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球蟲病

羊球蟲病

羊球蟲病是由艾美科艾美耳屬的球蟲寄生於羊腸道所引起的一種原蟲病,發病羊只呈現下利、消瘦、貧血、發育不良等症狀,嚴重者導致死亡,主要危害羔羊。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球蟲病是山羊常見的一種原蟲疾病。1-3月齡的山羊羔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其特徵主要表現為糞不成形或拉稀,食慾下降,生長發育不良,嚴重時高度貧血,衰竭而死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羊球蟲病
  • 外文名:無
  • 病原體:艾美爾科艾美爾屬的原蟲
  • 羊群初病症狀:軟便,糞不成形
疾病簡介,流行病學,臨床症狀,病理變化,診斷,治療,防制措施,

疾病簡介

山羊球蟲病的病原體系艾美爾科艾美爾屬的原蟲。由於山羊和綿羊的某些艾美爾球蟲卵囊在形態學上較為相似,早期曾被人們視為相同的種,其種名在山羊和綿羊間相互通用。近來,學者通過大量的卵囊交叉傳遞試驗,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羊球蟲具有宿主特異性,寄生於山羊和綿羊的一些球蟲是形態相似的不同的種,分別冠以不同的種名,以免出現混淆。到目前為止,基本上已得到公認的山羊球蟲為艾美爾屬的13種。
生活史:山羊艾美爾球蟲屬直接發育型,不需要中間宿主,須經過無性生殖、有性生殖和抱子生殖3個階段。抱子化卵囊被羊吞食後,在胃液的作用下,子抱子逸出,迅速侵人腸道上皮細胞,進行多世代的無性生殖,形成裂殖體和裂殖子。在山羊球蟲的發育過程中,有兩種類型的裂殖體存在,即大裂殖體和小裂殖體。子抱子首先侵人小腸絨毛中央乳糜管的內皮細胞,在其內發育為大裂殖體。大裂殖體很大,直徑可達300微米,內有成千上萬個裂殖子,大裂殖體成熟後釋放出的裂殖子再侵人上皮細胞,又形成大裂殖體或小裂殖體。小裂殖體主要寄生於小腸腺上皮細胞中,少數寄生於小腸絨毛上皮細胞中。小裂殖體較小,直徑只 有10微米左右,內有十幾或幾十個裂殖子,成熟後釋放出的裂殖子侵入上皮細胞,再形成小裂殖體或進人有性生殖階段,形成大、小配子體。大、小配子體寄生於腸腺和腸絨毛上皮細胞中,發育成熟後,後者分裂生成許多小配子,小配子與大配子結合形成合子,再形成卵囊。卵囊隨宿主糞便排出體外,在適宜條件下,進行抱子生殖。經數日發育成感染性卵囊,被羊吞食後,重新開始其在宿主體內的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艾美爾球蟲一般都在腸內發育,但已有許多山羊球蟲在腸外發育的報導。在山羊的腸系膜淋巴結中發現了球蟲的大裂殖體;在 腸系膜淋巴結中發現了大裂殖體、大小配子體和卵囊;在腸系膜淋巴結中發現大裂殖體和卵囊。除在腸系膜淋巴結中發現球蟲的內生殖階段外,在山羊的膽囊壁中發現了球蟲的小裂殖體、大配子體和卵囊;在羊膽組織壓片和肝 中央靜脲中發現球蟲卵囊,膽管中有大裂殖體樣物,膽汁中有數量不等的球蟲卵囊,不同的羊膽汁中的卵囊大小的形狀極為相似,平均大小為21.8微米x18.3微米,形狀指數平均為1.17,與柯雅艾美爾球蟲的卵囊相似,但這些卵囊經分離培養後不能抱子化。這些可能是由於子抱子或裂殖子隨血流或通過腸黏膜的吞噬細胞或其他某種途逕到達這些組織發育而來的。

流行病學

各種品種的綿羊、山羊對球蟲均有易感性,但山羊感染率高於綿羊;1歲以下的感染率高於1歲以上的,成年羊一般都是帶蟲者。據調查,1~2月齡春羔的糞便中,常發現大量的球蟲卵囊。流行季節多為春、夏、秋三季;感染率和強度依不同球蟲種類及各地的氣候條件而異。冬季氣溫低,不利於卵囊發育,很少發生感染。
本病的傳染源是病羊和帶蟲山羊,卵囊隨山羊糞便排至外界,污染牧草、飼料、飲水、用具和環境,經消化道使健康山羊獲得感染。 所有品種的各種年齡的山羊對球蟲均有易感性,但I一3月齡的羔羊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發病率幾乎為100%,死亡率可高達60%以上。成年山羊感染率也相當高,也不乏每克糞便卵囊數很高的例子,但不發病或很少發病,這可能是一種年齡免疫現象,僅為帶蟲者,成為病原的主要傳染來源。飼料和環境的突然改變,長途運輸,斷乳和惡劣的天氣和飼養條件差都可引起山羊的抵抗力下降,導致球蟲病的突然發生。
不同年齡的山羊,各種球蟲的感染率和優勢率有所差異。大多數球蟲的感染率和優勢率隨年齡的不同僅有很小的差異,但羔羊的克氏艾美爾球蟲的感染率和優勢率較高,家山羊艾美爾球蟲的感染率和優勢率較低,而成年山羊則與此相反。1年以下的山羊,克氏艾美爾球蟲、羊艾美爾球蟲和約奇艾美爾球蟲的感染率比成年山羊高。1-3月齡的山羊克氏艾美爾球蟲和艾麗艾美爾球蟲的感染率和優勢率,特別是感染率較其他年齡的山羊高,而家山羊艾美爾球蟲和約奇艾美爾球蟲的感染率和優勢率較其他年齡的山羊低。由於克氏艾美爾球蟲 和艾麗艾美爾球蟲的致病力較強,而它們的感染率和優勢率較高時,羊的年齡恰好與山羊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時的年齡一致。在所有地區各種年齡的山羊中,阿氏艾美爾球蟲的感染率和優勢率均是最高的,表明它是山羊感染最普遍的一種球蟲。 不同年齡的山羊,球蟲的感染水平也有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克糞便中的卵囊數有逐漸減少的趨勢。

臨床症狀

潛伏期為11~17天。本病可能依感染的種類、感染強度、羊只的年齡、抵抗力及飼養管理條件等不同而發生急性或慢性過程。急性經過的病程為2~7天,慢性經過的病程可長達數周。病羊精神不振,食慾減退或消失,體重下降,可視黏膜蒼白,腹瀉,糞便中常含有大量卵囊。體溫上升到40~41℃,嚴重者可導致死亡,死亡率常達10%~25%,有時可達80%以上。
病初山羊出現軟便,糞不成形,但精神、食慾正常。3一5天后開始下痢,糞便由粥樣到水樣,黃褐色或黑色,混有壞死粘液、血液及大量的球蟲卵囊,食慾減退或廢絕,渴欲增加。隨之精神萎頓,被毛粗亂,迅速消瘦,可視黏膜蒼白,體溫正常或稍高,急性經過1周左右,慢性病程長達數周,嚴重感染的最後衰竭而死,耐過的則長期生長發育不良。成年山羊多為隱性感染,臨床上無異常表現。

病理變化

呈混合感染的病羊的內臟病變主要發生在腸道、腸系膜淋巴結、肝臟和膽囊等組織器官。小腸壁可見白色小點、平斑、突起斑和息肉,以及小腸壁增厚、充血、出血,局部有炎症,有大量的炎性細胞浸潤,腸腺和腸絨毛上皮細胞壞死,絨毛斷裂,黏膜脫落等。腸系膜淋巴結水腫,被膜下和小梁周圍的淋巴竇和淋巴管的內皮細胞中有球蟲的內生殖階段的蟲體寄生,局部有炎性細胞浸潤,淋巴管擴張,伴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滲出現象。肝臟可見輕度腫大、鬱血,肝表面和實質有針尖大或粟粒大的黃白色斑點,膽管擴張,膽汁濃厚呈紅褐 色,內有大量塊狀物。膽囊壁水腫、增厚,整個膽囊壁有單核細胞浸潤,固有層有小出血點,絨毛短粗,腺和絨毛上皮細胞有局部性壞死,有小裂殖體和配子體寄生。值得注意的是,膽汁中有球蟲卵囊的病羊,多數的肝臟和膽囊無明顯的病變。膽汁中卵囊數量也不一致,有的膽汁直接塗片檢查即可見到,有的則要離心後檢查沉澱物才可見到,因此以往病羊膽汁中可能也有卵囊,只是被人們忽視了。

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和常規糞便檢查可對本病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必須通過剖檢,觀察到球蟲性的病理變化,在病變組織中檢查到各發育階段的蟲體。另外,在糞便中只有少量卵囊,羊無任何症狀,可能是隱性感染。生前診斷必須查到大量球蟲卵囊,並伴有相應的臨床症狀,才能診斷為球蟲病。

治療

據報導,氨丙啉和磺胺對本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用藥後,可迅速降低卵囊排出量,減輕症狀。
(1)氨丙啉:每千克體重50毫克,每日1次,連服4天。
(2)氯苯胍:每千克體重20毫克,每日1次,連服7天。
(3)呋喃唑酮:每千克體重每日1020毫克,連用5天,腹瀉停止,恢復食慾和健康。
(4)磺胺二甲基嘧啶或磺胺六甲氧嘧啶:每千克體重每日100毫克,連用3-4天,效果好。
可選用的治療藥物:
①鹽黴素,按每天每千克體重0.33~1.0毫克混飼,連餵2~3天;
②氨丙啉,按每天每千克體重145毫克混飼,連餵2~3周;
③對急性病例用磺胺二甲氧嘧啶,按每天每千克體重50~100毫克,服用4~5天。

防制措施

較好的飼養管理條件可大大降低球蟲病的發病率,圈舍應保持清潔和乾燥,飲水和飼料要衛生,注意儘量減少各種應激因素。放牧的羊群應定期更換草場,由於成年羊常常是球蟲病的病源,因此最好能將羔羊和成年羊分開飼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