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托夫—哈爾科夫戰役

1942年11月下旬,位於頓河前線作戰的“B”集團軍群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保盧斯上將指揮的德國陸軍野戰第6集團軍全部及霍特上將指揮的坦克第4集團軍一部共22個師、33萬人,已經在蘇軍發動的強大反攻中被合圍於史達林格勒地域。這一部分德軍隸屬於德軍南方集團軍群,一旦這一集群被擊潰,蘇德戰場的形式將不堪構想。無奈之下,希特勒派出有出色戰略洞察力德曼斯坦因元帥接手,負責組織接應任務,拯救第六集團軍。曼斯坦因元帥是蘇德戰場出了名的“救火隊員”,在列寧格勒戰役,強度第聶伯河等戰役中均有出色發揮,多次挽救戰場局勢。然而即使出色如曼斯坦因也十分清楚,元 首交給他的任務幾乎無法完成,此時的德軍第六集團軍已經不是41年時那支強大的德軍。頓河”集團軍群下轄德國野戰第6集團軍、坦克第4集團軍、義大利第8集團軍、合擔任側衛任務的匈牙利第2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3、4裝甲集團軍,德國空軍第4航空隊的部分兵力(擔任戰略掩護並在後來被編入第六集團軍陸軍航空兵),約500架飛機負責支援。然而,儘管架子很大,但它實際上根本算不上集團軍群,在包圍圈中的第6集團軍受希特勒的直接控制,曼施坦因手中名義上雖然有30個師,但具有進攻能力的部隊實際上只有兩個不滿員的裝甲軍,它甚至還比不上1941年德軍入侵蘇聯時的一個集團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斯托夫—哈爾科夫戰役
  • 時間:1942年11月下旬
  • 主體:“B”集團軍群
  • 地點:頓河前線
介紹,相關信息,

介紹

如此的爛攤子交給曼斯坦因,實在是為難了老元帥,他要憑藉如此相對可憐的兵力在蘇軍重圍下殺出一條口子,而且戰役第二目標還要保障在高加索腹地的A集團軍群的後勤保障以及交通線,難度可想而知。實際上第六集團軍如果像蘇軍防禦薄弱部位突圍,相對還有可能突圍,一個向外沖,一個往外拉,還是有可能解救堡盧斯的第六集團軍的。然而德軍極端缺乏預備隊,所擁有的預備隊4個並不滿員的步兵師的兵力和一支免強湊足的裝甲師的兵力簡直和蘇軍包圍圈裡強大的160個師的兵力不值一提。無奈之下曼施坦因最後只能將現有兵力編成兩個戰役集群,即:以裝甲第48軍為核心的“霍利特”戰役集群(位於距斯城70公里的托爾莫辛地域)和以裝甲第57軍為核心的“霍特”戰役集群(位於距斯城130公里的科捷爾尼科夫斯基地域)。他計畫分兩路向史達林格勒實施向心鉗形突擊,由裝甲第57軍實施主攻,裝甲第48軍擔任助攻,對蘇軍實施合擊,以求出其不意之效。然而,由於蘇軍在齊爾河地區從北面不斷施加壓力,“霍利特”集群已被牽製得無法動彈,實際上只能由“霍特”集群單獨擔負起援救任務。
羅斯托夫—哈爾科夫戰役羅斯托夫—哈爾科夫戰役
希特勒調集的援兵遲遲不能到齊,原定於12月8日發起的解圍戰被迫推遲,而第6集團軍的處境日趨危急。12日,曼施坦因懷著沉重的心情,嚴令“霍特”集群冒著大雪發起進攻。(此時曼斯坦因已經得到報告,第六集團軍內部僅剩31輛豹式坦克)此舉冒著極大的風險,蘇軍一旦突破“頓河”集團軍群側翼的脆弱防線,就可以攻抵截斷德軍南翼兩個集團軍群的一切後方交通線的致命位置。為救出第6集團軍,曼施坦因已經是在拿頓河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的命運來做孤注一擲了,他自己稱之為“生與死的競賽”(曼斯坦因的回憶錄詳細地提到了此事,他徹夜未眠作出此決定)。
在最初一個星期的戰鬥中,曼施坦因進展順利。霍特集群以230輛坦克為核心,突破了蘇軍防線,於19日攻抵梅什科瓦河畔,推進到距第6集團軍只有45英里的地方。夜晚時分,被圍部隊已能看到大雪覆蓋的草原那一邊援兵發出的信號彈了。希特勒最高統帥部沉浸在一片樂觀氣氛之中。
然而就在這緊急關頭,蘇軍統帥部果斷地修改了原定戰役企圖,準備向羅斯托夫實施深遠突擊的西南方面軍現在轉過來對付曼施坦因。12月16日,瓦杜丁上將指揮的西南方面軍主力和沃羅涅日方面軍一部,共40餘萬人,1000餘輛坦克,在空軍兩個集團軍300餘架飛機的支援下,向負責掩護整個南翼德軍,包括高加索方向德軍深遠後方的義大利第8集團軍發起強大攻勢。兩天后,由7個義大利師和1個德國師扼守的義大利集團軍的整個正面都被突破了,意軍喪失了有組織的抵抗能力而狼狽潰逃,蘇軍開始向德軍的防禦縱深挺進。
曼施坦因預感到這已是挽救第6集團軍的最後一次機會了,遂鼓起極大的勇氣,毅然違抗希特勒的命令,向保盧斯發出立即突圍的命令。然而,性格軟弱的保盧斯固執地按兵不動,放棄了這一線生機。
此後,“霍特”集群在梅什科瓦河北岸遭到蘇軍新銳部隊的頑強阻擊,曼施坦因動用了最後的預備隊也未能突破蘇軍防禦。在將近一個星期的時間裡,這裡所發生的激戰和後果,其歷史意義是難以估計的。戰後,德軍將領梅林津在他那本著名的《坦克戰》中認為,德國命運的轉折點就是在這裡的戰鬥中被決定的。
為了阻止蘇軍的進攻,德軍不但動用了霍利特集群,投入了全部航空兵,而且還從蘇德戰場其他地段和西歐調來了8個師,但是,由於他們是逐次投入交戰的,所以並未能扭轉敗局。到23日,瓦杜丁所部已南下180公里,直插托爾莫辛北側,威脅著整個頓河集團軍群的側翼和後方。霍利特集群被迫從奇爾河向北頓涅茨河退卻,德軍戰線在米列羅沃以北出現了一個寬達100多公里的缺口。

相關信息

曼施坦因懷著沉重的心情,從霍特集群中抽出最精銳的第6裝甲師轉向西北,去阻止如潮水般湧來的蘇軍。直到月底,德軍使出渾身解數,好不容易才守住了北頓涅茨河與亞速海之間的頓河下游,保住了最後的退路。但義大利第8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均已被擊潰,被俘者達6萬餘人。
此時,霍特集群實力大減,坦克只剩下35輛,進攻已成強弩之末。蘇軍史達林格勒方面軍乘機於24日對德軍轉入反攻,戰至26日,德軍裝甲第57軍全部拚光,左右擔任掩護的殘餘部隊開始向後潰退。29日科捷利尼科夫斯基落入蘇軍之手,至此,德軍已被擊退到距史達林格勒200公里以外的地區。救出第6集團軍的最後的一線希望實際上已經破滅了。
現在,曼施坦因只能放棄第6集團軍,任其聽天由命了。他現在主要考慮的怎樣保障處境已變得相當危險A集團軍群40萬人馬從高加索安全撤退的問題了。
頓河中游和科捷爾尼科夫斯基地域交戰的結局,使蘇軍在蘇德戰場的整個南翼都具備了發展進攻的條件。蘇聯最高統帥部認為,在外高加索發起大規模進攻戰役的時刻已經到來了。同時,命令沃羅涅日方面軍在布良斯克和西南兩個方面軍的配合下,在頓河上游擴張戰果,擊破掩護庫爾斯克和哈爾科夫兩方向的德軍B集團軍群主力,西南方面軍則受命向北頓涅茨河推進。根據這個企圖,南翼德軍三個集團軍群總數達一百個師的兵力要受到蘇軍新的打擊。
1943年1月蘇軍向北高加索方向發起攻擊,90個蘇聯師,超過1200輛坦克和900餘架飛機投入了戰鬥,目的旨在解放羅斯托夫。1月7日蘇軍兵力已經接近頓河集團軍群的前鋒此時整個德軍的南翼受到了嚴重威脅:一旦羅斯托夫失守,頓河集團軍群將被裝進蘇軍的口袋,而此時的德軍無預備隊,僅有18個可作戰師,而他們正面的防線達700公里寬!這相當於要一名德軍士兵在寬達200米的地域內狙擊至少1200名蘇軍!戰術密度達到了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這是在拿德軍士兵的生命和整個頓河集團軍群,高加索南方集團軍的前途作賭注!固執的希特勒毫不允許德軍撤退,只是後來面臨陸軍統帥部和曼斯坦因元帥的前線報告免強命令一部分德軍撤退,但是還是希望德軍守住頓河南部的一部分方向和北高加索的一部分油田。而這之後,德軍再次遭遇了毀滅性打擊:B集團軍群被蘇軍在頓河上遊方向擊潰!戰線開始崩潰。蘇軍在布良斯克,羅索什全殲了德軍的幾個師,僅有一部分德軍和匈牙利軍冒著嚴寒跋涉了120公里免強逃生。此時的戰局惡化到難以想像的地步:德軍B集團軍幾乎被全殲,匈牙利第二軍幾乎被全殲,義大利山地部隊大部分被殲,德軍投入戰場的預備隊也被戰爭的狂濤淹沒。之後德軍B集團軍群被撤銷,統一規劃到曼斯坦因指揮。
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不得不在1月27日做出從高加索撤退的明確決定。克萊斯特上將指揮的A集團軍群一分為二,馬肯森上將的坦克第1集團軍奉命與曼施坦因會合併轉隸頓河集團軍群,耶內克上將的野戰第17集團軍則退到高加索西端的塔曼半島,以圖吸引儘可能多的蘇軍兵力。曼施坦因則獲準撤退到頓河下游以西地區。德軍的撤退形象地說,就是要把戰線最南面向高加索方向伸出的巨大突出部收回來,退到羅斯托夫以西,拉直並且縮短戰線,這樣從收回的兵力中可組織起預備隊配置在後方留作機動。從計畫來看,撤退很簡單,主要是將坦克第1集團軍從東面跳到西面,但這種戰術具體實施起來難度極大。在撤退期間,曼施坦因所部無一日不處在驚濤駭浪之中,他們在戰鬥中早已疲憊不堪,在蘇軍的壓力下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但仍然死死堅守羅斯托夫,(在這裡黨衛軍霍亨施道芬裝甲師幾乎拼盡了全部兵力)掩護坦克第1集團軍從高加索撤出。最後連他們自己也差點陷入被包圍的絕境,只好由克萊斯特返身回來求援。就這樣克服幾次危機後,坦克第1集團軍帶著大量物資裝備,終於逃出高加索,2月14日德軍才最後放棄了羅斯托夫。這次戰鬥幾乎是在不可能完成的條件下進行的,就當時的天氣,人力而言,無不是一個奇蹟。曼施坦因的卓越指揮使他獲得了一次很高的聲譽,克萊斯特也因此晉升為陸軍元帥。然而,曼施坦因所面臨的危機並未就此消除,相反卻繼續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頂點。1943年2月2日,被圍於史達林格勒的德軍第6集團軍徹底覆滅。蘇軍的重兵集團挾大勝之餘威,繼續從北面向西南方向實施大縱深迂迴,以圖圍殲整個南翼德軍集團。而根據德軍的估計,“頓河”集團軍群與當面的蘇軍相比,兵力已居於1:8的絕對劣勢。
1月29日,頓巴斯戰役正式開始。戰役頭幾天,蘇軍進攻速度很快。至2月18日,突擊集團前進了60到80公里,攻抵第聶伯羅河各主要渡口附近。剛剛死裡逃生的南翼德軍,似乎又要被收進蘇軍的羅網。
然而,面對蘇軍從北面對南方集團軍群實施縱深包圍的危險,老謀深算的曼施坦因毫不驚慌,他早就注意到蘇軍的後勤補給線已經太長,側翼相當薄弱。只要抓住時機,給蘇軍的側翼狠狠一擊,就能將蘇軍打個落花流水。但他手中沒有現成的預備隊可用,只有將部隊從北頓涅茨河和頓河下游地區撤往米烏斯河一線,通過後撤收攏部隊,才能攥成一個頗有力量的鐵拳。經過不止一次的爭取,曼施坦因終於在2月6日獲準將霍利特戰役集群撤往米烏斯河地區,並將坦克第4集團軍從頓河下游調往集團軍群左翼。這樣,他得以騰出相當大一部分兵力來改善戰役態勢和建立預備隊,在哈爾科夫西南順利地變更了部署,建立了兩個準備反攻的突擊集群。到2月月中,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的進攻能力已消耗殆盡,進攻逐漸停頓下來,部隊損失重大。波波夫集群內完好無損的坦克已所剩無幾,坦克第3集團軍所屬各旅的坦克已減少到屈指可數的地步。這兩個方面軍幾乎完全得不到空中支援,因為靠近前線的機場已被炸毀,而遠處機場的殲擊機又不能給予進攻部隊以可靠的掩護。南方面軍解放羅斯托夫後,跟蹤追擊退卻的德軍,於2月17日進抵米烏斯河地區,在這裡他們未能突破德軍的穩固防禦,進攻在此受阻。2月13日,頓河集團軍群正式改稱南方集團軍群,下轄坦克第1、4集團軍以及霍利特和肯普夫兩個戰役集群,為穩定蘇德戰場南翼,希特勒給該集團軍群增調了8個師。到2月18日,曼施坦因手中已擁有30個師,其中包括13個裝甲師和摩托化師。哈爾科夫的失守使希特勒極為惱怒,2月17日,他飛抵位於扎波羅熱的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那裡的狀況已引起人們的恐慌,瓦杜丁的突擊集團距第聶伯河已經只有30英里了。希特勒已打算解除曼施坦因的職務。然而,曼施坦因利用這個機會,向希特勒提出了他苦心籌劃的反擊建議:首先粉碎進逼第聶伯河的西南方面軍,將其逐過北頓涅茨河,隨後對哈爾科夫地域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實施突擊,重新奪取哈爾科夫。曼施坦因認為。蘇軍在上一階段的進攻中前進過快,已超過其支援和補給的距離,加之蘇軍缺乏有效的空中支援。所以只要德軍能及時集中兵力,反攻會取得成功。希特勒感到曼施坦因言之有理,便批准了他的計畫。
2月19日,曼施坦因使用早已作好反擊準備、在羅斯托夫以西集結的第1和第4坦克集團軍,對瓦杜丁的右翼打出了狠狠的一記重拳,參加反攻的德軍共11個師(其中7個裝甲師),800餘輛坦克,它們得到約750架飛機的空中支援。
22日,曼施坦因又將坦克第4集團軍之裝甲第48軍投入戰鬥,猛攻瓦杜丁的右翼。蘇軍第6集團軍陷入極其困難的境地,他們不得不向東退卻,部分部隊遭到合圍。23日日終時,德軍裝甲第48軍和黨衛裝甲第2軍已在巴甫洛格勒地域會合,截斷了孤軍冒進到扎波羅熱接近地的蘇軍坦克第25軍的退路。曼施坦因在變更部署後,指揮坦克第4集團軍和肯普夫戰役集群開始向哈爾科夫、別爾哥羅德方向實施縱深突擊。參加突擊的德軍共有17個師,其中有6個裝甲師。3月4日,德軍開始對蘇軍坦克第3集團軍實施強有力的突擊,蘇軍雖然奮勇抗擊,但仍不能阻止德軍的強大突擊3月14日,在曼施坦因的指揮下,衝勁十足的黨衛裝甲坦克第2軍成功地合圍了哈爾科夫城。當天晚上,戈利科夫被迫下令放棄該城。17日凌晨,坦克第3集團軍突出重圍,但其主力被德軍殲滅殆盡,坦克第15軍軍長科普佐陣亡。該集團軍殘部退向北頓涅茨河並編入西南方面軍。經此一戰,沃羅涅日方面軍後退了100公里以上。曼施坦因極想乘此機會,與北面的中央集團軍群一起,對庫爾斯克實施相向突擊,圍殲突出部內的蘇軍重兵集團,並縮短德軍戰線。然而,面對蘇軍強大兵力的阻擊,德軍兵力有限,加之大地已經解凍,曼施坦因不得不在27日停止了進攻。
這場會戰意義深遠。德軍在史達林格勒遭到的災難性失敗,導致其南翼集團面臨被全殲的危機。曼施坦因在極為險惡的局勢下,憑藉其出色的指揮,挽狂瀾於既倒,將一場艱難的大規模撤退戰緊接著發展成一個成功的反擊戰,一舉重創了蘇軍兩個方面軍,從而解除了史達林格勒戰役所帶來的南翼危機,德軍重新獲得該戰線的戰場主動權,穩定了戰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