體推薦
一個生動、引人入勝的故事,它記敘了美國運通公司如何身不由己地從一個美國內戰前的貨運代理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集信貸、金融及旅行服務於一身的跨國供應商。以豐富的逸聞趣事的方式,格羅斯曼客觀公正地重現了這個變故頻生企業的盛衰歷史……對任何有興趣透過面紗一窺這家舉足輕重公司真相的人來說,本書是一部必讀之作。
——《柯卡斯評論》,1987年4月15日
在格羅斯曼的筆下,美國運通的故事不僅吸引眼球,而且還發人深省,甚至趣味盎然……
——《費城詢問者》,羅伯特·索貝爾(Robert Sobel)
——《柯卡斯評論》,1987年4月15日
在格羅斯曼的筆下,美國運通的故事不僅吸引眼球,而且還發人深省,甚至趣味盎然……
——《費城詢問者》,羅伯特·索貝爾(Robert Sobel)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第四根支柱
第二章 布法羅條約
第三章 詹姆斯·法戈、旅行支票、貝里及匯票
第四章 芝加哥和巴黎
第五章 快遞業的衰敗
第六章 企業家時代
第七章 時過境遷
第八章 得救於大蕭條
第九章 顯貴和信用卡
第十章 進入20世紀
第十一章 消防員基金保險公司和未來
第十二章 管理理論
第一章 第四根支柱
第二章 布法羅條約
第三章 詹姆斯·法戈、旅行支票、貝里及匯票
第四章 芝加哥和巴黎
第五章 快遞業的衰敗
第六章 企業家時代
第七章 時過境遷
第八章 得救於大蕭條
第九章 顯貴和信用卡
第十章 進入20世紀
第十一章 消防員基金保險公司和未來
第十二章 管理理論
文摘
不管怎樣,羅賓遜與莫利幾乎沒有浪費一點時間就開始謀求實現一次收購。他們嚴謹和有條不紊地推進這項工作,那正是他們做大部分事情的方式。他們喜歡在研究和分析大量的詳細信息資料後才做出決策,並致力於把這同樣的一種工作方式套用於公司的兼併收購之上。他們開始埋首於將會使他們對收購目標的價值和潛能有一個確切了解的那種類型的資料研究。 上任不久,他們就對第一個可能進行了調研。一位投資銀行家為他們帶來了一個建議——收購“每月一書俱樂部”。羅賓遜表示對該筆交易有興趣,但是,莫利在作了大量的分析工作並親自與對方進行初步談判之後,他判定交易的價格太高。同時,每月一書俱樂部所能提供的收益潛力也不夠大,不足以成為真正的“第四根支柱”。
為了尋找更大的對象,羅賓遜與莫利調查了人壽保險公司。通過消防員基金保險公司,美國運通已經有了保險業務的知識和經驗。人壽保險公司的收益穩定性和可預期性強於財產和意外傷害的保險公司,因此能對財產與意外傷害保險的周期性作出補償。
美國運通要求為它服務的投資銀行家研究人壽保險公司,令人意外的是,銀行家們卻建議美國運通到別處去尋覓對象。他們解釋說,雖然人壽保險公司的收益在賬面上似乎很吸引人,但由於會計規則的限制,這個收益並非是母公司可以使用的現金。投資銀行家警告說,人壽保險公司產出的現金收益甚至還不足以償付美國運通為收購它而欠下的債務。不過,他們認為,收購一家人壽保險公司會使美國運通財務報告中的收益數增加,於是莫利和羅賓遜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收購一家人壽保險公司。這個決定表明,維持那個“紀錄”對於他們已達到何等重要的地步了。羅賓遜與莫利決定進行一次有利於提升收益持續增長表象的兼併收購,即便它在實際上將消耗美國運通的財力。
9月,莫利和羅賓遜給出了他們的第一個真正的收購報價,以2.3億美元收購費城人壽保險公司。華爾街認為,它為收購一家好公司開出了一個公道的價格,但美國運通還面臨唯一的一個障礙,那就是天納克公司(Teruleco),因為它擁有費城人壽保險公司24%的股份,而且已出價1.71億美元收購其餘下的股份。天納克公司曾告訴羅賓遜和莫利,它會以合適價格出售其持有的股份,而他們開出的收購價格也似乎是合適的。但兩星期後,天納克公司的執行官們卻改變了主意,他們非但不準備出售股份,反而給出了一個更高的收購價格。由於天納克公司已經擁有費城人壽保險公司幾乎四分之一的股份,局勢在它的控制之下,所以美國運通出局了。
不久,羅賓遜和莫利選擇了另一個收購目標——沃爾特迪斯尼公司。後來,羅賓遜這樣解釋了他的想法:“我們有25歲以上的客戶群體,他們有25歲以下的客戶群體。”或者就如一分析家所說的:“美國運通的服務範圍要延伸到兒童期了。”
為了尋找更大的對象,羅賓遜與莫利調查了人壽保險公司。通過消防員基金保險公司,美國運通已經有了保險業務的知識和經驗。人壽保險公司的收益穩定性和可預期性強於財產和意外傷害的保險公司,因此能對財產與意外傷害保險的周期性作出補償。
美國運通要求為它服務的投資銀行家研究人壽保險公司,令人意外的是,銀行家們卻建議美國運通到別處去尋覓對象。他們解釋說,雖然人壽保險公司的收益在賬面上似乎很吸引人,但由於會計規則的限制,這個收益並非是母公司可以使用的現金。投資銀行家警告說,人壽保險公司產出的現金收益甚至還不足以償付美國運通為收購它而欠下的債務。不過,他們認為,收購一家人壽保險公司會使美國運通財務報告中的收益數增加,於是莫利和羅賓遜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收購一家人壽保險公司。這個決定表明,維持那個“紀錄”對於他們已達到何等重要的地步了。羅賓遜與莫利決定進行一次有利於提升收益持續增長表象的兼併收購,即便它在實際上將消耗美國運通的財力。
9月,莫利和羅賓遜給出了他們的第一個真正的收購報價,以2.3億美元收購費城人壽保險公司。華爾街認為,它為收購一家好公司開出了一個公道的價格,但美國運通還面臨唯一的一個障礙,那就是天納克公司(Teruleco),因為它擁有費城人壽保險公司24%的股份,而且已出價1.71億美元收購其餘下的股份。天納克公司曾告訴羅賓遜和莫利,它會以合適價格出售其持有的股份,而他們開出的收購價格也似乎是合適的。但兩星期後,天納克公司的執行官們卻改變了主意,他們非但不準備出售股份,反而給出了一個更高的收購價格。由於天納克公司已經擁有費城人壽保險公司幾乎四分之一的股份,局勢在它的控制之下,所以美國運通出局了。
不久,羅賓遜和莫利選擇了另一個收購目標——沃爾特迪斯尼公司。後來,羅賓遜這樣解釋了他的想法:“我們有25歲以上的客戶群體,他們有25歲以下的客戶群體。”或者就如一分析家所說的:“美國運通的服務範圍要延伸到兒童期了。”
序言
倘若我現在再來撰寫美國運通的這段歷史,毋庸置疑,我不會以我在20世紀80年代所用的那種認識來看待這段往事。在本書初版問世以來的差不多20年時間裡,我一直在繼續研究美國運通的歷史以及它所參與的各個行業,但我的工作已不同於以往的那種探索。從20世紀90年代早期起,作為一名純理論的經濟學家,我一直致力於學者們感興趣的課題的寫作,尤其是關於包括美國運通在內的19世紀的快遞卡特爾課題的寫作。
不錯,要是我現在來寫這本書,那么書中定將會有許多關於卡特爾的行為及行業組織的內容。不過,儘管我認為此類話題是極為有趣的,但是我並不認為本書包含了它們就會更加成功。
《美國運通》是——而且也應當是——關於一家公司何以生存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故事,在此過程中,它經歷過成長、萎縮、成功、失敗,但尤其重要的是,不管滄海桑田,它總能夠設法生存下來。很少公司有過如此長的壽命。眾多聲名顯赫的大公司,通過兼併或破產,都已來來去去成了歷史的過客,比如美國泛美全球航空公司、蒙哥馬利沃德公司、道格拉斯飛機製造公司,這些公司的名稱還可以沒完沒了地羅列下去。但是美國運通卻在2006年慶祝了它的第156個生日,並且仍然幾乎看不到有任何要關門的跡象。
繼續活著至今仍是美國運通的實質。自1987年拙作付印以來,該公司已發生了許多變化。兩位新的執行長相繼接掌大權;一件醜聞使幾位執行官丟掉了工作;公司的部分單位被賣掉;公司的總部不得不被暫時放棄(它位於世界貿易中心的街對面);一些新的產品和服務公司被引進來了,而其他有一些則被丟棄。這些年中,公司起起伏伏,有些年頭好,有些年頭差,因此有“專家”預言:美國運通再也不能獨立生存下去了。
不錯,要是我現在來寫這本書,那么書中定將會有許多關於卡特爾的行為及行業組織的內容。不過,儘管我認為此類話題是極為有趣的,但是我並不認為本書包含了它們就會更加成功。
《美國運通》是——而且也應當是——關於一家公司何以生存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故事,在此過程中,它經歷過成長、萎縮、成功、失敗,但尤其重要的是,不管滄海桑田,它總能夠設法生存下來。很少公司有過如此長的壽命。眾多聲名顯赫的大公司,通過兼併或破產,都已來來去去成了歷史的過客,比如美國泛美全球航空公司、蒙哥馬利沃德公司、道格拉斯飛機製造公司,這些公司的名稱還可以沒完沒了地羅列下去。但是美國運通卻在2006年慶祝了它的第156個生日,並且仍然幾乎看不到有任何要關門的跡象。
繼續活著至今仍是美國運通的實質。自1987年拙作付印以來,該公司已發生了許多變化。兩位新的執行長相繼接掌大權;一件醜聞使幾位執行官丟掉了工作;公司的部分單位被賣掉;公司的總部不得不被暫時放棄(它位於世界貿易中心的街對面);一些新的產品和服務公司被引進來了,而其他有一些則被丟棄。這些年中,公司起起伏伏,有些年頭好,有些年頭差,因此有“專家”預言:美國運通再也不能獨立生存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