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玻璃架金字塔為地標的羅浮宮博物館,是數以萬計的觀光可必定前往的朝聖的世界藝術寶庫之一,三萬件館藏珍品的可看性不在話下,原為王室皇宮的歷史建築,雕塑文物,及其周圍的花園綠地設計,更與羅浮宮博物館相得益彰。
為羅浮宮錦上添花的透明玻璃
金字塔,是美籍華裔建築師
貝聿銘的一大代表作,為密特郎總統的大羅浮宮計畫帶來嶄新的現代化面貌,也成為羅浮宮博物館的主要出口。以玻璃鋼柱構成的大金字塔不僅為底下樓層引進光源,加上兩個小金字塔,同時兼具現代建築的設計美感。
拿破崙與羅浮宮
拿破崙(1769-1821)這位顯赫一時威震世界的英雄,這位侵占別國領土殺人如麻肆意掠奪的大盜,參觀羅浮宮不時會提及他的名宇,我們的心情是頗為複雜的。
羅浮宮自18世紀末成為博物館不久,1803年被改名為拿破崙博物館。這一方面毫無疑問是為了稱頌拿氏的豐功偉績,可見世界各國都不乏溜須拍馬之徒;另一方面倒也名副其實,因為博物館的藏品不少來自拿破崙的軍隊在歐洲和非洲各國征戰的大批掠奪品。僅舉一例,1798年拿破崙親率遠征軍侵占埃及,在歷史學家的伴隨下從事所謂的"考古",最後用戰船運走了大批的古埃及文字、石雕、木乃伊和繪畫等珍貴文物。這些文物大都保存在羅浮宮,使這裡成了世界上收藏埃及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
在羅浮宮的陳列品當中,有不少描寫拿破崙凱旋和慶典的作品,其中就有把從別的國家或偷或搶的藝術珍品作為戰利品而大加炫耀的內容。有一幅畫在花瓶上的題為《勝利者的慶典》的作品,畫的就是士兵和市民抬著從義大利掠奪的一尊美麗的雕塑遊行於街頭的場面。還有一幅題為《勞恭英雄》的畫,描寫拿破崙在火炬的映照下來博物館觀賞最新展示的藝術品,當然也就是他的戰利品,儼然一副主宰一切。志得意滿的神態。
拿破崙曾經居住在裝飾奢華的杜勒麗富,1810他在皇宮迎娶第二位皇后,來自奧地利的露易絲公主,其盛大豪華的婚禮,有多幅畫作從不同的場景和角度給予了生動的描繪。至今,這位皇后的臥室被完整地保存在羅浮宮。從中我特別注意到,室內擺放了很多中國瓷器,不知道這位皇后是否真的嚮往東方文化。
在羅浮宮被稱為拿破崙博物館的時代,有一尊高大的拿破崙青銅雕像放置於博物館的入口處,也許人們走進博物館,首先就得向這位拿破崙一世叩禮。如今,這件青銅作品存放在羅浮宮歷史展示廳內,因為拿破崙和他的時代早已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