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傳記,著作,
人物傳記
1911年12月14日生於奧匈帝國特蘭西瓦尼亞穆列什縣達亞鄉。1936年畢業於布加勒斯特高等商業和工業學院,1925年——1938年師從經濟學家維爾吉爾·馬德吉亞努教授並在其領導下工作。1937年——1940年任羅馬尼亞經濟形勢研究所研究員,1939年——1940年任研究室主任。1940年發表論文《羅馬尼亞的資本形成和運動》,獲經濟統計學博士學位。1941年——1943年任中央統計研究所研究員,1942年任經濟部價格司司長,1943年——1944年任糧食價格中心主任,1944年——1948年任總幹事。1945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黨(1948—1965年稱羅馬尼亞工人黨),並在黨中央馬克思列寧主義夜大學進修。
1945年——1946年任羅馬尼亞工業和貿易部秘書長,1947年——1948年任羅馬尼亞貿易和食品部秘書長。1948年開始從事高等經濟學教育工作並任布加勒斯特經濟研究學院教授,1954年任經濟統計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以後曾歷任經濟科學院第一任校長和經濟統計學院院長。1949年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國家計畫委員會顧問,1955年起任國家計畫委員會副主席、第一副主席。1959年——1964年任羅馬尼亞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1961年3月21日——1965年3月18日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委員。
1965年7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九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羅共中央委員。1965年8月21日——1965年12月22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家計畫委員會主席。1965年12月23日——1967年12月8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全國科學研究委員會主席(部長級)。1967年12月9日——1969年3月13日任國家價格委員會主席(部長級)。1969年3月13日——1975年3月17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委員。1969年3月13日起任羅馬尼亞黨政合一機構—經濟委員會副主席。1969年8月羅共“十大”、1974年11月羅共“十一大”時均當選為中央委員。1970年——1996年任埃利亞斯基金會董事和董事會副主席。1972年2月——1976年9月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工商會主席。1971年5月3日——1974年2月27日任全國人口委員會主席(部長級)。1979年11月在羅共“十二大”上落選,被解除中央委員職務。1990年——1996年任羅馬尼亞經濟學家協會總會名譽主席。
羅曼·莫爾多萬是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第四、五、六、七屆大國民議會代表。1961年3月5日——1965年3月7日當選為布加勒斯特市默古雷萊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5年3月7日——1969年3月2日當選為克盧日州比斯特里察第8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9年3月2日——1975年3月9日當選為比斯特里察-訥瑟烏德縣比斯特里察第1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75年3月9日——1980年3月9日當選為雅西縣波杜伊洛阿耶伊第12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
羅曼·莫爾多萬曾榮獲三級勞動勳章(1954年)、二級勞動勳章(1956年)、一級勞動勳章(1962年);四級“八·二三革命”勳章(1959年)、二級“八·二三革命”勳章;二級“祖國保衛者”勳章;一級“科學功勳”勳章(1966年);二級“圖多爾·弗拉迪米列斯庫”勳章(1966年);“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之星”四級勳章(1957年)、“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之星”二級勳章(1964年)。
羅曼·莫爾多萬的妻子埃列娜·莫爾多萬是教師,他們有三個女兒:長女羅迪娜·莫爾多萬是科學研究員、物理學博士;次女瑪爾塔·莫爾多萬·弗拉德是教授和作曲家;幼女伊萬娜·莫爾多萬是醫療和風濕病專家。羅曼·莫爾多萬熱愛音樂和詩歌,尤其是米哈伊·艾米內斯庫、圖道爾·阿爾蓋濟和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的作品。他喜愛滑雪和登山運動,精通德語、法語和英語。
1996年11月17日,羅曼·莫爾多萬病逝於布加勒斯特,享年85歲。
著作
羅曼·莫爾多萬一生著有200多部學術論文和理論專著。主要有:《農村人口過剩及其後果》(1935)、《新自由主義》(1936)、《維爾納·桑巴特的社會學:什麼是他們應該的》(1936)、《人口及其運動》(1936)、《在1937年的價格浮動》(1937)、《羅馬尼亞經濟危機》(1938、1939,合著)、《在1925年至1938年期間羅馬尼亞資本的形成和運動》(1940)、《該階段的價格體系》(1941)、《依賴外部價格的國內價格水平》(1941)、《價格與播種面積之間的關係》(1941)、《蘇塞尼鄉的經濟生活》(1942)、《地區價格之間的平衡》(1942)、《向和平過渡的經濟問題》(1943)、《國家的收入。有關計算方法提出的問題的定義和澄清的討論》(1943)、《羅馬尼亞價格政策的特徵》(1943)、《資本形成和流動》(1943)、《消費品》(1943)、《羅馬尼亞的貨幣流通》(1944)、《羅馬尼亞價格政策的作用》(1944)、《價格法的立法。計算貨物流動的價格管制方法》(1945)、《地區規劃-在國民經濟中的計畫管理髮展的新階段》(1951)、《經濟統計》(1956,主編)、《價值、價格和統計的一些現實問題》(1958)、《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計畫管理》(1959)、《國民經濟計畫和運用數學方法》(1962)、《羅馬尼亞工業(1944-1964)》(合著,1964)、《欠發達地區的科技工作。國民經濟的複雜性和多樣性。1944年至1964年羅馬尼亞經濟發展總量》(1964)、《相對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1944年至1964年羅馬尼亞工業總量》(1964)、《勞動人民參與經濟管理》(1965)、《社會學-當代社會的分析工具》(1970)、《公積金和消費基金之間的相關規律預測羅馬尼亞經濟發展》(1972)、《計畫和社會學。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的總量。起源,發展和前景》(1972)、《氣象社會-經濟發展。氣象社會學總量》(1972)、《預測和行動之間的關係,計畫的本質特徵》(1972)、《未來的願景-社會科學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1972)、《對外經濟關係作為社會增效元素的內在因素-經濟發展》(1979)、《熵與經濟成長》(1979)、《我們的熵與經濟成長》(1980)、《南北對話》(1982)、《階段和發展趨勢的進一步研究》(1982、1985,科學學院回憶錄部分)、《經濟史研究。羅馬尼亞生產力發展的特殊貢獻》(1983)、《學校,當前,經濟學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羅馬尼亞經濟發展的思考》(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