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卜藏丹增
- 別名:羅卜藏扎爾桑、洛桑丹增
- 性質:清代衛拉特蒙古土爾扈特部大喇嘛
- 朝代:清朝
羅卜藏丹增,清代衛拉特蒙古土爾扈特部大喇嘛。又譯羅卜藏扎爾桑、洛桑丹增。土爾扈特部最古老的喇嘛廟——昂嘉庫倫之第七任主持,扎爾固八成員之一。以其宗教上的特殊地位,成為渥巴錫領導的土爾扈特東返鬥爭的重要助手。人物生平乾隆三...
清平羅卜藏丹津叛亂是雍正元年(1723年)至雍正二年(1724年),撫遠大將軍年羹堯統軍平定青海和碩特蒙古首領羅卜藏丹津武裝叛亂的作戰。康熙五十六年(1717)清朝政府為“驅準保藏”,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春,合青海蒙古諸台吉,分兵兩路進藏,逐大策凌敦多布。羅卜藏丹津以未能遂其據西藏遙制青海之初衷,於雍正...
羅卜藏丹津(1692年-?),固始汗的孫子,達什巴圖爾的兒子,清朝青海蒙古和碩特部右翼首領。羅卜藏丹津於1714年承襲其父的親王爵位,1720年,作為青海和碩特代表“帥所屬兵”,參加了清軍護送達賴喇嘛入藏的隊伍。1723年,羅卜藏丹津為圖謀割據青藏高原,脅迫青海蒙古各部貴族於察罕托羅海會盟,自稱“達賴渾台吉...
班覺丹增:第一世(不計追認)智合倉活佛,清朝康熙年間獲清朝封為“灌頂淨覺弘濟大國師”。阿旺宗哲(班覺丹增其侄):被封為“灌頂淨覺弘濟大國師”。雍正元年,羅卜藏丹津反清,瞿曇寺受牽連,寺主阿旺宗哲被清朝囚禁於蘭州七年,清朝所賜的印誥也被收回。此後,瞿曇寺逐漸衰落。海喇嘛:瞿曇寺開創者第一世...
清雍正元年(1723),羅卜藏丹津反清,朱固寺曾毀於兵燹。清雍正十年(1732),第二世敏珠爾羅桑丹增嘉獵 (1700-1736)任該寺法台,主持重建。贊布·頓珠嘉措建成朱固寺後,於1650年開始建廣惠寺,故歷史上有朱固寺為廣惠寺之母的說法,但廣惠寺為贊布轉世系統的根本道場,其勢力和影響遠遠超過朱固寺,故一般...
清雍正元年(1723),羅卜藏丹津反清,珠固寺曾毀於兵燹。清雍正十年(1732),第二世敏珠爾羅桑丹增嘉獵(1700-1736)任該寺法台,主持重建。贊布·頓珠嘉措建成珠固寺後,於1650年開始建廣惠寺,故歷史上有珠固寺為廣惠寺之母的說法,但廣惠寺為贊布轉世系統的根本道場,其勢力和影響遠遠超過珠固寺,故一般將...
1636年,固始汗親自赴拉薩與黃教諸領袖商議出兵事宜,被格魯派攝政者索南群培、班禪和達賴喇嘛【班禪是達賴的師傅,當時達賴年少並非決定性人物】授予“丹增卻傑”(執教法王)的稱號。1637年,固始汗軍隊進入青海,滅卻圖汗,控制青海全境。固始汗入西康滅苯教政權 1640年又發兵西康,滅苯教政權的頓月多吉。此後,他...
第三部分為1771年隨土爾扈特部東返的大喇嘛羅卜藏丹增屬下的沙比納爾(門徒們之意—作者)。據清代滿文檔案載,其沙比納爾有1200餘戶,1817年被編為4個佐領,歸厄魯特營右翼碩通管轄,其牧地為特克斯河下游(今特克斯縣境內)。由此可見,準噶爾汗國滅亡以後,劫後餘生的準噶爾牧民成了清帝國轄下的屬民,厄...
這一年秋天,渥巴錫從高加索前線回來後,隨即與親信王公越過伏爾加河左岸,在維特梁卡(阿斯特拉罕省葉諾塔耶夫斯克以北處)召開了一次絕密會議,為了不再把計畫泄漏出去,參加會議的除渥巴錫和策伯克多爾濟外,僅有舍楞、巴木巴爾(渥巴錫族弟)、達什敦杜克和大喇嘛羅卜藏丹增等4人,“沒有通知其他任何一個貴族”。會...
章嘉·若白多傑,又名章嘉·益西丹貝仲美,於藏曆第十二繞迥之火雞年(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日誕生在多麥宗喀北部漢藏雜居地區的涼州遊牧部落(今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祁連鄉)一牧民家中。其父祁家倉巴·古如丹增,土族人,原是青海湟水流域祁土司的屬民,後舉家遷往涼州放牧。史料記載 二世章...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正月初十日出生在甘肅武威西蓮花寺附近的一個牧民家中,其父古茹丹增,原是青海湟水流域祁土司的屬民,土族人,後舉家遷往涼州放牧,落籍於當地的藏族部落。據說若必多吉自幼聰穎異常,恰值估寧寺向西北方向尋找二世章嘉呼圖克圖的轉世靈童,於康熙五十八年經理藩院奏準,認定他為二世章嘉...
羅卜藏華旦 謝雄覺爾買 格桑慈智木 智華達吉 霍格勒合 曼巴加措 達爾吉 夏繞卡其·羅藏益喜 扎西加措 熱布傑 才拉 加夏茸·格桑貢卻加木措 喬科達·嘎爾瑪 阿克祁軍加措 索南木 果洛曼巴 阿克羅桑達爾傑 康曼巴 慈智木加措 老哲加措 桑吉加木措 老哲旦巴 桑智布 曼巴堅參 傲賽 貢去乎丹增 旦增 加吾 達...
1636年,固始汗親自赴拉薩與達賴商議出兵事宜,於九年抵拉薩,受達賴五世、班禪四世贈予的“丹增卻傑”(執敬法王)稱號。後來固始汗又遣使去盛京(瀋陽),表示歸順後金政權,以獲得強大支援力量,穩固後方。1637年,在準噶爾部援助下,固始汗率軍進入青海,滅卻圖汗,控制青海區域。1640年又發兵西康,滅苯教政權...
第三代喇嘛坦是丹增忠乃達爾吉。他在南寺設立了參尼扎倉,即法相僧院,這樣奠定了南寺學經制度的基礎。他有一些用藏文寫作的零散經文流傳至今。約在一八五六年圓寂。第四代喇嘛坦是阿旺巴達爾吉嘉木蘇。第五代喇嘛坦是敖木察爾山潘普勒忠桑吉嘉木蘇(譯音神奇處他殊勝佛海),二十九歲時入藏學習,精通藏語文和顯密...
一般稱 “察罕諾們汗”,漢譯為“白佛”,藏譯為“夏茸尕布”。該系統共傳八世,四世羅桑圖登格勒堅贊(1729-1796)、五世潘代旺秀克尊嘉措(1797-1873)、六世阿旺卻珠丹貝堅贊(1832-1873),均有一定建樹,七世根敦丹增諾爾布(1873-1927),於民國初年受封為“廣大明智汗王”,賜有90兩重的虎頭銀印...
化隆西部以及海北海晏地區的政教雙重統治者,一般稱 “察罕諾們汗”,漢譯為“白佛”,藏譯為“夏茸尕布”。該系統共傳八世,四世羅桑圖登格勒堅贊(1729一1796)、五世潘代旺秀克尊嘉措(1797一1873)、六世阿旺卻珠丹貝堅贊(1832一1873),均有一定建樹,七世根敦丹增諾爾布(1873 —1927),於民國初年...
第六節 南寺活佛阿旺丹增事件 第十二章 國民黨政府對阿拉善和碩特旗的治理 第一節 達理札雅承襲阿拉善和碩特旗之札薩克王位 第二節 達理札雅王革新阿拉善旗舊體制 第三節 九世班禪蒞臨阿拉善旗 第四節 日本人在阿拉善旗的特務活動 第五節 達理札雅對抗軍閥馬鴻逵 第六節 國民黨政府加強對阿拉善旗的統治 第七節...
清雍正二年(1724年),清軍平定羅卜藏丹津反清事件後,置大通衛。次年築大通城(今門源縣城)。乾隆九年(1744年),移大通衛於今大通有到城關鎮。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衛為縣,門源系大通縣屬紅山、永安兩堡。民國十八年(1929年),由大通縣劃出北大通的紅山堡、永安堡和祁連八寶、阿力克一帶,西寧縣...
兩年後獲達賴贈“固始·丹增曲結”(漢語中的“國師·持教法王”,蒙古語又稱“固始·諾門汗”)尊號。崇德五年(1640年),攻滅康區白利土司,次年興兵入後藏,滅噶當派的藏巴汗政權,據有全藏。在藏時扶持格魯派,使其確立了在藏族社會的優勢地位;健全藏地行政機構,控制西藏軍隊,掌握了青藏地方政權。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