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艾米內斯庫

米哈伊·艾米內斯庫

米哈伊·艾米內斯庫(Mihai Eminescu,又名米哈伊爾·埃米諾維奇(Mihail Eminovici)1850年1月15日 - 1889年6月15日)。浪漫主義詩人,最富有盛名的羅馬尼亞詩人之一。代表作:Luceafărul (晨星),Mai am un singur dor (我有一個未完成的心愿),以及5 Scrisori(《聖經》使徒書)。艾米內斯庫是文學組織“青年社”的成員,專門負責蒐集摩爾羅瓦地區的民間創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哈伊·艾米內斯庫
  • 外文名:Mihai Eminescu
  • 別名:米哈伊爾·埃米諾維奇
  • 國籍:羅馬尼亞
  • 出生日期:1850年
  • 職業:詩人
出身,生平,早年,青年時期,疾病纏身的晚年,作品,注釋,參看,

出身

“Mihail”是“Mihai”的較為古老的形式(羅馬尼亞語麥可的拼法)。這兩個名字都經常用於埃米內斯庫的創作生涯,然而在當今的羅馬尼亞,多稱他為米哈伊·艾米內斯庫(Mihai Eminescu)。 埃米內斯庫的父親格奧爾基·埃米諾維奇(Gheorghe Eminovici)生於當時屬於奧地利布科維納省的一個名叫克利內什蒂(Călineşti)的小村莊。格奧爾基·埃米諾維奇後來跨越邊境進入了摩爾達維亞,在博托沙尼(Botoşani)附近定居並與拉盧卡·尤拉什庫(Raluca Iurăscu),一位摩爾達維拉古老貴族家族的女繼承人成婚。

生平

早年

埃米內斯庫出生於摩爾達維亞博托薩尼郡的伊波太斯蒂。他的幼年時光是在博托薩尼和伊波太斯蒂的父母家裡度過的。從1858年到1866年,他在塞爾納迪上學。他結束四年級學業時在82名學生中位列第五,此後,他去上了兩年中學。
1866年,埃米內斯庫初次顯示作家才能。當年一月,他的羅馬尼亞語老師,阿龍·普努去世了,他的學生們為此出版了一本名為Lăcrămioarele invăţăceilor gimnaziaşti(中學生的眼淚)的小冊子,其中一首題為La mormântul lui Aron Pumnul(阿龍·普努之墓)的詩署名為M·埃米諾維奇。2月25日,他的詩De-aş avea在佩斯特發表於約瑟夫·武爾坎(Iosif Vulcan)的文學雜誌《家庭》。從此以後他連續發表了一系列詩歌(偶爾也有德語譯詩)。並且,約瑟夫·武爾坎由於不喜歡年輕詩人姓氏的斯拉夫字尾“-ici”,替他選了一個更為羅馬尼亞化的筆名,米哈伊·埃米內斯庫。
1867年他參加了約爾古·卡拉賈萊(Iorgu Caragiale)劇團,在團里擔任辦事員和提詞員。1868年,他轉到米哈伊·帕斯卡利(Mihai Pascaly)劇團。這兩個劇團都是當時羅馬尼亞頂尖的劇團。馬太·米洛(Matei Millo)和范妮·塔爾迪尼—弗勒迪切斯庫(Fanny Tardini-Vlădicescu)都在米哈伊·帕斯卡利劇團。不久,他在布加勒斯特定居。11月末,他成為國家劇院的辦事員兼抄寫員。在這期間,他繼續創作發表詩歌。他翻譯了數百頁一本恩里克·特奧多爾·羅徹(Enric Theodor Rotscher)的書,並用報酬償付房租。但是這本書後來沒有譯完。與此同時,他開始寫小說《荒廢的天才》。
1869年4月1日,他成為文學社團“Orient”的合夥創始人,專著於收集仙怪故事、通俗詩以及一些有關羅馬尼亞文學史的檔案。6月29日,好幾個“Orient”社團的成員被委派到別的省份,埃米內斯庫被委派到蒙多瓦省。那年夏天,頗為湊巧,他在奇什米久(Cişmigiu)花園遇見了他當軍官的兄弟約爾古(lorgu),但他斷然拒絕了約爾古使他與家庭恢復關係的努力。
也是在1869年夏天,他離開帕斯卡里的劇團,到賽茂提和拉斯旅行,此時他與家庭恢復了聯繫。他的父親答應定期給他一筆補貼,使他可以在秋天的時候到維也納求學。他一如既往地創作發表詩歌。尤其在前瓦拉幾亞統治者巴布·狄米特里·斯蒂爾貝伊大公去世時,他發行了一份名為“悼斯蒂爾貝伊大公”的傳單。

青年時期

從1869年10月到1872年,他在維也納學習。哲學與法律系的教職員工說他是一個出色的旁聽生。他積極參加學生活動,和伊萬·斯拉維奇(Ioan Slavici)交朋友,通過韋羅妮卡·米克萊(Veronica Micle)熟悉維也納。他向青年會出版的《哲學對話》投稿。這個文化組織的負責人有彼得·卡普(Petre P. Carp)、瓦西里·波戈爾(Vasile Pogor)、特奧多爾·羅塞蒂(Theodor Rosetti)、雅各布·內格魯濟(Iacob Negruzzi)和蒂圖·馬約雷斯庫(Titu Maiorescu)。無論從政治上還是文化上,他們都對米內斯庫以後的人生產生了影響。
1870年,他用筆名“瓦隆”在佩斯的聯邦報上撰寫了三篇文章,都是關於羅馬尼亞人和其他少數民族在奧匈帝國的處境的。
後來他成為了佩斯另一家報紙《蜜蜂》的記者。從1872年到1874年,他在柏林繼續學業。
從1874年到1877年,他做過拉斯中央圖書館的館長,代課老師,拉斯和瓦斯洛郡的學校督察以及拉斯信使報的編輯。他繼續在《文學對話》上發表文章。並成為了揚·克雷安格(Ion Creangă)的好朋友,由於相信揚·克雷安格能夠成為一名作家,埃米內斯庫介紹他加入青年社文學俱樂部。
1877年他搬到了布加勒斯特,在那裡,他做編輯直到1883年,並在1880年成為了時報的主編。 在此期間,他撰寫了《作家》和《晨星》的大部分詩稿。但是這段時間裡的過度操勞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
1883年6月,詩人病倒了,臥病於蘇圖醫生的醫院。1883年12月,他的《詩集》面世,其中包含了詩歌精選並由蒂圖·馬約雷斯庫作序。

疾病纏身的晚年

他的晚年飽受狂躁抑鬱精神病的折磨。1883年他在羅馬尼亞被診斷患上了梅毒,喬治·克利內斯庫(George Călinescu)著寫的他的傳記里記述著他20歲就患上這病;然而也是1883年,另外一個在維也納做的診斷指出他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卻並沒有提到梅毒。1884年當他返回羅馬尼亞時,看起來身體頗為健康。1886年開始,他接受少量水銀注射,這是當時治療梅毒的常見方法。
埃米內斯庫於1889年6月15日病逝。屍體解剖頗為粗略,所以他真正的死亡原因也就無法確認。他被葬於布加勒斯特的貝盧(Bellu)公墓。

作品

羅馬尼亞歷史學家尼古拉·約爾加(Nicolae Iorga)認為,愛明內斯庫是現代羅馬尼亞語之父,他是當之無愧的最偉大的和最具有代表的羅馬尼亞詩人。
他的詩取材廣泛,從自然到愛情到歷史到社會評論無所不包。他早期無憂無慮的生活喚起了晚期作品中深深的鄉愁。
愛明內斯庫的作品已被翻譯成60多種文字。
最重要的詩歌:
●Doina (羅馬尼亞民歌名)
●Lacul (湖)
●Luceafărul (晨星)
●Floare albastră (藍色花)
●Dorinţa (願望)
●Sara pe deal (山崗上的夜)
●O, rămii (Oh, Linger On)
●Epigonii (追隨者)
●Scrisori (Letters)
●Si dacă (無論何時),
●Odă (în metru antic) (頌歌 (in Ancient Meter))
●Mai am un singur dor (我還有個願望)
散文:
●Făt-Frumos din lacrimi (白馬王子,Prince Charming, The Tear-Begotten)
●Geniu pustiu (被荒廢的天才)
●Sărmanul Dionis (可憐的Dionis)
●Cezara (愷撒)

注釋

1. 根據《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p.864“Eminescu, Mihai”條,“Eminescu”一般譯“埃米內斯庫”,只有此人物譯作“愛明內斯庫”。

參看

羅馬尼亞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