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鄉鄉志

羅山鄉鄉志

《羅山鄉鄉志》是一本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山鄉鄉志
  • 類別:地方志
  • 內容時限:265-1985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包括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人物等篇。

作品目錄

封面
序言
凡例
圖片
羅山鄉政府大樓
羅山鄉現任黨委成員
名茶證書
外貿百合基地之一角
羅峰茶林之一角
杉林
竹林
閘門
古杉
羅山中學
古檀樹
南木
攸洛灌區管理局
糧站
羅山醫院
地毯廠
編志領導小組:賴生根、夏天和、黃伏根、甘新民、傅水根
編輯人員合照前排:郭達耀、雷清明、黎映明 後排:夏天和、療凌雲
飛瀑三疊之上疊
仙人洞
水簾香爐
攝秀台
茶園毓秀
攸洛水庫風光之一
攸洛水庫風光之二
十股桂
羅山主峰上的三角點
頭巾石
雞公啼嗚
古樟
源頭國小
源頭古石橋
精瓷香爐
目錄
概述
第一篇 地理
第一章 建制區劃
第一節 位置面積
第二節 建置沿革
第三節 行政區劃
第四節 鄉鎮村莊考略
第二章 人口土地
第一節 人口變化
第二節 人口構成
第三節 土地利用
第三章 自然地理
第一節 地形地貌
第二節 山脈
第三節 水系
第四節 土壤植被
第五節 氣候水分
一、氣溫
二、霜期
三、雨量
四、日照
第六節 自然資源
一、植物
二、動物
三、水產
第七節 自然災害
一、觸電
二、乾旱病蟲害
三、山洪暴發
四、冰雪
第二篇 政治
第一章 政黨
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
一、黨的建立和發展
二、黨代表會
三、黨的教育和模範作用
四、紀律檢查
第二節 中國國民黨
第二章 政權
第一節 政府
建國前地方政權
第二節 建國後鄉政權
一、政權沿革
二、人民代表會
第三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社團幫會
一、兄弟會、青幫會的興起和瓦解
二、益群學術研究社的興衰
第二節 農、工、婦組織
一、農民協會
二、工會
三、婦女組織
第三節 青少年組織
一、兒童團、少先隊
二、青年團
第四章 軍事
第一節 兵役制度
第二節 民兵建設
一、後備隊訓練
二、民兵建設
第五章 政法
第一節 民政
第二節 治安
第三節 民事調解
第三篇 經濟
第一章 林業生產
概況
第一節 林木資源與分布
一、用材林
二、經濟林
三、薪炭林
四、稀有樹種
第二節 採伐經營
一、木竹採伐
二、木竹購銷
二、產品經營
第三節 植樹造林
一、歷年植樹造林表
二、公社林場植樹造林表
三、大隊林場植樹造林表
第四節 林木管理
一、護林機構
二、管理措施
三、林業三定
四、油茶管理
第五節 竹木的災異
一、天然的災害
二、人為的災害
第二章 農業生產
第一節 土地制度
一、僱工
二、地租剝削
三、高利貸剝削
第二節 耕地與作物
一、耕地面積
二、作物品種分布
三、作物產量
第三節農業科技
一、改良土壤
二、改進耕作技術
三、大積農家肥料
四、擴大綠肥面積
五、合理灌概合理用水
六、防治病蟲害
第四節 農機農具
第五節 畜禽飼養
一、種類
二、繁殖
三、飼養
四、防疫
第三章 茶葉生產
概況
第一節 種植面積與分布表
第二節 茶園管理
第三節 採制經銷
第四節 秋茶採摘後的茶園管理
第四章 其他特產
第一節 百合
一、百合發展概況
二、種植技術
三、防治病蟲害
四、百合的加工
五、百合的銷售
第二節 生薑的種植和管理
一、生薑的發展概況
二、生薑的種植技術
三、防治病蟲害
四、經銷
第五章 水利電力
第一節 水利設施
一、攸洛水庫
二、各村小型水庫
第二節 水利灌溉
第三節 電力供應
第六章 鄉村企業
第一節 鄉辦企業
一、手工業聯社
二、地毯廠
三、磚瓦廠
四、碾米廠
五、農工商公司
六、招待所
七、煤礦
第二節 隊辦企業
一、碾米廠
二、磚瓦廠
三、油榨坊
四、造紙廠
第三節 個體手工業
一、縫紉
二、木匠
三、篾匠
四、石匠
第七章 鄉村建設
第一節 集鎮建設
一、羅山鄉政府
二、新村
三、攸洛灌區管理局
四、羅山中學
五、供銷社
六、羅山衛生院
七、羅山信用社
八、林業工作組
九、交通管理站
十、農工商公司
十一、手工業聯社
十二、敬老院
十三、羅山中心國小
十四、食品站
十五、獸醫站
十六、圩場
十七、地毯廠
十八、糧站
第二節村莊建設
第八章 財政金融
第一節 財稅
第二節 金融
第九章 貿易
第一節 供銷社
第二節 食品組
第三節 飲食服務業
第四節 集市貿易
第五節 個體商店
第十章 交通郵電
第一節 交通
一、交通設施
二交通運輸
三、交通工具
第二節 郵電
一、郵道
二、電話
第四篇 文化
第一章 文化
第一節 民眾文化
第二節 廣播電視
第三節 電影
第四節 新聞通訊
第二章 教育
第一節 私塾教育
第二節 國民教育
第三節 幼兒教育
第四節 掃盲教育
第五節 成人教育
第六節 國小教育
第七節 中學教育
第三章 體育
第一節 民眾體育
第二節 學校體育
第四章 衛生
第一節 醫療概況
第二節 預防保健
第三節 鄉村醫生
第四節 愛國衛生
第五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晚婚、晚育
第二節 節育
第三節 獎懲
第四節 耄壽老人
第六章 羅山風光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名勝古蹟
一、攸洛水庫風光
二、獅象把水口
三、飛瀑三疊(跌水漕)
四、水簾香爐(香爐碗)
五、秀谷飛岩
六、飛壁岩松
七、九曲澗
八、雞公啼嗚
九、仙人廚
十、雷公宴台
十一、婆孫峰
十二、攝秀台(觀景台)
十三、茶園毓秀
十四、大羅山諶母殿
十五、九獅聚會
十六、三角點遠眺
十七、告子問天
十八、殿上夜眺
十九、雙堆奇石
二十、龍頭石
廿一、撐腰寶石
廿二、(蓑)衣掛壁
廿三、娘娘下轎
廿四、蟒蛇下山
廿五、觀音腦
廿六、雙獅石
廿七、頭巾石、駁殼石
廿八、關門石
廿九、歐石岩青雲寺
三十、仙人洞(老岩洞)
三十一、古楠
三十二、十股桂
第三節 故事傳說
一、定風石的傳說
二、諶母娘娘顯神降雨
三、秤星壓住杉樹精
四、雷打笑天龍
五、望仙峰的傳說
第四節 歷代詩詞歌賦選輯
第五篇 社會
第一章 風俗習慣
第一節 婚嫁喜慶
一、訂婚
二、哭嫁
三、結婚
四、回門(回鄉)
五、送初節、初年
六、催生
七、三朝、雞米
八、周歲、十歲
九、招贅(招郎)
第二節 喪葬
第三節 壽慶
第四節 做屋
一、起手
二、豎扇
三、上樑
第五節 服飾
一、質料
二、式樣
三、髮型
四、帽子
五、鞋子
六、襪子
七、首飾
第六節 風味
一、香酥蛋
二、腳板薯米古
三、山薯油子
四、紅燒石蛤蟆
五、煎薯片
六、擂茶
第七節 陋習
一、賭博
二、童養媳
三、守節
四、納妾
第八節 迷信活動
一、問花樹(踩花)
二、踩墳山
三、算命、看相、測字
四、看地揀日子
五、貼香火
六、吃齋
七、喊魂、補夜紙
八、燒風紙
第九節 廟會
一、大羅山廟會
二、東邊庵下廟會
三、朝西山萬壽宮等廟會
第二章 新風尚
第一節 拾金不昧
第二節 孝敬老輩
第三節 助人為樂
第三章 時序節日
第一節 國家法定節日
第二節 傳統節日
第三節 時令節日
第四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建國前人民生活概況
第二節 職工生活
第三節 建國後農民生活
第五章 方言、諺語
第一節 方言
第二節 諺語
第六篇 人物
第一章 人物表
第一節 歷史人物表
第二節 現代人物表(一)
第三節 現代人物表(二)
第四節 模範人物
第二章 人物傳
第一節 革命英烈
倪生貴
第二節 歷史人物傳
一、羅文通
二、尚褫
第三節 現代人物傳
一、省養牛模範 夏而六
二、省勞動模範 夏周九
三、省林業勞模 張翠蘭
第七篇 附錄
第一章 文獻輯存
第一節 羅山鄉、洛市鄉關於互換山林和劃撥土地的協定書(摘錄)
第二節 小溪大隊和崇仁壙坪大隊森林糾紛的確定權屬意見
第三節 羅山殿附近的山權糾紛
第四節 關於洛市鎮攸洛村委會磨下村小組與羅山鄉新村村委會楊家村小組為處理“記木坑”山林糾紛的協定
第五節 門樓崗與崇仁羅山墾殖場對“沙帽嵊”山權糾紛的處理意見
第二章 各類事故
第一節 工傷事故
第二節 車禍
第三節 中毒
第四節 火災
第五節 意外死亡
第六節 自殺
第七節 婚姻悲劇
第三章 重大事件紀實
第一節 土匪寫捐又放火
第二節 壯丁槍殺鄧珠輝
第三節 跌水漕截擊自衛隊
第四節 徵購稻穀運佘源
第五節 國民黨軍隊害民
第六節 縣政府遷駐雷家
第七節 入虎穴銃打呂純如
第八節 周文獻槍殺解放軍
第九節 青邦暗殺余錦明
第十節 兄弟會殺人放火
第八篇 大事記
後記
《羅山鄉志》工作人員姓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