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羅塞塔號)

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

羅塞塔號一般指本詞條

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是歐洲空間局組織的無人太空船計畫,格林尼治時間2004年3月2日7時17分(台北時間3月2日15時17分)發射,研究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 代號為67P。羅塞塔號由兩個主元件組成:羅塞塔探測器及菲萊登入器。探測器以羅塞塔石碑為命名,主要任務是探索46億年前太陽系的起源之謎,以及彗星是否為地球“提供”生命誕生時所必需的水分和有機物質。登入器以尼羅河中小島的名字菲萊命名,有一塊方尖碑在那裡被發現且協助解讀羅塞塔石碑。

2014年11月13日凌晨,在經歷了長達7個小時的漫長等待後,由羅塞塔彗星探測器釋放的“菲萊”著陸器成功登入67P/Churyumov-Gerasimenko(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

2016年9月30日,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撞向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羅塞塔號與地面失去聯繫,正式結束了長達12年的“追星”之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
  • 外文名:Rosetta comet probe
  • 歸屬歐洲航天局
  • 重量:約3噸
  • 體積:約12立方米
  • 裝備儀器:10個科學探測儀器
  • 主要任務:探索46億年前太陽系的起源之謎
  • 升空時間:台北時間2004年3月2日15時17分
  • 飛行路程:飛行5億公里路程
  • 任務結束。:2015年12月
  • 元件組成:羅塞塔探測器及菲萊登入器
  • 花費時間:10年
  • 耗資:1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9.21億元)
  • 計畫:無人太空船計畫
  • 國際標誌:2004-006A
  • 衛星目錄號:28169
歷史背景,設備介紹,提速原理,研究進程,探測計畫,完成調整,飛躍火星,探測彗星,接軌彗星,擬著陸點,登錄彗星,能源危機,研究成果,

歷史背景

羅塞塔號
1799年,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在埃及被發現。石碑上鐫刻了三段分別用埃及象形文字、通俗體文字和希臘文書寫文字。由於文字的內容完全相同,科學家終於在1822年破譯出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打開了通向古埃及歷史文明的大門。
名字由來
羅塞塔石碑的發現是古埃及象形文字成功釋讀的關鍵,歐洲航天局希望這個儀器也能在太空探測中起到關鍵性突破的作用。
美國宇航局計畫
1991年,“羅塞塔彗星彗核取樣計畫”被列入了ESA和美國宇航局(NASA)的計畫之中。一個以“羅塞塔”命名的彗星探測器將把一個著陸器和一個返回艙送到特定彗星上面。然後,著陸器將在彗星表面提取樣品,返回艙把這些樣品帶回地球。科學家希望“羅塞塔”號成為天文學的“羅塞塔”石碑,提供彗星保存了數十億年之久的太陽系初期信息,通過研究這些信息,科學家可以打開通向太陽系古老歷史的大門。
2004年3月,羅塞塔號終於由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它將用10年的時間去追趕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並最終在彗星的上空停留,成為這顆彗星的人造衛星。
2014年11月,“菲萊”脫離“羅塞塔”並成功登入目標彗星。
2015年4月14日,“羅塞塔”彗星探測項目最新觀測結果顯示,其目標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上沒有磁場,這或許會讓科學家重新認識太陽系的構成。

設備介紹

“羅塞塔”號探測器
羅塞塔號裝備了一對各長14米的太陽能電池陣列,有超過60平方米的面積最低可以提供400瓦的功率。羅塞塔號的著陸器“菲萊”將在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的彗核表面鑽一個深度超過20厘米的洞,從彗核的表層以下提取物質,然後放到顯微鏡下研究。環繞彗核飛行的將近兩年時間裡,羅塞塔號還將目睹彗核逐漸接近太陽的時候,彗核上的物質(主要是冰)逐漸升華,形成彗發和彗尾的過程。整個任務將在2015年12月結束。
歐洲“羅塞塔”彗星探測器重約3噸,大小約12立方米。它共裝備了10個科學探測儀器,這些儀器將分析彗星的物理和化學構成及其電磁和引力的特性等。 “羅塞塔”接近彗星後,將分為軌道飛行器和登入器兩部分,是第一個登入彗核表面的探測器。彗星登入器將實地研究彗核的表面,以及表層下的成分構成、硬度、密度等,它還裝載了一個特殊的照相機,屆時將把它拍攝到的照片傳回地球的地面控制中心。 科學家將“羅塞塔”與彗星相會點選在了彗星距離太陽6.72億公里的軌道最遠處這一相會處與地球的距離為5億公里。預計2014年1月,“羅塞塔”將到達距彗星幾公里處,並在這一高度的軌道上圍繞彗星運轉。同年10月,它將向彗星發射登入器。 此後,“羅塞塔”將與彗星共同度過17個月,雙方在此期間將不斷向太陽靠近,直至彗星到達距離太陽最近軌道處時,它的探測壽命也將隨即終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