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區

羅江區

羅江區,隸屬於四川省德陽市,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部邊緣,東接中江縣,南連德陽市旌陽區,西靠綿陽市安州區,北鄰綿陽市,介於北緯31°12’08”至31°26’37”,東經104°19’15”至104°42’33”之間,全區幅員面積447.88平方公里,是成德綿經濟帶的重要走廊。

羅江區作為縣名起始於唐朝,有著1700多年的歷史。1959年羅江縣併入德陽縣,2017年7月撤縣設區,羅江縣改為羅江區。羅江區轄10個鎮、102個村、25個社區,截至2018年5月,全區戶籍總人口25萬人。

2017年,羅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2億元,同比增長9.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00元,三次產業比例最佳化為17.9:54.7:27.4。

羅江區先後榮獲“省級旅遊標準化示範縣”和“省級鄉村旅遊示範縣”稱號。羅江區旅遊景點包括三國遺址白馬關、龐統祠墓、諸葛點將台、換馬溝、落鳳坡、血墳、古驛道、到灣礫石,大霍山佛教文化萬佛寺、寶鏡寺、南塔寺、李調元故里醒園、雲龍山李氏宗祠遺址、李調元讀書台、奎星閣、景樂宮、李調元紀念館、文昌宮、張任墓、潺廟遺址等旅遊景點。截至2018年5月,已創建A級景區2個,白馬關AAAA級旅遊景區和香山鷺島AAA級旅遊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羅江區
  • 外文名稱:Luojiang District
  • 別名:萬安、孱亭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四川省德陽市
  • 下轄地區:10個鎮
  • 政府駐地萬安鎮景樂北路88號
  • 電話區號:0838
  • 郵政區碼:618500
  • 地理位置:成都平原東北部邊緣
  • 面積:447.88平方公里
  • 人口:25萬(2016年)
  • 方言:四川話-德陽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地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白馬關、調元故里 、三國古驛道、萬佛寺 、香山鷺島風景區
  • 火車站羅江站(貨運站)、羅江東站西成高速鐵路
  • 車牌代碼:川F
  • 行政區劃代碼:510626
  • 地區生產總值:98億元(2016)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能源,水資源,人口,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社會事業,教育,文體,醫療衛生,城建環保,社會保障,歷史文化,詩歌節,鄢家鴿子會,羅漢寺童子會,地方特產,風景名勝,綜述,李調元紀念館,鶺鴒寺,醒園,香山鷺島風景區,白馬關景區,潺亭水城,太平橋,范家大院,萬佛寺,寶峰寺,觀音岩,南塔寺,著名人物,地方榮譽,

歷史沿革

羅江區羅江區
羅江區以江而得名,已有1700多年歷史。羅江是先作為江河名而見於晉代,作為縣名則始於唐朝。據宋《方輿勝覽》:“羅江,兩水相蹙成羅紋,縣因以為名。”
西晉時期設萬安縣於梓潼水尾萬安故城
南朝梁天監初(502年),改孱亭縣。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復名萬安,兼置萬安郡。
隋開皇二年(583年),罷萬安郡,仍置萬安縣。
唐朝天寶元年(742年),改萬安縣為羅江縣,隸屬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此後1000多年,羅江管轄範圍都在金山、羅江、黃鹿一帶。
明洪武六年末(1374年),省入綿州,十三年(1380年)復置羅江縣,仍屬綿州。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羅江縣併入德陽縣,隸屬綿州直隸州。雍正七年(1729年)復置羅江。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涪江大水,綿州城被洪水沖毀。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四川總督阿爾泰奏請裁撤羅江,遷綿州州治於羅江,綿州舊治改金山驛。嘉慶七年(1802年),遷還綿州治於舊治地,又恢復羅江縣。
民國時期羅江縣疆域沿襲清代,無甚變動。
1950年,設綿陽專區,隸屬川西行署區,轄10縣(含羅江區)。
1959年,撤銷羅江縣,其絕大部分鄉鎮併入德陽縣,其餘併入綿陽縣、安縣。羅江地區屬綿陽專區。
1984年,撤銷德陽縣建立德陽市市中區。1996年8月3日,撤德陽市市中區,設立旌陽區和羅江縣。
2017年8月21日,國務院下發《關於同意四川省調整德陽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同意撤銷羅江縣,設立德陽市羅江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全區轄1個鎮14個鄉,即:羅江鎮、萬安鄉、蟠龍鄉、御營鄉、文星鄉、鄢家鄉、新盛鄉、回龍鄉、金山鄉、大井鄉、慧覺鄉、河清鄉、寶林鄉、略坪鄉、白馬關鄉,直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
羅江 地圖羅江 地圖
1950年至1984年管轄和隸屬關係均有變動,1952年萬安鎮分置萬安鄉,從蟠龍鄉分置通江鄉,從金山鄉分置馬馳鄉和獅子鄉,雖其管轄鄉鎮增多,但範圍不變。
1959年,羅江和德陽並縣後,又將所轄的河清、寶林兩個鄉劃給安縣,其餘鄉鎮均併入德陽縣。
1984年,撤銷德陽縣建立德陽市市中區;1996年8月,國務院批准,撤德陽市市中區,建立羅江縣和德陽市旌陽區;1996年12月10日,羅江縣正式掛牌建縣。
1997年,由羅江鎮析出萬安鄉。
2000年,羅江區轄14個鎮、1個鄉。
2004年,羅江區轄14個鎮(羅江、略坪、金山、鄢家、蟠龍、德安、新盛、慧覺、御營、文星、大井、回龍、廣富、白馬關)、1個鄉(萬安)。
2006年4月,羅江區轄10個鎮(羅江、略坪、金山、鄢家、蟠龍、新盛、慧覺、御營、文星、白馬關)。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5月,羅江區轄10個鎮、102個村、25個社區,羅江區人民政府駐萬安鎮景樂北路88號。
25個社區:景樂社區、東升社區、朝聖社區、富樂社區、翰林社區、奎星閣社區、黎明社區、麓峰社區、金雁社區、獅豐社區、斑竹社區、柏雲社區、泉水社區、南塔社區、芒江社區、雲嶺社區、嶺南社區、家和社區、大成社區、場鎮社區、艾家壩社區、羅漢場社區、鳳雛社區、合聖社區、天星社區。
區名
鎮名
村名
羅江區
萬安鎮
景樂社區、川纖社區、朝聖社區、富樂社區、翰林社區、奎星閣社區、黎明社區、麓峰社區、金雁村、泉水村、長虹村、石龍村、塔村、獅豐社區村民委員會、斑竹村、凱江村、柏雲村、芒江村
鄢家鎮
場鎮社區、高峰村、雙鏵村、七里村、和平村、長堰村、攔河村、壁山村、天台村、光村、高埡村、景福村、大埡村、新安堂村、萬安村、燈盞村、黑虎村
金山鎮
金山村、土橋村、五埝村、新塘村、羅家灣村、吳家陵村、馬馳村、連溝村、安家村、騎龍村、百寶村、譚家壩村、幸福村、大井村、千魚歡村、中發村、紅玉村
略坪鎮
文明村、長玉村、建國村、安平村、屏村、聯豐村、雙柏村、松花村、前龍村、廣安村、齊心村、高玉村、紅星村、同樂村
御營鎮
太平村、華興村、萬壽橋村、響石村、玉腦村、明會村
慧覺鎮
富榮村、龍王村、二龍村、明月村、黃荊村、三井村
調元鎮
團堆村、臨江村、酒埡村、花龍村、三魚村、紅安村、百花村、順河村、雙埝
新盛鎮
天星村、老君村、金鈴村、東嶽村、白善村、雙石村、寶鏡村、羅漢村、天鵝村、月亮村、龍形村、蘇橋村、木橋村、金龍村
蟠龍鎮
合聖村、鹽井村、寶峰村、海棠村、印台村、小鞍村、文昌村、太三村
白馬關鎮
萬佛村、廣濟村、松林口村、三叉河村、鳳雛村、接引村、換馬村、二酉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羅江區位於成都平原東北部邊緣,東接中江縣,南連德陽市旌陽區,西靠綿陽市安州區,北鄰綿陽市,介於北緯31°12’08”至31°26’37”,東經104°19’15”至104°42’33”之間,全區幅員面積447.8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羅江區地勢總趨勢是西高東低,最高點位於西南部白馬關鎮與蟠龍鎮交界的天台山毛兒頂,海拔727米,最低點位於東南部新盛鎮烏魚橋溝谷,海拔477米,相對高差250米。羅江區大部分地區海拔高程在500一580米之間,相對高差一般為30米-50米,溝谷寬緩,縱坡小。
羅江區位於四川盆地紅層丘陵區的西北部邊緣,按相對切割深度可分為平壩(I)和低山(II)兩大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態可分為河谷平壩、淺切割丘狀低山、中切割丘狀低山和深切割丘狀低山四種地貌亞類。

水文

羅江區的江河發源於安縣鹿巴山的凱江由北向南縱貫調元鎮、羅江區城,流經蟠龍,德陽市旌陽區的通江經中江縣、三台縣後匯入涪江支流。

氣候

羅江區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型,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6—18℃,最高氣溫36.6℃,最低氣溫-6.7℃;年均降水量813毫米;年無霜期271天;年均日照時數1260小時。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低溫、霜凍等。

自然資源

能源

羅江區淺層天然氣蘊藏豐富,天然氣儲量逾10億立方米;頁岩、泥炭、膨潤土、建築用砂、石料、黏土、石材、砂礫等則分布較廣。

水資源

壘水河、秀水河、凱江以及都江堰水系灌溉渠(人民渠)流經羅江區境內,日供水能力10萬噸,工業生產用水保障有力,三漁水庫可滿足全縣工農用水需求。

人口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羅江區常住總人口21.2萬人,其中:萬安鎮5.5萬人,鄢家鎮2.5萬人,金山鎮3.3萬人,略坪鎮2.3萬人,御營鎮1萬人,慧覺鎮0.8萬人,調元鎮1萬人,新盛鎮2.5萬人,蟠龍鎮0.9萬人,白馬關鎮1.1萬人。
截至2018年5月,羅江區總人口25萬人,其中城鎮居民8.63萬人,農村居民16.37萬人,以漢族人口為主。

經濟概況

綜述

2017年,羅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2億元,比2016年(下同)增長9.7%(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在轄區生產總值中:一產業完成生產總值21億元,同比增長1%;二產業完成生產總值64.2億元,同比增長12.2%;三產業完成生產總值30.6億元,同比增長63.5%。2017年,羅江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萬元,同比增長 9.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萬元,同比增長8.3%。

第一產業

羅江區農業立足升級傳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2016年,羅江區建成蜜柚雜柑、貴妃棗、青花椒、優質梨、稻菜輪作、水稻-油菜制種等“六大萬畝產業示範園”,總面積達12萬畝,建成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2個,創建羅江農業品牌5個,發展重點企業31家,新建專合組織70家。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8.8萬畝,新(改)建渠系471.8公里,五年糧食總產量63.9萬噸。成功創建四川省現代畜牧業重點區。
四川羅江經濟開發區四川羅江經濟開發區
2017年,羅江區新增青花椒、柑橘等種植面積6000 畝,新建成優質油菜核心示範區2.6萬畝、現代特色效益農業標準化基地1萬畝,成功創建鄢家鎮(蜜柚)國家級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區。完成壘水河防洪治理3.2公里,整治農村渠系40公里、堰塘37口,新(改)建提灌站53 處,完成高標準農田改造4700畝,成功申報都江堰現代化大型灌區試點。完成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22個。建成天馬山、春花秋月省級康養基地2 個,成功創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

第二產業

羅江區創建省級經開區,建成區面積達10.5平方公里,入園企業145家。完成川纖技改升級、迪弗二三期擴建,引進久華信、中航管業、小葉本草等新興產業。累計技改投資110.3億元,申報國家專利700餘項、創名優品牌4個、地理標誌產品1個,建成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2016年,羅江區規模以上企業達116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59.2億元。
2017年,羅江區軍民融合企業達到23家,建成四川省中試功能的“雙創中心”,完成技改投資17.5億元,實施技改項目21個,申報國家專利340項、著名商標3個、知名商標10個,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 家。2017年,全區規上企業達120家、新增16家,實現工業總產值317億元,軍民融合總產值80億元。

第三產業

2017年,羅江區實施白馬關國家4A級景區提檔升級,完成景區節點改造、五丁谷光亮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 啟動萬佛廣場、多功能直升機停機坪等項目建設,白馬關鎮成功入選首批全國運動休閒特色小鎮。融入“大九寨環線”旅遊黃金走廊區域聯盟,成功舉辦“兩漢三國·秦蜀古道”定向運動城市邀請賽、低空旅遊首航儀式、ATV 錦標賽等大型賽事,成功舉辦“2017中國·羅江詩歌節”、“2017四川美麗田園歡樂游暨羅江第十二屆貴妃棗採摘節”等特色節會。電子商務進農村省級示範項目建成農村電商平台20個,參加惠民購物全川行動、川貨全國行、萬企出國門三大市場拓展活動,打響“調元牌”、推廣“羅江造”,餐飲、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全區服務業增加值增幅達 10%。2017年,實現年接待遊客372.3萬人次,同比增長15.9%,旅遊收入30.2億元,同比增長63.5%。

交通

羅江區是成德綿經濟帶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作為距離綿陽最近的縣級城市不但能受益於德陽市的快速發展更能共享綿陽市的優勢資源。東西南北均可輻射超大城市。
黃金區位黃金區位
羅江區位於成渝經濟圈和成德綿經濟帶核心地段,屬於成都平原城市群的次級都市圈,都市圈內通勤時間小於半小時。南距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德陽21公里,省會成都72公里;北鄰中國科技城綿陽19公里;距川西北最大生產資料交易倉儲集散區——皂角鋪·梅家溝綜合物流園僅15分鐘車程。輻射成德綿2400萬人口消費市場,向東可輻射重慶、湖南、湖北,向北可輻射大西北,向南緊聯成都,輻射雲南、貴州、廣西。
公路成綿高速公路(京昆高速)、成綿高速公路複線、108國道、旌江、天星兩條快速幹線、成都第三繞城高速等交通大動脈橫貫全境。
立體交通立體交通
鐵路寶成鐵路西成高速鐵路均在羅江設有站點。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6年12月,羅江區現有學校66所,其中幼稚園31所(包括2所公辦園、15所民辦園、14所學校附屬幼稚園),國小17所(包括縣城國小3所、鄉鎮國小14所,村國小5所),國中6所(包括縣城國中1所、鄉鎮國中5所),高中2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所(德陽通用電子科技學校、羅江職高)、高校1所(四川工業科技學院)、教師進修學校1所、特教中心1所。現有在校學生41430人。羅江區中、高等職業教育規劃占地10平方公里,承接10所高校,承載10萬師生的高等職業教育園區初具規模。園區現有四川工業科技學校、西南財大天府學院2所本科職業院校,四川通用電子科技學校1所中職院校。
截至2016年,羅江區工科院成功升為二本院校,西財天府學院一期工程加快建設。中德汽修學院、四川寶馬學院等高校實現聯合辦學。職教園區建成面積2平方公里,在校師生近3萬人。

文體

2016年,羅江區圖書館全年共接待讀者近9000餘人次,其中圖書外借5100餘人次,流通書刊50500餘冊,訂閱報刊200多種,收集地方文獻30冊,免費辦理讀者閱覽證395個。
2016年末,羅江區有廣播電台1座,節目1套,廣播人口覆蓋率100%;有電視轉播台2座,節目2套,電視人口覆蓋率100%。
2016年,文化館開設免費聲樂培訓班“潺亭之聲”合唱團參加了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辦的第七屆全國合唱藝術節和“唱響國家大劇院”合唱之星邀請賽,原創作品《雲朵上的姑娘會繡花》、《相思瀘沽湖》兩首歌曲在全國22個省市48支隊伍中一舉榮獲了明星金獎、群星金獎,最佳組織獎、最佳指揮獎4項大獎。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12月,羅江區在職在編衛生技術人員823人,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生177人,大專生468人。具有高級職稱35人,中級職稱154人,初級職稱338人。編制床位800張。醫療衛生機構198個,其中,區直屬醫療衛計機構5個(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醫院、區婦幼計生中心、區疾控中心、區衛計監督執法大隊),鎮(中心)衛生院10個,民營醫院2所,個體診所6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4個,村衛生站109個。區醫院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中醫醫院為二級甲等中醫醫院,保健院(羅江區婦幼保健計畫生育服務中心)為二級乙等婦幼保健院。
羅江人民醫院羅江人民醫院

城建環保

截至2016年12月,羅江區建成安平大道東段、秋水伊人路等城市基礎設施。按照“一街一樹一景”模式,完成萬安大道、景樂南路等城市改造升級項目;新建翰林公園、天台湖公園,實施倒灣古鎮、五丁谷改造升級,新建五美寨新村聚居點,建成幸福美麗新村62個。組建鄉鎮城管執法中隊,實現城鄉一體化管理。完成羅中路、羅綿路等重要城鄉幹線改造,改建農村道路340.5公里。造林5.61萬畝,林木覆蓋率提升至39.9%。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羅江模式”全省推廣。成功創建省“五十百千環境優美示範縣城”和4個“環境優美示範鎮”、44個“環境優美示範村”。整治工業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實施利森水泥廠降氮脫硝工程,關停環境污染企業4家。

社會保障

截至2016年12月,建成保障性住房4199套,實施農村危房改造979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成立鄰里鄉親互助會137個,幫扶9000餘人次。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3.1億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農合參保率分別達97.6%、99.1%。

歷史文化

詩歌節

中國羅江詩歌節,由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 、四川省作家協會《星星》詩刊社 、中共德陽市委宣傳部 、中共羅江區委 、羅江區人民政府創立於2006年3月 。定為每兩年一屆,時間為逢雙年的國曆3月中下旬 。
2006中國·羅江詩歌節歷時4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劉曉峰 、省政協副主席楊海清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建功 、《詩刊》雜誌社主編葉延濱 、《星星》詩刊主編梁平以及國內著名詩人 、作家 、表演藝術家蘇叔陽 、牛漢 、舒婷 、白航 、瞿弦和等100餘人出席 。期間,舉辦了詩歌節開幕式暨詩歌朗誦音樂會 、詩歌朗誦比賽 、“詩歌的現實關注與現代性”學術研討會 、“相約羅江”詩人座談會 、中國羅江詩歌博物館簽字儀式 、“印象羅江”詩歌創作採風等系列活動 。
2008中國羅江詩歌節以“詩意新農村”位主題 。國家文化部 、中國文聯 、中國作協 、四川省政府 、省委宣傳部 、四川省作家協會等的領導及海內外著名詩人200多人出席 。期間,舉辦開幕式大型文藝演出 、詩歌朗誦比賽 、“影子”專場演出 、中國·羅江現代詩歌博物館落成典禮 、作家詩人論壇、“詩意新農村”創作採風等活動 。
2010中國羅江詩歌節是繼2006年、2008年後羅江區舉辦的第三屆詩歌節。開幕式上還對首屆全國十大農民詩人進行了頒獎。代表羅江參加全國十大農民詩人評選的楊俊富與其餘9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詩人分獲殊榮。
“詩意古道·美麗羅江”2013中國·羅江詩歌節於2013年3月18日至20日舉行。會上,舉行了四川省首屆十大青年詩人頒獎。來自四川省內的優秀詩人,其所創作的作品經過層層選拔,最終獲得組委會專家評審的一直認同。他們中年齡最小的出生1990年,還是在校的大學生,屬於典型的新生代詩人。
2015中國羅江詩歌節是第五屆詩歌節,於2015年6月17日-18日舉行,主題為“記住鄉愁 美麗羅江”。

鄢家鴿子會

羅江區鄢家鎮鴿子會,是四川歷史悠久、主題鮮明的鴿子盛會。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都要舉行。屆時方圓百里,四面八方的鴿友都會帶著鴿子,匯聚鄢家嶺上,歡度愛鴿的節日。
歷史淵源
相傳在三國時期,劉備率軍攻蜀,到了涪關(今綿陽)與軍師龐統兵分兩路攻打雒城(今廣漢),兵馬途經距鹿頭山(今白馬關)約二十里的鄢家嶺上,見前方山勢險惡,樹竹陰森,荊棘遍地。龐統心疑,怕有伏兵,便在嶺上百姓家借得二羽信鴿,並與劉備換白馬前行。龐統兵到鹿頭關南山坡(落鳳坡),果遇蜀將張任伏兵,立時,箭矢如雨,將士遭受兩面夾擊,蜀兵知劉備貫乘白馬,於是傾盡全力射殺,將士盡皆死亡,龐統身中數箭,在咽氣之前拔出血箭,寫下戰況,由信鴿很快將情報傳給劉備,劉備及時調整了進攻策略。劉備為感念龐統信鴿傳書之功,便賜與養鴿人銀兩,並封這對信鴿為“鳳凰”之美稱,而“鳳凰”也諧“鳳雛”之意,正是龐統的字號。
後來嶺上的人們為懷念龐統便家家養鴿,人人愛鴿,把鴿子視為“鳳雛”,奉為天神。再後來人們在鄢家嶺上修建了“鳳凰寺”。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鳳凰寺”逢會,趕廟會、放信鴿、看大戲、求吉祥、修閒娛樂成了遠近聞名的一種時尚。更有神話和傳說:一說凡是趕了鴿子會的鴿子不生病、不發瘟;二是無論天旱多久,凡逢鴿子會天就下雨,說是天公揮淚悼“鳳雛”。

羅漢寺童子會

羅江區新盛鎮(原德安鎮)羅漢寺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乾隆十三年(1748年),羅漢寺住持於寺東百步溪上築石拱橋名羅漢橋。
嘉慶年間起,羅漢寺信眾創辦了“三月三童子會”。此後每年農曆三月三日這天,來自方圓百里的萬餘民眾手牽孩童來寺中過“童子會”,旨在許願祈福,求佛賜子 。此習俗沿襲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且從未中斷 。

地方特產

羅江區作為省級文化名城,三國文化重要區域。有著很多著名的特產。
貴妃棗:傳為唐天寶年間,玄宗避“安史之亂”、楊貴妃到羅江寶峰寺匿名避難時所攜宮女吃棗遺核傳入。因其調理元氣之功效,羅江才子李調元罷官歸鄉,嘗之贊其味美色鮮,故名。棗色澤鮮亮,汁多香濃,脆甜爽口,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胺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其藥用價值高,能健胃養脾,生津潤肺,養顏益氣,是人體保健之佳品。
羅江花生:羅江花生是四川地方特色休閒食品,其製法獨特,已有幾十年生產歷史。
羅江豆雞:羅江豆雞是羅江區的地方特色食品,以黃豆為原材料,經手工傳統工藝製成的豆製品。
羅江青椒:羅江青椒又名川椒,為四川羅江傳統地方特色食品。精選本地深秋採摘的青椒,採用道家和民間配方,加醬油、冰糖、植物油、料酒、花椒等多種佐料,用傳統的泡菜罈裝入達數月後制而成的。
鄢家香柚:果大形美,色澤鮮艷,肉質色潔如玉,多汁柔軟,清甜微酸,果實富含鈣、鎂、磷等多種礦質營養元素,有調節人體新陳代謝之功用,有降壓舒心,祛痰潤肺、消食醒酒的功效。

風景名勝

綜述

羅江區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羅江區旅遊景點有三國遺址白馬關、龐統祠墓、諸葛點將台、換馬溝、落鳳坡、血墳、古驛道、到灣礫石,大霍山佛教文化萬佛寺、寶鏡寺、南塔寺、李調元故里醒園、雲龍山李氏宗祠遺址、李調元讀書台、奎星閣、景樂宮、李調元紀念館、文昌宮、張任墓、潺廟遺址等旅遊景點。截至2018年5月,已建成白馬關AAAA級旅遊景區和香山鷺島AAA級旅遊景區。

李調元紀念館

李調元紀念館位於羅江區城東玉京山,羅江著名八景之景樂梵鐘即於此。唐建有真明寺,唐玄宗幸蜀曾宿此。宋易釋為道,改景樂宮。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春,國立六中四分校曾設於此,舊址尚在。今闢為李調元紀念館。
李調元紀念館李調元紀念館

鶺鴒寺

鶺鴒寺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北十五公里的調元鎮,觀音場北2公里。始建於康熙,現存主體為嘉慶時所建,主體建築有大殿、奎星殿、土地廟、吟書亭,因其遠遠看上去猶如一隻鶺鴒鳥從金頂山脈南邊突然西向,凸入濘江而得名。1994年維修大殿。新建魁星殿、吟書亭、遊覽道、廂房、彩繪壁畫等,1995年底正式開放。1997年完善了山門和圍牆建設。2006年3月詩歌節期間曾於此實景演出川歌劇《文豪還鄉》受到來自全國各地詩人好評。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鶺鴒寺鶺鴒寺

醒園

醒園位於四川德陽市羅江區北調元鎮,清乾隆八年(1743年),羅江進士李化楠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五十年(1785年),李化楠之子李調元兩度擴建。醒園是調元人民為紀念先賢,於一九九二年,由調元鎮人民政府於現在的壘水河畔重建而成。占地4000平方米的醒園,現有臨江閣、坐花閣、大觀台、洗墨池、半畝地、清溪草堂、木香亭等,建李化楠、李調元父子石雕像兩尊,設文物陳列廊、史料展覽廳、調元詩碑廊,使之成為集文物保護、文史展覽、文史研究、文化娛樂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醒園醒園

香山鷺島風景區

香山鷺島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是羅江區首家A級景區,位於羅江區金山鎮場口108國道綿陽方向1公里處,距成都一個小時車程,距德陽半個小時車程,距綿陽僅九公里,108國道、京昆高速,和景區擦肩而過,區位優勢十分明顯,交通十分便利。成德綿交通要塞。景區占地面積2600畝,擁有各類珍貴喬木18000餘株,常綠花草面積40萬平方米。分為六片功能區,一個入口遊客服務中心,一條金牛古道文化軸,一塊生態植被培育帶,一處香山美湖休閒區,一處鷺島春天養生區和一處露天夢幻溫泉區。景區現有總資產約4.5億元,占地2600餘畝。
景區已建有香山休閒酒店、鷺島溫泉酒店、鷺島會所、歐陸會館、KTV會所練歌場,浴足保健會所,SPA游泳館,濱湖閒庭茶室,水上運動中心,體育運動中心,兒童頑皮堡、兒童遊樂中心等住宿、休閒、運動、娛樂場所。景區常綠花草自然生長以及種植面積達150萬平方米;異國建築風情,山水相依,環湖廊道凌水而建,自然風光和建築藝術完美的融為一體。

白馬關景區

白馬關景區位於成都平原東北邊緣的四川省羅江,處於四川三國文化旅遊線中軸線上,距成都68千米,距德陽市區18千米,是三國蜀漢文化旅遊線上的重要節點,也是“大九環”旅遊線的重要節點,德陽旅遊“南有廣漢三星堆,北有羅江白馬關”已形成共識。2014年9月,白馬關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規劃面積約15平方公里,大體劃為3個板塊。一是以國家文保單位龐統祠為中心的三國蜀漢文化旅遊板塊;二是以小球練習場為中心的體育休閒板塊;三是以萬佛寺為中心的佛教文化養生板塊。主要景點:
白馬關關樓白馬關關樓
  • 龐統祠
龐統祠是安葬和紀念三國時代劉備的軍師龐統的地方,位於白馬關鎮鳳雛村鹿頭山上。建安十九年(214年)初夏,龐統隨劉備進攻雒城中流矢陣亡,時年不足三十六歲。龐統的死讓劉備感到非常的痛惜,將其厚葬於白馬關。三國時期(221年)劉備稱帝以後,追封龐統為關內候,並在墓前建祠祭祀。在蜀國後期,劉禪又追謚龐統為靖侯,以表達蜀人對龐統的思念。現存祠墓由四川巡撫能泰重建於康熙三十年(1691年)。乾隆、嘉慶、道光、光緒年間屢次培修、重建,終成現有規模。祠墓座北朝南,三進四合布局,占地5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373.7平方米,依次排列著山門、二師殿、棲鳳殿和龐統墓園。全部建築以石材為主,古樸典雅,莊重肅穆。另有張飛殿、浣甲池、南北關樓等附屬建築。祠內有明清詩碑、修廟碑、政府文告碑刻30餘通;石柱對聯40餘副,是研究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重要實物資料。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金牛古道
金牛古道白馬關段,南起白馬舊場,北至落鳳坡,全長4.7公里,原為青石鋪就,路中有車轍,現條石基本被毀,僅龐統祠內、金家埡口、落鳳坡三段較為完整,為四川保護最完好的金牛古蜀道。古道開鑿於公元前三世紀的古蜀國開明王朝時期,與長城及靈渠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被稱為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
  • 點將台
點將台高10米,寬10米,長30餘米,為天然石疊礫岩平台。根據民間傳說,為張飛為龐統報仇點將處。清李桂林纂修《羅江縣誌·古蹟志》有:“將台,在落鳳坡側,相傳漢諸葛武侯點兵於此,舊有亭,今廢”。所記與民間傳說不同。台周松柏鬱鬱蒼蒼,登台可俯視成都平原沃野。
點將台點將台
  • 八卦谷
八卦谷傳為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與鄧艾決戰處。站在點將台上向東望去,松柏及各種灌木掩覆,看似較為平緩,其實林中怪石猙獰,岔道極多,若初次進入,恍如迷宮。谷中有“擂鼓坪”、“忠魂谷”、“肝膽石”、“五行陣”、“旌旗嶺”等景點可以玩賞。 
5.落鳳坡
《三國演義》中所述龐統盡忠處,因小說及影視作品,“落鳳坡”名氣很大。坡上有一大墓冢,傳說為龐統中箭處,鄉人稱為“血墳”。墓高約3米,周長約30米,墓北有石碑一通,上書“漢靖侯龐士元之墓”八個隸書大字。距離血墳約一百米的古驛道旁立著兩通石碑:一塊上書“落鳳坡”三字,另一塊書“漢靖侯鳳雛先生盡忠處”,旁有小字說明龐統 盡忠經過及當地百姓對他的懷念。
  • 倒灣古鎮
古鎮以“迷宮式”徽派布局落成,區域道路寬度6米—8米,建設布局呈L型、H型、T型、四合院等多種布形式,並以磚雕等形式展現豐富的三國歷史文化內函。小鎮是集文化、休閒、觀光、居住於一體,是休閒度假旅遊的好去處。
  • 五丁谷
五丁谷根據歷史典故“五丁開山”而名。金牛古道穿谷而過,周圍山林茂密,環境優美,交通便利,關中民居風格建築依山就勢、錯落有致,谷內漢闕林立,白牆與局部做舊的仿泥土牆相間,配以仿古木門,秦漢古韻雅致天成。既有自然景觀,又有人文景觀,形成丘陵地區山水園林風光和自然和諧的獨特旅遊小鎮。

潺亭水城

位於羅江區的紋江兩岸,清太平廊橋橫跨紋水相連。於2006年建成,北起昇平橋南至太平橋,總長1.2公里,占地55.54畝。潺亭水城由一色的仿古廳、堂、樓、榭、牌坊、戲台、城門、 鼓樓,雙子木塔組合而成,街道、廣場均由石板鋪築而成,沿街植桂、種竹,巧布奇石,間植異草,格調統一,現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食娛樂一條街“ 。

太平橋

始建於乾隆五十七年,於嘉慶十年建成。古橋總長五十四丈,闊二丈四尺,高二丈六尺,橋兩側石柱石板鑲欄,規模宏大。橋成之年,適逢朝庭平息了白蓮教教亂,故命名“太平橋”。祈願從此天下太平之意。1936年,川陝公路通車後,作為川陝公路要道上的太平橋,更是接受了來來往往重型車輛的檢驗。1990年,德陽市市中區人民政府公布太平橋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羅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太平橋修建於清代嘉慶年間,距今200多年歷史,又被稱之為"西川第一橋"。
太平橋太平橋

范家大院

范家大院文化景區總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位於羅江區御營鎮響石村,始建於清雍正年間,是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後裔的居住地。距今300多年的歷史,是羅江區境內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築體為石木結構,功能齊全,有耳龍門、中龍門、正房、廂房、中堂屋、享堂。
2009年范家大院被定為羅江區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將范家大院列入古村落保護名錄。

萬佛寺

又稱羅真觀。位於德陽市北羅江區白馬關鎮大霍山。建於唐元和七年(812年)。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重建。占地約七十餘畝,其中寺廟建築面積一千五百多平方米,寺內珍藏佛經兩部:大正藏與中華大藏經。經海山大和尚主持多年,寺內高僧雲集,香火旺盛,有川西名寺之譽。寺內生長有一株銀杏樹,圍圓12米,高32米,中空,可安放一圓桌,坐十餘人。

寶峰寺

寶峰寺位於羅江區城西南,龐統祠墓南4公里。為羅江區八景之“大霍奇峰”。山中有寶峰寺,唐代所建,明代重修。傳為楊貴妃避難處。寺前有貴妃池,寺中有貴妃柏。每年三月初三的傳統民俗活動——“娘娘會”便在此地。

觀音岩

觀音岩石刻,位於現羅江區城東北8公里濘水東岸,調元鎮文星場東6公里,是由清朝乾隆三十二年羅江縣令楊周冕倡議修建,李調元曾對其進行修復,文化大革命時期受到破壞,直到1992年調元政府才再次投入資金進行開發重建。景區內有千手觀音、白衣觀音、送子觀音、彌勒佛等摩崖石刻造像,韋駝雕塑,二十四孝浮雕等。

南塔寺

南塔寺位於羅江城南的天台山,古時候這裡有墨香泉、上天梯、釣鰲台、文筆峰、南塔等古蹟,這裡曾是明代羅江八景之一的“天台秀色”,盧雍有詩讚曰:“城南繡嶺橫,嵐翠入江清。晴旭霞光爛,依稀是赤城”。

著名人物

李化楠(1713年-1769年),字廷節,號石亭、讓齋,四川羅江人。乾隆六年中舉,乾隆七年連捷進士,歷官浙江餘姚、秀水知縣,嗣權平湖,遷滄州、涿州知州,宣化府、天津北路、順天府北路同知。任上頗有政聲,被譽為浙江第一循良,官順天時乾隆帝嘉其為強項令,卒於官。
楊周冕(1700年 - ?),字冠卿,號古華、鐵崖等,清代雲南省趙州點蒼(今雲南省大理市彌渡縣)人。名宦、著名書法家。清乾隆元年(1736年),楊周冕36歲時中舉。乾隆二十七年,63歲時選授羅江縣知縣。
李調元(1734年 - 1803年),字羹堂,號雨村,別號童山、鶴洲、贊庵、卍齋、蠢翁等,清代綿州羅江縣雲龍壩(今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調元鎮)人。清代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全才大學者。
孟本齋(1895 年- 1928年),羅江縣萬安鄉孟家梨兒園(今萬安鎮柏雲村)人。早期成都工人運動主要領導人。
葉秉誠(1876年 - 1937年),名治均,號茂林,羅江縣城廂(今萬安鎮)人。四川保路運動領導人之一、社會活動家、歷史學家。
謝玉堂(1871年 - 1945年),字道湘,羅江縣略村(今略坪鎮)人。著名傷寒病、溫病專家。
劉繼榮(1871年 - 1946年),名本仁,羅江縣文星鄉劉家湖廣溝(今調元鎮花龍村)人。名中醫。本姓趙,過繼給劉代瑞為子,改姓劉,名繼榮。
王國仁(1922年 - 1961年),原名黃柏壽,羅江縣鄢家鄉大圈井(今鄢家鎮長堰村)人。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在西康省川劇團、四川省實驗劇團、四川省川劇學校任演員、導演、教師。拿手戲有《罵相》、《告貧》、《審百案》、《歸正樓》、《功夫》、《碧波紅蓮》等。
何北衡(1896年 - 1972年),名恩樞,字以行,羅江縣城廂人(今萬安鎮)。著名愛國實業家。
鄧虎章(1901 年- 1983年),名公著,羅江縣城廂人(今萬安鎮)。社會知名人士。
周亨達(1916年 - 1996年),號之昱,曾用名劉波等,羅江縣白馬鄉(今白馬關鎮)人。工程流體力學專家。
黃大明(1914年 - 2004年),又名黃文澍,羅江縣慧覺三井村人。社會知名人士、著名經濟學家。

地方榮譽

2012年,全國首批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示範縣。
全國首批生態示範縣
國家級平安暢通縣
國家生豬調出大縣
四川擴權強縣試點縣
四川社會管理創新重點試點縣
四川省統籌城鄉示範區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省級環境優美示範縣
省級生態縣
省級鄉村旅遊示範縣
四川省旅遊標準化示範縣
四川省第十屆雙擁模範城稱號
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