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鱖魚

羅江鱖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產品類別
  • 所在地域
  • 申請人全稱
產品介紹,生態環境,地形條件,氣候條件,地域範圍,品質特徵,生產方式,包裝標識,

產品介紹

生態環境

地形條件

氣候條件

地域範圍

品質特徵

生產方式

池塘條件
養殖魚池面積為2000m3~6500m3,水深2.0m~2.5m;長寬比1.5:1~2:1為好,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於20cm,水質透明度≥40cm。需在進水口使用密網過濾加注新水,防止注水時帶入敵害生物。 清理池塘時按水深0.2m,生石灰60~70kg/畝,漂白粉4~8kg/畝,用水融化後趁熱全池潑灑。
養殖方式及技術
羅江鱖魚採用池塘套養技術養殖。
魚種來源及要求:魚種來源於德陽市羅江區新盛鎮天星村。魚種要求經過檢驗、檢疫,健康無病,遊動活潑,體質健壯,無病無傷,體型正常,色澤正常,規格整齊。
魚苗放養要求:6月上旬至8月中旬放魚苗,避開大風暴雨天,放養前用3%食鹽水浸浴5~8分鐘,放苗時水溫為自然溫度19-24℃,放魚苗溫差≤2℃。
魚苗投放規格和密度要求:放養魚苗規為5cm以上,放養尾數控制在50尾以內/畝。
套養要求:在投放魚苗的同時,適量投放以草魚、鰱魚為主的夏花(體長3-4cm)作為羅江鱖魚的適口餌料魚(不能投放肉食性魚類),供羅江鱖魚捕食,提高成活率,投放量為3000-6000尾/畝,未被捕食的草魚、鰱魚將長成健康優質的大規格魚種與羅江鱖魚一種養於池中。投餵的餌料魚需要用3%~5%的食鹽水溶液浸泡魚體5min~10min消毒處理,防止帶病入池。
水質管理
水質調節:每半個月加注新水或換水1~2次,高溫季節每8~10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5-20cm;氣溫較高時,加、換水應在清晨或晚間進行;每月潑灑1次生石灰,濃度為10mg/L~15mg/L。
增氧設施:陰雨天氣開動增氧機,保持溶氧充足;天氣悶熱、氣壓較低時間,可適時延長增氧機開機時間或於夜間至清晨時分開動增氧機。鱖魚對水中溶氧的要求極高,確保水中溶氧符合鱖魚要求,可有效防止鱖魚浮頭,避免其機體免疫力下降後,因外界環境或病原體侵襲而陸續死亡的情況。
魚病防治
鱖魚病害的防治比養殖家魚更應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每15d潑灑漂白粉一次,使水體中藥物濃度為1mg/L;控制水質,經常加水、換水和增氧等。應定期捕撈定量羅江鱖魚進行檢測,如有魚病嚴格執行休藥期規定使用漁藥,所用藥品符合國務院獸醫行政管理部門和《NY 5071 無公害食品 漁用藥物使用準則》規定,並做好記錄。
產品捕撈、運輸及質量要求
捕撈:採用大網眼網具,捕撈生長周期2-3年以上、個體在3-5斤的成品魚;魚體暫養要求所用的場地環境和設備無污染、安全衛生,暫養用水需潔淨,符合漁業用水的質量標準。
運輸:裝運環境要清潔,保證鮮活。運輸工具要無毒、無異味、表面光滑、安全衛生。
質量要求:銷售產品必須掛牌明示,要求保持活體狀態固有體色,產品質量達到無公害農產品標準。
生產記錄
羅江鱖魚生產的全過程要建立生產檔案,以備查閱。 包括放養、生長、投入品、產品流向等,全面記載並妥善保存產品銷售後兩年以上,以備查詢。

包裝標識

地域範圍內的羅江鱖魚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羅江鱖魚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形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