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直立
草本 ,通常高50-70厘米。根成簇,從基部開始或在距基部幾厘米處成紡錘狀膨大,膨大部分長短不一,一般長2-4厘米,寬510毫米。莖近平滑,分枝通常有棱,有時稍具軟骨質齒。葉狀枝每5-8枚成簇,扁平,鐮刀狀,長3-15毫米,寬0.8-2毫米,有中脈;
鱗片 狀葉基部無刺。
花每1-2朵腋生,淡綠色,有時稍帶紫色;花梗纖細,長12-20毫米,關節位於近中部;
雄花 :
花被 長約2.5毫米,
花絲 不貼生於花被片上;花葯卵形,長約0.8毫米;雌花和雄花近等大或略小。
漿果 直徑5-6毫米,有2-3顆種子。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緬甸、不丹和印度;在中國分布於山西(西南部)、河南、陝西(秦嶺以南)、甘肅(南部)、湖北、湖南、浙江、四川、貴州和雲南(鹽津、巧家、宣威、祿勸、嵩明、昆明、大姚、大理、寧蒗、麗江、維西、鶴慶、德欽、中甸和貢山)。生長於海拔1200 3000米的叢林下或山谷陰濕處。
羊齒天門冬 栽培技術 選苗: 秋、冬季(11-12月)採挖野生植株栽培,次年2月發芽,易成活。植株採挖後用多菌靈3000倍液噴霧消毒,晾乾表面水分後定植。
選地整地: 野生羊齒天門冬生於叢林下和山谷陰濕地,在疏鬆肥沃砂壤土上長勢良好,土壤黏重、酸性重則長勢較差。因此,應選擇肥力中上的砂壤地栽培,每畝施農家肥3000千克後翻勻整平待用,性喜陰涼,可與其它高稈作物如玉米、果樹等套種。
栽植: 地栽株行距15厘米×3厘米,開溝深15厘米,將植株(或整簇塊根)按株距均勻擺在溝心,株間點施三元複合肥(畝施50千克),覆土並澆透定根水,溴氰菊酯噴霧,覆蓋地膜。盆栽根據個人喜,如果要盆栽,可雙層盆栽。
中耕管理: 苗期管理,2月下旬新芽萌發出如果要繁茂,可雙層盆栽。土,及時破膜壓土,以防燒苗。破膜後及時澆水。視雜草生長情況,及時剷除雜草。6月中句追肥1次,畝施三元複合肥20千克。
採收: 藥用春、秋兩季採挖塊根,除去莖,洗浄,煮沸約30分鐘,撈出剝皮曬乾,貯藏備用。觀賞,春季塊根帶莖直接盆栽,成苗後即可上市。地苗於8月上旬,用鐵鏟連根鏟起植株,帶土上盆,置於陰涼處,緩苗20天,成活穩定後上市。
病蟲防治 因栽培時間較短,尚未發現較大病蟲害。苗期可用敵殺死1000倍液根部噴霧,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蟲。栽培過程中,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時防治。
主要價值 藥用: 塊根在中國雲南作
草藥 用。根入藥,有解熱鎮痛、消炎、止咳、化痰之效。用於肺結核久咳,肺膿瘍,百日咳,咯痰帶血,支氣管哮喘。
觀賞: 植株纖細飄逸,文靜雅致;葉片形似一彎新月,鮮綠閃亮,四季常綠,觀賞性良好,置於書房、辦公室、家居客廳具有良好的裝飾效果,可作為觀賞植物。
保護級別 被列為中國二級(瀕危)瀕臨滅絕狀態的藏藥野生物種。
羊齒天門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