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陸河縣水唇鎮羅洞村的木偶戲屬提線木偶,當地俗稱“柴頭嘎”或是“柴頭鬼”,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從福建上杭傳入,已有260餘年的歷史。羅洞木偶戲一般於每年農曆十月至次年四月期間在陸河各地演出,每場觀眾一般都在一千人以上。
2015年,羅洞木偶戲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洞木偶戲
- 批准時間:2015年11月10日
- 非遺級別:省級
- 非遺編號:IV-8
- 申報地區:汕尾市陸河縣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汕尾市陸河縣水唇鎮羅洞村的木偶戲屬提線木偶,當地俗稱“柴頭嘎”或是“柴頭鬼”,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從福建上杭傳入,已有260餘年的歷史。羅洞木偶戲一般於每年農曆十月至次年四月期間在陸河各地演出,每場觀眾一般都在一千人以上。
2015年,羅洞木偶戲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汕尾市陸河縣水唇鎮羅洞村的木偶戲屬提線木偶,當地俗稱“柴頭嘎”或是“柴頭鬼”,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從福建上杭傳入,已有260餘年的歷史。羅洞木偶戲一般於每年農曆十月至次年四月期間在陸河各地演出,每場觀眾一般都在一千人...
2012年,揭西提線木偶戲、湛江木偶戲被列入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2015年,紫金提線木偶戲、羅洞木偶戲被列入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相關記載 福建地區至遲在南宋已有傀儡戲演出。《漳州府志》卷三十八...
彭及演,男,1952年生,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羅洞木偶戲)傳承人。自小跟隨祖父彭文朋學習木偶製作及操作表演藝術,全面系統、熟練掌握了木偶的製作流程以及提線操作、演唱的方式方法。1979年退伍回鄉後在水唇羅洞木偶劇團工作,當過...
2015年12月,原解放軍二炮裝備部李建國將軍考察羅洞村時題字“世外梅園”。文化底蘊 在陸河世外梅園,除了大自然清新秀麗的風景,也有嶺南鄉村的獨特風韻,客家民居的寧靜祥和。除了美景這張名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羅洞木偶戲也為人津津...
羅洞木偶戲 陸河縣水唇鎮羅洞村的木偶戲屬提線木偶,當地俗稱“柴頭嘎”或是“柴頭鬼”。羅洞木偶戲在木偶雕刻工藝、表演藝術等方面,呈現出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對於研究木偶戲在客家地區的流變、發展以及地方社會文化發展具有重要參考...
谷兜村委華照樓村每到冬至村莊村民會邀請省級非遺項目來村莊裡演出—羅洞木偶戲。羅洞木偶戲始於清朝鹹豐年間,有150多年的歷史。木偶是用樟木雕刻的人物、動物形象,用十至二、三十條線連線在一起,以牽提活動表現人物或動物動作的...
木偶戲 上護鎮的木偶戲屬提線木偶,當地俗稱“柴頭嘎”或是“柴頭鬼”,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從福建上杭傳入,已有260餘年的歷史。羅洞木偶戲角色有生、旦、淨、末、醜等行當,表演時用提線牽動木偶,一個木偶一般有十多條線...
陸河木偶戲 陸河木偶戲是清朝鹹豐年間由羅洞村人從福建上杭引入當地的,迄今已有150多年歷史,歷經波折與興衰。所獲榮譽 2021年1月6日,被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為第二批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著名人物 張劍鋒:深圳市龍崗區客語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