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教育

羌族教育,羌族自稱“日麥”、“爾瑪”或“瑪”。人口 198252 人(1990 年)。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縣、理縣、松潘縣及綿陽地區的北川縣。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縣也有少量分布。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有南北兩種方言,黑水河流域地區屬北部方言,岷江流域地區屬南部方言。無文字。清代汶川縣有文殊院,光緒二十四年(1898)廢科舉,文殊院改為學堂。宣統二年(1910)創辦汶川縣高初兩級國小堂,始興官學,先後在羌族地區創辦了幾所國小。茂縣鳳儀國小創辦於清朝末年。茂縣土門鄉國小創辦於 1921 年。

創建初期實行義務教育,採用通用教科書, 廢棄私塾里必讀的《四書》、《五經》等,並開設英語。同時還興起民間辦學,由學生輪流付給教師工資。1932年茂縣創辦第一所松理懋茂汶共立中學。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羌族地區時,吸收一批羌民參加紅軍, 造就一批有覺悟、有文化的羌族幹部。抗日戰爭時期,四川省政府於 1938 年創建四川省立威州鄉村師範學校(今四川省威州師範學校前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除接收和改造原有中國小外,又新辦一批初等和中等學校。1950年創辦的茂縣納呼民族國小(今名三龍鄉中心國小),畢業生遍布縣內及州內各地。政府還開設工業、農業、畜牧獸醫、林業、水電、財貿、商業、衛生、師範等中等專業學校。1978年在汶川縣建立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第一所高等學府——阿壩師範專科學校。中央民族學院、西南民族學院和內地有關高等學校都有羌族學生。人民政府採取各種措施發展羌族教育,如對家庭貧困的中小學生發給助學金;高國中開辦少數民族重點班,擇優招收民族學生;建立由政府包乾學生膳費的民族國小;在部分國小使用羌語輔助教學;在羌族聚居村落開設學前班;各級學校降低少數民族考生的錄取分數線等。工農業餘教育也有發展,一些鄉和村寨辦起農民業餘學校,縣城開辦職工業餘學校和業餘電視大學學習班。1949年羌族聚居的茂縣只有一所初級中學和 20所國小,中學生僅有 68人,小學生 1000餘人,當時全縣95%以 上的人是文盲。至 1990年,全縣已有完中 1所、民族寄宿制中學 1所、國中 7所,共有教職工 255人,其中少數民族教師 161人(羌族 104人),學生 3086 人。國小 188 所,教職工 693 人,小學生 11920 人,入學率達 8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