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揚,字鴻,1912年3月5日出生。其父羅世榮擅長鹽業運輸,“財雄一方”,家道殷實,“僕人如雲”。羅永揚年少有志,1924年就讀於自貢蜀光中學,後考入四川民立大學政治系特科。畢業後,棄文習武,進入四川陸軍講武堂步科學習。1926年12月,朱德回川為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副軍長兼十二師師長的張發奎徵聘幹部,羅永揚成為其中之一。張發奎對羅永揚非常滿意。羅永揚從初級軍官做起,積戰功後歷任第七戰區長官公署中校參謀、第二十三集團軍野戰補充團上校團長、陸軍新編十一軍第三師少將師長等職,並調中央訓練團黨政班二十二期受訓。
抗日戰爭勝利後,羅永揚加入中國民主社會黨,積極籌設地方黨部,延攬社會知名人士如閔錫如等入黨。1948年,羅永揚獲民社黨提名,在原籍威遠縣參加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雖未獲當選,後作為候補代表出席。1949年,羅永揚受張凌高指派,組織“九人委員會”,與國民黨、青年黨互通聲息,積極配合,從事反革命“應變”活動。國民黨敗退大陸後,羅永揚逃抵香港,在民社黨創始人張君勱支持下,創辦香港宇宙出版社,出版《再生》《自由鐘》雜誌,歷時十年。
民社黨自1949年隨國民黨一起去台灣後,其政治主張與國民黨無異,外界稱其為國民黨辦的黨外之黨、“政治花瓶”。1966年,第一屆國民大會召開第四次大會,羅永揚從香港抵台參會。1969年,民社黨召開臨時代表大會,羅永揚當選中央執行委員,並被推舉為中央常務委員。1979年,民社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推舉羅永揚為民社黨中央總部主席團主席。1984年,羅永揚被選為台灣國民大會席團主席,並由民社黨推薦,出任亞盟、世盟常務理事,派赴歐洲開會。對於政治事務,羅永揚支持國民黨推進民主憲政,建議蔣氏政權遵循國、民、青三黨制憲行憲的慣例,廣邀民、青兩黨暨社會賢才參加政府,發揚共同負責精神。對於黨內紛爭,力主建立主席團合議制度,每遇糾紛,積極謀求協調和解。
羅永揚雖然出身富室,但自奉甚儉。與朋友交往,重信踐諾,輕財仗義,急人之急,也常周濟鄉人。
1988年2月10日,羅永揚在台北病逝,享年76
抗日戰爭勝利後,羅永揚加入中國民主社會黨,積極籌設地方黨部,延攬社會知名人士如閔錫如等入黨。1948年,羅永揚獲民社黨提名,在原籍威遠縣參加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雖未獲當選,後作為候補代表出席。1949年,羅永揚受張凌高指派,組織“九人委員會”,與國民黨、青年黨互通聲息,積極配合,從事反革命“應變”活動。國民黨敗退大陸後,羅永揚逃抵香港,在民社黨創始人張君勱支持下,創辦香港宇宙出版社,出版《再生》《自由鐘》雜誌,歷時十年。
民社黨自1949年隨國民黨一起去台灣後,其政治主張與國民黨無異,外界稱其為國民黨辦的黨外之黨、“政治花瓶”。1966年,第一屆國民大會召開第四次大會,羅永揚從香港抵台參會。1969年,民社黨召開臨時代表大會,羅永揚當選中央執行委員,並被推舉為中央常務委員。1979年,民社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推舉羅永揚為民社黨中央總部主席團主席。1984年,羅永揚被選為台灣國民大會席團主席,並由民社黨推薦,出任亞盟、世盟常務理事,派赴歐洲開會。對於政治事務,羅永揚支持國民黨推進民主憲政,建議蔣氏政權遵循國、民、青三黨制憲行憲的慣例,廣邀民、青兩黨暨社會賢才參加政府,發揚共同負責精神。對於黨內紛爭,力主建立主席團合議制度,每遇糾紛,積極謀求協調和解。
羅永揚雖然出身富室,但自奉甚儉。與朋友交往,重信踐諾,輕財仗義,急人之急,也常周濟鄉人。
1988年2月10日,羅永揚在台北病逝,享年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