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哲龍
- 國籍:中國
- 民族:朝鮮族
- 出生日期:1966年5月
人物履歷,任免信息,人物事跡,
人物履歷
2010年5月,任水南村村民委員會主任。
2016年4月,任水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2017年5月29日,在吉林省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上選舉為吉林省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任免信息
2010年5月在第八屆村民委員會選舉中被選舉為水南村村民委員會主任。
人物事跡
水南村在他的帶領下,徹底改變了過去貧窮、落後面貌,先後被評為“省級重點村”,“省級示範村”和“延邊州十佳魅力鄉村”。
石峴鎮水南村位於圖們市區北7公里處,全村幅員25.54平方公里,森林面積達16平方公里,現有耕地154公頃。全村5個自然屯、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403戶,總人口1205人,為典型的朝鮮族聚居村。
近年來,隨著外出務工人員和出國勞務人員的增多,水南村95%以上的青壯年都離開了村屯。村中只是剩下了老人,嚴重製約了村級的各項事業的發展。村內的連片泥草房,村中道路的坑窪不平、民眾生活垃圾亂堆亂放等問題嚴重,讓這位新當選的村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是什麼制約著水南村的發展步伐?與新當選的村“三委”班子開會後得出只有改變村裡的村容村貌,完善村裡的各項基礎設施才能挽留村民,村里只有人氣旺盛才能更好地發展。
一、改善人居環境大力改造民居
羅哲龍提出在全村開展“四化”(淨化、亮化、綠化、美化)活動,村委班子成員帶頭勞動,帶動村民自主建設。通過“三清理”活動,實現了環境清掃的常態化,確保道路、庭院、巷落整潔有序。進行“改路改水改廁”為內容的“三改”活動,實現了水南村水泥路“屯屯通”、“戶戶通”,修建了6公里的自來水管渠,添置了30座衛生廁所,居民生活衛生條件大幅改善。新建圍欄3500米,使各家各戶在圍欄的環繞下層次分明,美觀大方。為了實現水南村路路有花草,戶戶有風光的景觀帶,在綠化過程中,不僅著眼於道路、花壇,也廣泛動員村民圍繞庭院內外動腦筋。為了規範居民垃圾處理,先後修建垃圾堆放點10處,設定垃圾箱15個,培養了居民良好的衛生習慣。針對居民晚間出行不便,水南村新安裝路燈32盞,統籌兼顧到各條幹道巷道,科學布局惠及每家每戶,路燈下的水南有了自己的夜色風光。
隨著環境的改善,改善村民的居住條件也被提到日程。一是以村三委成員作為主體成立了危房改造工作小組,以積極宣傳、做好動員為主要工作重心,通過講解政策、傾聽意見、積極反饋、探討協商等方式,做好村民的工作,達到消滅泥草房的目的。二是政策傳達到位、堅持做到以人為本。在開展危房改造工作中,始終本著“以人為本”辦事宗旨,一直堅持“四議兩公開”工作流程,不遺漏任何意見,不僅提升了村民的主體意識,調動起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保證了工作進程的透明公開化,保證了村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三是制定改造方案、因地制宜進行改造。在危房改造過程中,根據上級部門的指導意見,堅持統一規劃布局、統一施工,積極推進農村住宅集中連片建設,既高效利用土地,又保證了房屋整齊美觀。同時,在施工過程中,結合本村個別農戶的具體情況,成立了村施工單位,提供施工的輔助工程,減少工期,提高資源利用率,節約資金,減少農民的壓力。水南村通過新居工程項目總計拆除泥草房100餘戶,新建房屋80戶,泥草房從水南村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齊的磚瓦住宅。
二、挖掘自身特色打造文化水南
居住環境得到了改善,精神文明也要接著發展。“有文化的村,有未來”,這是羅哲龍最常說的一句話,也是水南村公園牆上的一幅標語。作為典型的朝鮮族聚居村,水南村在探索村屯共性文化的同時,也積極挖掘具有自身特色的個性文化,積極構建朝鮮族生態鄉村園地。水南村風景宜人,村內有楓梧水庫風景區,有抗日英雄洪範圖楓梧洞戰跡地紀念碑,水南村將自然、人文景觀、配套服務有機結合,打造了一張水南村的文化景觀名片。利用好自身資源的同時,水南村也積極塑造著新的文化景觀,村心公園內,木亭、怪石、水井、石桌、石凳錯落有致,相映成趣,成為了居民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著眼中心、抓住細節,水南村利用小巷做起了胡同文化,杏花胡同、桃花胡同,簡單地一塊木牌卻豎起了一處文化坐標。水南村現有老年協會、圓鼓隊、長鼓隊、門球隊、書法協會等文化組織約10個,村里建有標準的門球場、排球場、網球場地,配備了桌球案、筆墨紙硯、長鼓、圓鼓、長笛等文化設備,各項文化活動有聲有色,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充實。
三、招商引資發展專業合作社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只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得好,村級組織統一支配的財力就雄厚,有錢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村興民富,才能得到村民的擁護和愛戴,黨的形象和威信就會不斷地提升。認識到這一點的羅哲龍為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依託水南村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便利等優勢,暢通招商渠道、最佳化引資環境,通過努力,延邊泛西方塑膠有限公司、圖們萬城新興牆體材料廠等企業落戶水南,龍泉山莊、水南樂園等多家旅遊度假山莊先後興起,水南開啟了集農、工、商為一體的發展模式,解決了村內勞動力轉移的同時,也凝聚了外來人氣,改善了村內基礎設施環境。針對土地減少的現狀,通過成立新型經濟組織走上了規模化、高效精品農業發展道路,先後成立了海寶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黑果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水南村百翎苗木專業合作社。2012年年底,水南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參與到康源食用菌園區的建設。截止的目前,康源食用菌園區吸引了4家公司和大量周邊村屯民眾、產業大戶進入園區,已正式投入生產的72棟食用菌大棚,日產鮮蘑2噸以上,日產值2萬餘元。通過借外力、修內功,水南村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產業提升加速,2013年水南村農村經濟總量達到150萬元,村集體積累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157元,村民幸福指數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