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阿羅漢,簡稱“六羅漢”,或名“小乘六種極果”。小乘佛教所說的通過修行斷盡三界見、修二惑所達到羅漢果位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阿羅漢
- 別名:六羅漢、小乘六種極果
六阿羅漢,簡稱“六羅漢”,或名“小乘六種極果”。小乘佛教所說的通過修行斷盡三界見、修二惑所達到羅漢果位的人。
六阿羅漢,簡稱“六羅漢”,或名“小乘六種極果”。小乘佛教所說的通過修行斷盡三界見、修二惑所達到羅漢果位的人。①損壞有法之阿羅漢,簡稱“退法阿羅漢”。鈍根羅漢,不問受或不受妙欲迷醉都有可能退壞現法樂住者。②思死有法之阿羅漢...
十六羅漢,主要依據唐玄奘翻譯的《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他們是:一賓度囉跋羅惰闍、二迦諾迦伐蹉、三迦諾迦跋厘墮闍、四蘇頻陀、五諾距羅、六跋陀羅、七迦理迦、八伐闍羅弗多羅、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囉怙羅、十二那伽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
羅漢,阿羅漢的簡稱,梵名(Arhat)。最早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意譯上有三層解釋:一說可以幫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煩惱;二說可以接受天地間人天供養;三說可以幫人不再受輪迴之苦。即殺賊、應供、無生,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羅漢者皆身心六根清淨,無明煩惱已斷(殺賊)。已了脫生死,證入涅盤(無生)。...
伐闍羅弗多羅——笑獅羅漢是佛教十八羅漢的第八位,為梵語Vajraputra 的音譯。他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於缽剌拏洲。六種阿羅漢之五為堪達法阿羅漢,又作可進相阿羅漢,指能迅速精進,而達於不動法者。他身體魁梧健壯,儀容莊嚴凜然。據說,由於他往生從不殺生,廣績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
思法阿羅漢 思法阿羅漢,佛教人物,六種阿羅漢之一,二十七賢聖之一,九無學之一。佛教人物, 六種阿羅漢之一,二十七賢聖之一,九無學之一。謂已證得阿羅漢果者中,其性鈍根,恐所證之果退失而欲自殺,以入無餘涅槃者。[俱舍論卷二十五]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梵音譯(Arhat)。含有殺賊、無生、應供等義。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無生是解脫生死不受後有,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在小乘佛教中,是偉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羅漢者皆身心六根清淨,無明煩惱已斷(殺賊)。已了脫生死,證入涅槃(無生)。堪受諸人天尊敬供養(應...
《十六羅漢圖》中的距羅尊者鷹目高鼻,雙手合十作拜謁狀,氣宇軒昂,英氣逼人。邛杖斜倚在古木座椅上,座椅兩臂扶手處呈龍首造型,形態生動,整個畫面和諧一致。作者對人物頭部、手部的骨骼造型進行了誇張處理,並且以墨色染出凹凸,極具立體寫實效果。傳說阿氏多尊者一生下來就有兩道長長的白眉毛,所以修成羅漢後...
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與自眷屬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在缽剌拿洲。身體魁梧健壯,儀容莊嚴凜然,尊者經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受佛敕,不入涅盤,永住此世,以濟度眾生。為藏傳佛教十六尊者中的第五位。羅弗多尊者,原為獵人,因學佛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他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於缽剌拏洲。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