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思禮,字文元,元朝廩貢生,定南羅氏基祖。珠公51世,洪德公第十二子 - 小三公之五世孫。
明朝初年,從廣東省興寧縣 來 江西省龍南縣營下、安遠縣伯洪堡 立基。當時,家境殷實,在安遠縣、龍南縣均有大量田產。
兄弟有 思仁(往四川)、思義、思智(居嘉應州,今梅縣)、思信(居惠州府長樂縣,今五華縣)。
子三,廷芳、廷貴、廷寶(52世)。廷貴生允從、允受、允清(53世)。
後裔字輩從56世開始,積、本、文、世、國、以、上、士、愈、大、興、顯等。
以上摘要,供 珠公、洪德公、小三公、思禮公、思仁公、思義公、思智公、思信公 等各房、各地宗親參詳、尋根。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軼事典故,上源世系,後世繁衍,
人物生平
羅思禮,字文元,元朝廩貢生,定南羅氏基祖。
明朝初年,從廣東省興寧縣 來 江西省安遠縣 營下伯洪堡 立基。
主要成就
元朝廩貢生,定南羅氏基祖。家境殷實,在安遠縣、龍南縣均有大量田產。
軼事典故
到明朝隆慶三年(1569年)時,朝廷割 龍南縣的高砂堡(今老城鎮、巋美山鎮)、下歷堡(今歷市鎮,不含中沙、仙嶺、修建、楊梅和車步)、橫江堡(今歷市鎮中沙、仙嶺、修建、楊梅和嶺北月子)、信豐縣的潭慶半堡(今嶺北鎮逕腦、龍頭)、安遠縣的大石堡(今鵝公、鎮田、天九鎮之五戶、橫山、油田、九曲)、小石堡(今龍塘鎮)、伯洪堡(今天九鎮,不含五戶、橫山、油田),置定南縣。於是,成為定南開基祖。四世孫必瑛(應貴)、友瑛(興貴)是 定南縣成立後,所設立的戶籍,當時為第一甲里長。
上源世系
其上源為:珠公(1世)- 遵生(17世)- 景新(33世)- 洪德(46世)- 小三(47世)- 九二郎(48世,兄為九一郎)- 彥文(49世,弟為彥武) - 仲三郎(50世) - 思仁(往四川)、思義、思禮、思智(居嘉應州,今梅縣)、思信(居惠州府長樂縣,今五華縣)。
後世繁衍
生三子:廷芳、廷貴、廷寶(52世);廷芳、廷寶 生平無記錄,只記錄葬於 安遠縣伯洪堡(今定南縣天九鎮),後裔均不知去向。
廷貴(52世),癢補廩歲貢進士,被特授為池州府訓導,晚年回到安遠縣伯洪堡,葬於龍南縣下歷堡(今定南縣歷市鎮)。生三子:允從、允受、允清(53世)。
允從(53世),生平無記錄,只記錄葬於安遠縣伯洪堡(今定南縣天九鎮)或龍南縣下歷堡(今定南縣歷市鎮),有人看到,在贛縣大湖江有後裔 世風(59世)- 國奇(60世)- 以賢(61世)- 上賢、上義、上禮(62世);士文、士全、士金、士愈、士介、士泮、士令、士倫(63世);愈通(64世)。 後裔均不知去向。
允清(53世),生平無記錄,只記錄葬於龍南縣下歷堡(今定南縣歷市鎮),後裔均不知去向。
允受(53世),葬於龍南縣下歷堡(今定南縣歷市鎮),生二子:必瑛、友瑛(54世)。
必瑛生六子:隆、順、海、琳、祥、勝(55世);友瑛生四子:發、萬、縀、登(55世)。
56世有積善、積富、積文、積珊、積瑚、積堯、積謀、積韜、積略、積蘊、積涼、積穀、積誠、積逵等。
57世有本連、本禮、本恭、本泰、本春、本奏、本奉、本忠、本思、本懋、本富、本綱、本結、本澤、本璋等。
58世有文堯、文材、文彬、文希、文才、文受、文科、文舉、文海、文鄉、文選、文潭、文深、文清、文學、文魁、文寬、文耀、文遜、文享、文應、文亮、文廉等。
59世有世風、世恩、世定、世榮、世昌、世宰、世位、世顯、世彥、世珍、世期、世良、世偉、世佑、世忠、世相、世傑、世臣、世通、世祥、世爵等。
60世有國奇、國儒、國任、國仰、國永、國棟、國柱、國忠、國增、國富、國泰、國奏、國春、國治、國清、國憲、國寶、國隆、國實、國保、朝老、二官、國偉、國信、國化、國義、國龍、國彥、國安、國祚、國仕、國潘、國定、國興、國瑞、國恩、國賢、國斌、國仁等。
61世有以賢、以宴、以安、以貴、以仁、以忠、以信、以禮、以用、以聖、以貴、以光、以富、以彬、以昌、以見、六生、以樂、以允、以珍、以英、以彩、以伯、以相、以玉、倫先、慎先、以南、以朋、以珍、以璋、以琮、俊英、以日、以月、以伏、以時、憲周、敬、以德、以仰、以歲、以忠、以行、以位、以智、以松、敬生、以恭、以璘、以耀、以慶、以從、以發、以遠、以進、以里、以志、以烈、以顯、以選、蘭友、仁質、以元等。
62世有上賢、上義、上禮、上仁、上倫、上選、上祿、重祥、文祥、上幅、上遠、上宴、上賢、上穎、上球、上友、上和、上金、上友、上魁、上永、上琳、上高、上泉、鐵生、又古、上林、上貴、上禮、上朗、上宣、上寅、上禹、上得、上行、上明、上公、上榮、上華、上選、上道、上遠、上通、上達、上連等。
由定南營下、伯洪堡外遷的宗支,已知的有:60世 國興、國瑞、國恩 遷居平江縣二十三都北山大坑裡居住;61世 以南 遷居平江縣菁竹坪;61世 以昌 遷居贛縣攸鎮賴足坑,其後 62世 上得 立”昌盛堂“;61世 以彬於1700年遷居贛縣白石塘基,立“君質堂”,其後 63世 士通立 “貫然堂‘,其後世子孫 再立”昌賢堂“;62世 上賢遷贛縣大湖江中村河灣;62世上貴 遷居贛縣湖新佃仔盈;63世 士科 遷居寧都;65世 大榮遷居贛縣石芫廣教。另據明高公主修的《羅氏大成譜》記錄:以文公遷龍泉縣上西馬跡。
其餘外遷宗支或不詳、或失散,在此,思禮公裔孫特留此 文字記錄,以供 珠公、洪德公、小三公、思禮公、思仁公、思義公、思智公、思信公 等各房、各地宗親參詳、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