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王(羋熊貲)

楚文王(春秋時期楚國國君)

羋熊貲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楚文王(?-前675年),羋姓,熊氏,名貲。楚武王之子,母為鄧曼。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前690年 - 前675年在位)。

楚武王五十一年(前690年),楚武王在伐隨途中去世。熊貲繼位,是為楚文王。在位期間,多次遷都,建設為郢。北上征伐,先後兼併申、息、鄧等國,娶息媯為夫人,並設縣管理新占地域。在他的努力下,楚國疆域北抵伏牛山汝水之南,東至淮河上游,成為雄踞南方的大國,陳、蔡開始臣服於楚。楚文王十二年(前678年),攻打鄭國,開始參與中原爭霸。楚文王十五年(前675年)春,敗於巴軍,轉而東襲黃國取勝,同年六月於返郢途中病逝。其子熊艱即位,是為楚堵敖

楚文王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君主。他頒布成文法保護私有財產,大大推進了楚國的法制建設;占領南陽盆地,修築邊境長城,為楚國創造了可貴的發展機遇。楚國自此強大起來。

基本介紹

  • 全名:熊貲
  • 別名:楚文王
  • 諡號:文
  • :羋
  • :熊
  • 所處時代:春秋
  • 民族族群華夏族
  • 逝世日期:公元前 675年
  • 逝世地:湫
  • 前任楚武王
  • 繼任楚堵敖
  • 主要成就:頒布成文法,保護私有財產
    兼併鄧、申、息三國並設縣
    遷都於郢,建設方城
  • 在位時間:前690年 - 前675年
人物生平,即位滅申,伐蔡取息,逐鹿中原,逝於徵途,為政舉措,政治,軍事,歷史評價,軼事典故,和氏璧,獬豸冠,受鞭刑,善識人,人際關係,史料索引,藝術形象,

人物生平

即位滅申

熊貲早年受過嚴格教育,他的師傅是從申國請來的,史稱“保申”(亦稱葆申)。因楚武王在位長達五十一年,所以熊貲繼位時已人到中年了。
楚武王五十一年(前690年),熊貲的父親楚武王在伐隨途中去世,熊貲繼位,是為楚文王。楚文王繼位後,從疆郢幾經周折遷都到為郢。後來為郢成為春秋時期楚國最主要的都城。
楚文王二年(前688年)冬天,楚文王舉兵北上討伐申國(今河南南陽)。楚、申之間有鄧國(今湖北襄樊一帶),楚伐申,必須假道於鄧。鄧與楚為姻親,當時的鄧國國君鄧祁侯是楚文王之舅。楚文王引兵過鄧時,鄧祁侯說:“楚文王是我的外甥。”於是讓他停在鄧國,設宴款待他。騅甥、聃甥和養甥請求鄧祁侯殺掉楚王,鄧祁侯不許,於是三人說:“亡鄧國者,必是此人。等到他滅了申國,再來滅鄧國,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臍一樣,再也來不及圖謀應付了。要殺他,只有乘這個時候。”鄧祁侯不聽,按正規的禮儀接待楚文王后,楚文王繼續北上,攻滅了申國,將申變成楚國的一個大縣。此時,鄧雖倖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魚。次年春天,楚師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鄧。

伐蔡取息

楚文王六年(前684年),楚文王派兵攻打蔡國(今河南上蔡縣)。從郢都到蔡國,全程約四百公里,楚伐蔡必須向一些小國假道,不像在江漢平原上來往那么自由自在。論戰略,楚武王用兵如波浪式推進,楚文王用兵則跳躍式突進。自從楚武王揚言:“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只過了二十二年,其子楚文王就開始逐鹿中原。
楚文王此次伐蔡,意在拔除中原南部最大的一個姬姓封國。但出師的理由,從表面上說,是應息侯之請,去懲罰無無禮的蔡哀侯。息是蔡的南鄰,故址在今河南息縣。蔡夫人和息夫人是姐妹,都出身於陳國公室。蔡侯先娶,息侯後娶。息夫人美貌,自陳過蔡,將赴息,蔡侯以姐夫名義阻留求見,竟強占了息夫人。息侯得知此事後,非常生氣,於是派人對楚文王說:“請您假裝進攻我國,我向蔡國求援,蔡哀侯一定會派軍隊來,楚國再乘機攻擊蔡國,可以建立戰功。”楚文王聽從息侯的計策立即整軍出征。九月,楚師在在莘地擊敗蔡師,蔡哀侯被楚師俘獲並被帶回郢都。蔡哀侯被俘後,怨恨息侯。為了報復,蔡哀侯隨楚文王在息國做客時,便故意向楚文王描述息夫人的美貌,勸楚文王一定要見一面。楚文王聞言後,就堅持要求息侯請息夫人出來,見面後果然愛上了她的美貌。楚文王回國後,將蔡哀侯釋放回國。
楚文王十年(前680年),楚文王來到息國,設宴招待息侯而加以襲殺,就滅亡了息國。楚文王將息夫人帶回楚國,納娶息夫人為妃,史稱文夫人。文夫人入楚宮後,為楚文王生下兩個兒子:楚堵敖楚成王。文夫人在楚文王面前少言寡語,幾乎從不先開口。一次,楚文王詢問文夫人何以如此不歡,文夫人回答說:“我一個女人,伺候兩個丈夫,即使不能死,又能說什麼?”楚文王認為是蔡哀侯的緣故才滅亡息國,於是再度派兵攻打蔡國,同年七月,楚軍進入蔡國,並繼續扣留蔡哀侯,蔡哀侯在楚國前後被軟禁九年後(前675年)去世。
楚文王(羋熊貲)
楚文王出方城攻打息、蔡線路圖

逐鹿中原

楚文王十一年(前679年),齊、宋、陳、衛、鄭五國國君會盟於鄄邑。齊國開始稱霸,而楚國也已經強大了。
楚文王十二年(前678年)夏季,諸侯聯軍進攻鄭國。鄭厲公從櫟地回到國都,沒有及時通知楚國。秋季,楚國以鄭厲公對楚國不恭敬沒有及時通知為由,進攻鄭國,到達櫟地。楚文王伐鄭之舉,意在深入中原腹地,向正在成為霸主的齊國示威。
同年,楚國再次攻打鄧國,滅鄧。
楚文王十三年(前677年),楚文王北上出方城,在汝水邊分封土田,進入陳國境內整頓演練軍隊,並攻占了陳國的鄰國頓國來恐嚇陳國。陳國因此懼怕而臣服楚國。但楚軍後來又撤出頓國,沒有滅亡它。

逝於徵途

當初,楚武王攻克權國,派斗緡做這裡的長官,斗緡據有權地而叛變楚國。楚國包圍權地而殺掉了斗緡,又把權地的百姓遷到那處,改派閻敖治理這個地方。等到文王即位,和巴國人一起進攻申國,楚軍使巴軍受到驚恐。巴國人背叛楚國而進攻那處,加以占領,於是又攻打楚國都城的城門。閻敖在湧水里游泳逃走,楚文王殺了閻敖,他的族人作亂。楚文王十四年(前676年)冬季,巴國人趁機進攻楚國。
楚文王十五年(前675年)春,楚文王發兵抵禦巴軍,在津地被巴軍打得大敗。回到都城,大臣鬻拳不開城門接納。楚文王執意要進城,鬻拳就拿起武器對準楚文王,楚文王害怕而被迫退卻。鬻拳說:“我用武器威脅國君,沒有比這再大的罪過了。”於是就自己砍去兩腳。楚國人讓他擔任衛戍楚都城門的官職,稱之為太伯,並且讓他的後代執掌這個官職。
楚文王為了以功補過,就轉而進攻黃國(在今河南潢川縣),在踖陵打敗了黃國的軍隊。楚文王回國,到達湫地時得了病。夏季,六月庚申日,楚文王去世。鬻拳把他安葬在夕室,然後自己也自殺身亡,死後被安葬在地下宮殿的前院裡。
楚文王去世後,其子熊艱即位,是為楚堵敖(亦作莊敖)。

為政舉措

政治

法制建設
楚文王在楚國的立法史上作出了突出貢獻。楚武王時期,楚國之法以習慣法為主。而楚文王所頒布的《仆區》之法,是楚國歷史上首部見載史冊的成文法。《仆區》之法的其中一條條文是規定窩藏盜贓者與盜賊同罪;除此之外,楚文王還對小盜處以墨刑,並制訂了懲治搶劫罪的法律。這些跡象表明,楚文王已經通過成文立法來保護私有財產,在楚國法律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楚文王還關注司法的建設。《說苑·至公》記載,楚文王伐鄧時,他的兩個兒子搶奪農夫的野菜,楚文王就將兒子處死以正國法。這個故事反映了楚文王嚴格貫徹法律的執行,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思想。
發揚縣制
楚國是中國最早創立縣制的諸侯國家。通過設縣,楚國把地方的政治、經濟、軍事權力都集中到國君的手中,便於直接管理。首見於史籍的是楚武王滅權(今湖北荊門市)之後,設權為縣,出現縣制的雛形。楚文王即位後,相繼攻滅申國(今河南南陽市)、息國(今河南息縣),並設立申、息二縣,楚國的縣制由此得到貫徹。申、息二縣北接中原,東連淮夷,攻守兼備,是楚國的北疆門戶,也在往後承擔著重要的賦稅、兵役職能。
遷都於郢
楚文王的另一項戰略行動是遷都。舊說依託《史記》等史書記載,認為楚國自熊繹“居丹陽”,楚文王“始都郢”,並且楚國終春秋時期都長期在此郢定都,並關於楚文王所都郢的位置發展出湖北襄陽宜城、湖北荊州紀南城與湖北宜昌當陽季家湖古城三種主流說法。進入21世紀後,隨著清華簡楚居》的出土和對紀南城考古研究的深入,上述舊說已經基本被推翻。據《楚居》記載,楚武王先後居於宵、免、疆三地,開始將國都稱為郢;楚文王則先後遷居「氵禾水」郢、樊郢、為郢和免郢;後來的楚王亦常遷居其他各郢。儘管《楚居》的各郢是否有一些是陪都或楚王的臨時居所,尚有爭議,但其中楚文王首次遷居建設的為郢,卻有著特殊的地位。春秋時期,前後有九位楚王在為郢短期或長期定都,在各郢中首屈一指,這意味著為郢是春秋時期楚國最主要的都城。關於為郢的地望,目前也仍然存在爭議,現有湖北襄陽宜城與湖北宜昌當陽季家湖古城兩種主流說法。
選賢舉能
楚文王注重選賢舉能,甚至可以不分民族,不分等級,破格提拔,充分信任,使之有用武之地。他任命俘獲的申人彭仲爽令尹,彭仲爽不負所望,戰勝攻取申、息兩國,使楚國的邊界達到中原的汝水流域。

軍事

開疆拓土
楚武王去世時,楚國已經牢固地控制了江漢地區。楚文王在位時期,繼續開疆拓土,向漢北進發。他先後伐鄧、滅申、滅鄧,從而控制住了南陽盆地;而破蔡、滅息、伐黃,則將楚國的勢力擴展到了汝水淮水流域。除此之外,楚文王還北上攻打鄭國,開啟了楚國的中原爭霸之路。
楚文王(羋熊貲)
楚文王縣申息、朝陳蔡、築方城
(如圖,黃框所示為楚武王時期楚國在漢水流域取得的領土範圍。紅圈所示為楚文王在位時進一步擴張的領土及勢力範圍,北至南陽盆地北端,東至汝淮流域。)
建造方城
楚文王控制南陽盆地後,就開始在南陽盆地北面、伏牛山東端的方城山山隘處建設軍事堡壘,以控制南陽盆地和黃淮平原之間的通道。到楚文王去世時,這裡的軍事要塞已經頗具規模,因此楚成王時的屈完可以說“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後來,方城一直是楚國最重要的北方防線之一,到戰國時楚國又在南陽盆地邊緣建起了長城,經過方城,因此又稱楚長城為方城。

歷史評價

劉安:文王污膺,鮑申葆申傴背,以成楚國之治。
張正明:①強硬如挾雷帶電,詭譎如翻雲覆雨,這是文王的複合性格。在國人心目中,文王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但文王的性格又是矛盾的,除了七分雄鷙,還有三分昏庸。②文王做事,既有迅捷、凌厲的一面,也有慎重、嚴謹的一面。③武王的性格剛而又剛,文王的性格剛中有柔。

軼事典故

和氏璧

楚國人卞和在荊山中得到一塊璞玉,捧著進獻給楚厲王。楚厲王讓玉匠(治玉的匠人)鑑定,玉匠說:“這是塊石頭。”楚厲王認為卞和欺騙自己,於是砍掉他的左腳。
楚文王(羋熊貲)
卞和獻玉
等到楚厲王去世,楚武王繼位後,卞和又捧著那塊璞玉進獻給楚武王。楚武王讓玉匠鑑定,玉匠又說:“這是塊石頭。”楚武王也認為卞和欺騙自己,於是砍掉他的右腳。
等到楚武王去世,楚文王繼位後,卞和就抱著那塊璞玉在楚山下哭泣,卞和整整哭泣三天三夜,眼淚哭乾直到流出血來。楚文王聽說後,便派人去詢問卞和哭泣的原因,說:“天下受斷足之刑的人那么多,為何獨獨你哭得這么悲傷呢?”卞和說:“我不是悲傷腳被砍掉,而是悲傷把寶玉稱作石頭,把忠貞的人稱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楚文王就讓玉匠加工這塊玉璞,發現真是一塊寶玉。於是把它命名為“和氏璧”。

獬豸冠

相傳,楚文王曾獵獲一頭獬豸(獬豸是有著羊的身體、麒麟外觀的瑞獸,擁有分辨正與不正能力),並用它的皮毛做成一頂帽子,成為“獬豸冠”。楚文王喜好戴獬豸冠,因此楚國人爭相仿效。到漢代時,獬豸冠竟成為執法者的禮帽。

受鞭刑

楚文王得到茹黃之狗和宛路之箭,就用它們到雲夢澤打獵,三個月不回來。得到丹地的美女,縱情女色,整整一年不上朝聽政。大臣葆申說:“先王占卜讓我做太葆,卦象吉利。如今您得到茹黃之狗和宛路之箭,前去打獵,三個月不回來。得到丹地的美女,縱情女色,一年不上朝聽政。您的罪應該施以鞭刑。”楚文王說:“我從離開襁褓就列位於諸侯,請您換一種刑法,不要鞭打我。”葆申說;“我敬受先王之命,不敢廢棄。您不接受鞭刑,這是讓我廢棄先王之命。我寧可獲罪於您,也不能獲罪於先王。”楚文王說:“遵命。”於是葆申拉過蓆子,楚文王伏在上面。葆申把五十根細荊條捆在一起,跪著放在楚文王的背上,再拿起來。這樣反覆做了兩次,對楚文王說:“請您起來吧!”楚文王說:“同樣是有受鞭刑的名聲,索性真的打我一頓吧!”葆申說:“我聽說,對於君子,要使他心裡感到羞恥,對於小人,要讓他皮內覺得疼痛。如果讓他感到羞恥仍不能改正,那么讓他覺得疼痛又有什麼用處?”葆申說完,快步離開朝廷,自行流放到澡淵邊上,請求楚文王治自己死罪。楚文王說;“這是我的過錯,葆申有什麼罪?”於是改弦更張,召回葆申,殺死茹黃之狗,折斷宛路之箭,打發走丹地美女,將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勤政愛民,勵精圖治上,數年時間兼併三十九個國家,擴大楚國的疆土,使楚國日益強盛。

善識人

申侯是楚文王的寵臣,貪財但善於逢迎上意,因此楚文王雖然知道他的缺點卻還是喜愛他。據《左傳》記載,楚文王臨終的時候,把璧玉給他,讓他走,說:“只有我了解你,你壟斷財貨而永不滿足,從我這裡取,從我這裡求,我不加罪於你。後來的人將會向你索取大量財貨,你必然不免於罪。我死,你一定要趕快走,不要到小國去,他們不會容納你的。”安葬楚文王后,申侯逃到鄭國,又受到鄭厲公的寵信,留鄭十二年後果然如文王預言的那樣被誅殺。子文聽到他的死訊,說:“古人有這樣的話說:‘了解臣子沒有像國君那樣清楚的。’這句話是不能改變的啊!”
後來《呂氏春秋》改編了這一事件,使楚文王的人物形象更為英明。在新故事中,大夫莧嘻恪守禮儀,多次冒犯楚文王,他在旁邊時楚文王心情緊張,他不在旁邊時楚文王怡然自得。楚文王為表彰他的忠誠,賜莧僖五大夫的爵位。申侯善於揣摩楚文王的心思,楚文王想要辦的事,往往還沒說出口申侯就辦到了。申侯在旁邊時楚文王覺得自在,不在旁邊時楚文王便若有所失。楚文王知道他是佞臣,就把他送到鄭國去了。後來申侯果然在鄭國為害。

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稱謂
簡介
父輩
父親
熊通
母親
鄧國公女
舅舅
鄧國君主
平輩
弟弟
熊善
子元,官至令尹
兄弟
熊瑕
妻子
文夫人
息媯陳國公女
子輩
長子
熊艱
楚堵敖,母文夫人
次子
熊惲
楚成王,母文夫人
女兒
文羋
鄭文公夫人
江羋
嫁至江國

史料索引

春秋》《左傳》莊公四年至莊公十九年
史記·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清華簡系年》第五章

藝術形象

東周列國志》第十七回至第十九回有楚文王的事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