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吉爾·凡·德·威登

羅吉爾·凡·德·威登

在尼德蘭,畫家羅伯特·康賓有兩個得意弟子,活躍在15世紀30年代,也曾紅極一時。尤其是羅吉爾·凡·德·威登,在當時幾可與凡·艾克相匹敵。不僅如此,他的才藝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宗教畫上,突破了長期受泛神論影響形成的桎梏,進一步去揭示人物的真實精神,為尼德蘭繪畫的現實主義開拓了新的路子。 凡·德·威登(原名羅吉萊特·德拉·帕斯圖爾)出生於1399(或1400)年。1432年,在土耳內獲得畫師稱號,1435年遷居布魯塞爾,從此躍居為官方的畫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吉爾·凡·德·威登
  • 出生日期:1399
  • 職業:畫家
  • 代表作品:《下十字架
在尼德蘭,畫家羅伯特·康賓有兩個得意弟子,活躍在15世紀30年代,也曾紅極一時。尤其是羅吉爾·凡·德·威登,在當時幾可與凡·艾克相匹敵。不僅如此,他的才藝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宗教畫上,突破了長期受泛神論影響形成的桎梏,進一步去揭示人物的真實精神,為尼德蘭繪畫的現實主義開拓了新的路子。 凡·德·威登(原名羅吉萊特·德拉·帕斯圖爾)出生於1399(或1400)年。1432年,在土耳內獲得畫師稱號,1435年遷居布魯塞爾,從此躍居為官方的畫家。1449年後去過義大利,1464年病死於布魯塞爾。威登的早期繪畫所遵循的,仍是康賓所探索的道路,即非常注重人物的環境細節描寫,然在肖像刻畫上,他比別人更加深刻些。威登留下的許多肖像畫足以證明這一點。我們這裡欣賞的這一幅《下十字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這一幅《下十字架》約作於1435年,也是畫在木板上的一種摺疊式祭壇畫(兩側不作介紹,這幅代表作現藏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內,約為220×244厘米),但威登在這裡摒棄了許多公式化構圖(在《根特祭壇畫》上這種公式化比較明顯,還在一定程度上受泛神論觀念的束縛),集中塑造耶穌被扶下十字架時所有人物的個性特徵。這裡既無風光景物,更無金色背景,突出的是成對角線地斜拉下來的基督屍體,與在他下面昏迷過去的馬利亞,母子兩人相同的曲線構成了軸心,展開了一幕因悲劇所引起的撫慰性情節。左側穿鮮紅披風的約翰,和革羅罷妻一起扶著聖母,他們的動作恰好與右側的信徒撒羅米(穿皮袍並抱住耶穌雙腳的人),及因痛苦而扭曲著雙臂的抹大拉,構成對稱。在後面攙扶耶穌屍體的是一個名叫約瑟的亞利馬太城議員。他身材高拔,情緒激越,白鬍須的臉上現出悲痛,與耶穌垂死的臉構成了對比,而他一雙穿紅色長襪的腿一曲一伸地展現在耶穌那蒼白的軀體下面,這種對比性處理,使畫面十分動人。整個場面是按祭壇平面的凸字形而安排人物的。所有人物的性格刻畫是極其認真,作為尼德蘭沿襲百年之久的傳統祭壇畫,它不愧是一幅最富肖像性的繪畫傑作。 按經書上說。耶穌被釘死後,朋友和信徒們紛紛來到各各他山來追悼。到了晚上,亞利馬太城議員約瑟,客群人所託,去求見彼拉多,要求允許埋葬耶穌的屍體。獲準後,把耶穌放下十字架,出現了上述規定的人物場面,這一題材在歐洲又稱比哀他(Pieta,虔誠之意)。威登的肖像藝術素負盛名,從這一幅祭壇畫上我們也可見其一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