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縣海岸線呈S形展布,北自鑒江鎮井水村虎尾山起,南至松山鄉北山村止,長129.09公里。按形成基質和成因,可分為基岩岸、人工岸和堆積岸3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源海岸
- 長度:129.09公里
- 分類:基岩岸、人工岸和堆積岸
- 形狀:S形
簡介,三岸介紹,基岩岸,人工岸,堆積岸,
簡介
羅源縣海岸線呈S形展布,北自鑒江鎮井水村虎尾山起,南至松山鄉北山村止,長129.09公里。按形成基質和成因,可分為基岩岸、人工岸和堆積岸3種。
三岸介紹
基岩岸
縣境東部沿海地區地貌類型以高丘陵為主,山體主要由中生代火山岩和花崗岩構成,且多直逼海邊、山脊延伸入海,因而形成基岩海岸。岸壁陡峭光滑,近岸礁石林立(外灣岬角因海蝕作用強烈多形成海蝕崖)。岩岸主要分布於羅源灣北岸、灣口及灣外鑒江半島沿海一帶,長95.24公里,占全縣岸線總長73.8%,基岩海岸前沿堆積物不發育,海水較深,近岸區灣內一般水深10~20米,灣外20米以上,灣口60~70米,是建造深水大泊位碼頭的理想場地。但岬間仍有大小不等的淤泥質淺灘。
人工岸
長21.65公里,占全縣岸線總長16.8%,主要分布於羅源灣頂部、南岸及鑒江灣。人工岸系人工構築的海堤,一般底寬30~40米,面寬2~5米,較漲潮線高出1~2米,建築材料除鑒江鹽場海堤里外皆用石砌外,一般用海泥構築,僅在重要地段臨海一側用石砌保護層以抵禦海浪侵蝕。
堆積岸
長12.20公里,占全縣岸線總長9.4%。主要分布在岬間地勢較平緩地區,由岩石風化物沿緩坡斜面向海堆積而成。基質一般為泥、砂、礫的混合物;以沙灘類型出現的極少,僅零星分布於羅源灣外吉壁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