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是2020年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漢
- 作者:戴寅
- 類別:中國當代小說
-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1月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30219461
《羅漢》是2020年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梵音譯(Arhat)。含有殺賊、無生、應供等義。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無生是解脫生死不受後有,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在佛教中,是佛陀得法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民間意譯民間意譯上有三層解釋:一說可以幫...
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他們都是歷史人物,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十八羅漢的出現,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名稱由來 釋迦牟尼佛為使佛法在佛滅度後能流傳...
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據經典說,他們受了佛的囑咐,不入涅盤,常住世間,受世人的供養而為眾生作福田。此外,另有十八羅漢之說。此繫於十六羅漢加上二位尊者。關於所加的二尊有多種說法,茲不一一列舉。起源 古代譯品中如北涼道泰譯的《入大乘論》說:「尊者賓頭盧、尊者羅睺羅,如是等十六人諸大...
五百羅漢,本意為阿羅漢,是梵文Arhat的音譯。五百羅漢原意本指修行佛教的人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後來演化泛指修得“阿羅漢果”果位的人。五百羅漢的傳說在佛經中是常見的,例如西晉竺法護譯有《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佛滅度迦葉尊者與五百阿羅漢最初結集三藏。《舍利弗問經》中說,弗沙秘多羅王毀滅佛法後,有...
羅漢是梵音阿羅漢的略稱,是指經過修行佛法以後擺脫了煩惱、脫離了疾病、超出了死亡、消除了嫉妒心的修行有成就的人。佛經上把引起煩惱、疾病、死亡和嫉妒心的因素稱之為四個摩或四個怨仇,所以羅漢可譯為勝摩或勝敵。羅漢都是釋迦牟尼的及門弟子。佛經中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五百羅漢之說,以此來代表跟隨釋迦...
羅漢,意即阿羅漢、應真,是梵文Arhat的音譯。原指小乘佛教修行者所能達到的最高成就果位,已經達到了斷盡生死煩惱的“無餘涅般”的至境,後來泛指和尚修得“阿羅漢果”果位的人。五百羅漢是從十六羅漢、十八羅漢發展壯大演變而來,逐漸形成漢傳佛教五百羅漢的信仰傳統。目錄 前言 目錄 阿若憍陳如尊者 阿泥樓尊者 ...
六阿羅漢,簡稱“六羅漢”,或名“小乘六種極果”。小乘佛教所說的通過修行斷盡三界見、修二惑所達到羅漢果位的人。①損壞有法之阿羅漢,簡稱“退法阿羅漢”。鈍根羅漢,不問受或不受妙欲迷醉都有可能退壞現法樂住者。②思死有法之阿羅漢,亦稱“思法阿羅漢”。不問受或不受妙欲迷醉,常考慮我不自害,...
降龍羅漢,十八羅漢的第十七位,即「迦葉尊者」。另一說法是,這第十七位羅漢是《法住記》的作者「慶友尊者」。據《法住記》說,以上十六位羅漢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們常駐人間普渡眾生。基本介紹 傳說古印度有龍王用洪水淹那竭國,將佛經藏於龍宮。後來降龍尊者降服了龍王取回佛經,立了大功,故稱他為...
布袋羅漢,又稱因揭陀尊者,十八羅漢之一,常背一布袋笑口常開,他的布袋原是載蛇的袋。簡介 無量壽佛、乾坤寶袋 歡喜如意、其樂陶陶 因揭陀相傳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後拔去其毒牙而放生於深山,因發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載蛇的袋。有人認為布袋羅漢是公元九0...
羅漢 羅漢,抗戰劇《野山鷹》中的角色,由演員張山飾演。
【十六大阿羅漢】 [出法住記] 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謂其生死已盡。無法可學。又雲無生。謂其斷見思惑盡。無復三界受生。又雲應供。謂其應受人天供養。又雲殺賊。謂其能殺煩惱之賊。以其皆具三明六通無量功德。故稱為大。此阿羅漢。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壽量。住於世間。守護正法。至今猶未入...
半托迦尊者——探手羅漢,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靈通、自得其樂 簡介 探手羅漢是十八羅漢第十尊,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打坐時常用半跏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安悠自在,神志靈通,自得其樂)。受佛敕,不入涅盤,常住世間,受世人的供養而為眾生作...
諾距羅尊者——靜坐羅漢 清淨修心、神態自若 安詳瑞慶、進彼極樂 人物簡介 諾距羅可譯作大力士,這位羅漢是一位大力羅漢,原為一位戰士,力大無比,後來出家為和尚,修成正果。他的師父教他靜坐修行,放棄從前當戰士時那種打打殺殺的觀念,故他在靜坐時仍現出大力士的體格。十八羅漢 十八羅漢,系自十六羅漢演變...
五百羅漢為五百阿羅漢的略稱﹐意為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位的五百位聲聞。來歷 十誦律卷四所記 關於五百羅漢的來歷﹐有各種不同的說法﹕(1)一種說法是據《十誦律》卷四所記﹐認為佛祖釋迦生時﹐即有弟子五百人﹐在佛說法時常隨侍左右﹐稱為“五百羅漢”﹔法住記 (2)一種說法是依據《法住記》﹐認為十六羅漢各...
十八羅漢(疊羅漢)是流傳在我市三原一帶的民間社火節目,是從民俗活動和神話傳說演化而成的造型藝術。歷史淵源 十八羅漢是流傳在我市三原一帶的民間社火節目,是從民俗活動和神話傳說演化而成的造型藝術。相傳在清末時人們為了求神祈雨,裝扮成羅漢和尚,敲鑼打鼓到山神、玉皇廟求神施雨,後來果然降了一場大雨,當年...
金羅漢,本名木村武夫,漫畫《龍虎門》中的角色。金羅漢是羅剎教四大護法之首,白蓮教日聖使。舊版龍虎門死於阿柴之手。角色能力 內功:金鐘罩、逆練金鐘罩(王風雷傳)、飛升訣 武功:天佛掌(王風雷傳)、如來千佛手、大力金剛掌、大力金剛腿、大力金剛爪、羅漢禪指、如來大手印、太極拳、陰陽大挪移、徹悟刀 角色...
看門羅漢又稱注茶半托迦尊者,男,漢族,是佛祖釋迦牟尼親信弟子之一。簡介 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門羅漢 威武標桿、警覺凝視 禪杖在握、勇熾邪魔 後來他回去問佛祖,佛祖說:“我賜給你一根錫杖,你以後去化緣,不用打門,用這錫杖在人家門上搖動,有緣的人,自會開門,如不開門,就是沒緣的人,改到別家去...
《吳彬羅漢圖軸》是明代畫家吳彬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畫作內容 款署:“枝隱頭陀吳彬寫。”鈐“文中”、“吳彬之印”。圖中畫三位佛教人物,其中身披紅色袈裟者手持一缽正在降伏半空中的飛龍。佛教修行中的最高果位是佛,其次為菩薩,然後是羅漢。宋代以前流傳十六羅漢,之後又衍生出兩尊,即降龍和伏虎,於是...
羅漢 羅漢,《生命保養手冊》作者 《生命保養手冊》作者
羅漢 羅漢,南昌方言裡有兩個意思:指男子沒有老婆,打光棍;例如:他一屋裡都是羅漢,連個女人都沒有。指流氓黑社會,混混,等同於香港的古惑仔。例如:他就是南昌最大的羅漢。例句:XXX混的好開,好大的羅漢,打羅的都認的他。
四大羅漢指的是大迦葉比丘、君屠缽嘆比丘、賓頭盧比丘、羅雲比丘。西晉時竺法護所譯《彌勒下生經》和東晉時譯者佚名的《舍利弗問經》都說佛涅槃時指派大迦葉比丘、君屠缽嘆比丘、賓頭盧比丘、羅雲比丘“住世不涅槃,流通我法”,即住世間弘揚佛法。這是最早住世的四大羅漢。不過他們的畫像、塑像極少,並不流行...
蘇頻陀尊者駐山王布赫拉。雙手握經。生於竹葉地,父為富有長者。剛生下來時,全身長滿毒癰,儘管父親全力醫治,但仍未痊癒。全家人因此感到羞愧,用衣服遮蓋,故名掩藏。一天,聽說舍衛城有許多名醫,與友同往,正好遇到世尊,從其出家,並受具足戒。從此,不要說疾病,就連三毒徹底根絕,得阿羅漢果。若依此尊...
阿羅漢,譯作“殺賊”(殺煩惱之賊)、“應供”(以其果報大,當受人天供養)、“不生”(永斷生死,不再受生)。未斷盡前之位為“向”,已斷盡者為“果”(此為無學果)。不生無生,諸漏已盡,無復煩惱,生盡行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應受人天的供養,是聲聞乘的最高果位。大阿羅漢,按圓瑛...
十六尊者像是廣西桂林桂海碑林博物館收藏的文物。尊者,即羅漢,是佛陀得道弟子修得的最高果位。據《大藏經》記載,十六尊者為西方釋迦牟尼佛座下弟子,受釋迦牟尼的囑託,常駐人間,不入涅槃,不受生死果報,為眾生作福田,客群生供養。十六尊者像為五代時前蜀畫家、詩人、書法家貫休所畫,絹本已不復存在。貫休工詩...
阿羅漢按巴利語應翻譯為“阿拉漢”。“阿拉漢”是對佛陀的尊稱,也可以指一切的漏盡者(khinàsava,斷盡煩惱者),包括諸佛、獨覺佛及阿拉漢弟子。梵語意譯,為小乘佛教修證的最高果位。也叫“羅漢”阿羅漢有三層意思:第一殺賊:意即殺掉煩惱之賊。阿羅漢在因地修行滅受想定,把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