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埃伯特(1942年6月18日-2013年4月4日),美國影評人、劇本作家,普利茲獎獲得者。埃伯特以他每周評論專欄(從1967年開始在《芝加哥太陽報》刊登,後來在網路上發布)和與另一位影評人吉恩·西斯克爾聯袂主持的主持電視節目《西斯克爾和埃伯特電影評論》(Siskel & Ebert at the Movies) 而著名。埃伯特的電影評論在美國和全球被超過200家報紙發表。他撰寫了超過15本書,包括他的電影年鑑。
基本介紹
中文名:羅傑·埃伯特
國籍:美國
出生日期:1942年6月18日
逝世日期:2013年4月4日
主要成就:美國影評人、劇本作家,普利茲獎獲得者
代表作品:《Roger Ebert's Movie Yearbook》
人物簡介,早期生活,職業生涯,評論風格,個人觀點,個人生活,個人著作,去世,個人審美,生平,
人物簡介
羅傑·約瑟夫·埃伯特(Roger Joseph Ebert,1942年6月18日-2013年4月4日),羅傑·埃伯特(右)
埃伯特以他每周評論專欄(從1967年開始在《芝加哥太陽報》刊登,後來在網路上發布)。[1]和與另一位影評人吉恩·西斯克爾聯袂主持的主持電視節目《西斯克爾和埃伯特電影評論》(Siskel & Ebert at the Movies) 而著名。1999年西斯克爾逝世後,他選擇了多位候選人試鏡,最終理察·羅佩成為他的新搭檔,2000年節目而因此更名為《埃伯特與羅佩和電影》(Ebert & Roeper and the Movies)。
1976年,埃伯特與《芝加哥論壇報》的吉恩·西斯克爾開始聯袂主持每周一期的電視節目──《Sneak Previews》,這是一檔電影評論節目,由芝加哥公共廣播WTTW電視台製作。該節目於1978年被公共電視網選中,向全國播放。1982年,節目轉成一個商業電視節目,名稱改為《Atthe Movies》,後來又改為《西斯克爾和埃伯特電影評論》(Siskel & Ebert at the Movies),他們以獨特的批評風格而著名。1999年,西斯克爾逝世後,由於合作夥伴一直在變化,節目的名字為《羅傑·埃伯特電影評論》(Roger Ebert at the Movies)。2000年9月,《芝加哥太陽報》的專欄作家理察·羅佩成為埃伯特的固定搭檔,節目名稱也因此固定下來──《埃伯特與羅佩和電影》(Ebert & Roeper and the Movies)。
埃伯特還為一些電影的DVD做解說,包括《公民凱恩》、《北非諜影》、《危機四伏》(Dark City)、《浮草》(Floating Weeds)、《漫畫大師羅伯特·克魯伯》(Crumb)和《飛越美人谷》(Beyond the Valley of the Dolls)等,其中《飛越美人谷》的劇本是他和拉斯·邁耶一起創作的。
奧斯卡金像獎頒獎日,埃伯特與羅佩通常出現在頒獎典禮前的直播節目《奧斯卡之夜:嘉賓入場》(An Evening at the Academy Awards: The Arrivals)。這個節目還穿插紅地毯採訪和時尚評論。他們也出現在頒獎典禮後的節目《奧斯卡之夜:獲獎者》(An Evening at the Academy Awards: the Winners)中。這兩檔節目都是由美國廣播公司所屬洛杉磯KABC-TV電視台製作並播放的。該節目也在美國廣播公司其他頻道播放,並由其他會員和廣 播公司在全球同步播放。2007年,由於健康原因,埃伯特沒有出席該節目。
當你問一個朋友《地獄男孩》(Hellboy)是否出色,你並不是在問它與《神秘之河》相比是否出色,你在問它與《懲罰者》(The.Punisher)相比是否出色。我的回答是,在1分到4分之間評分的話,如果《超人》(Superman)是4分的話,《地獄男孩》可以打3分,而《懲罰者》為2分。同樣的,如果《美國心玫瑰情》是4分的話,那么《利藍的美國》(The United States of Leland)為2分。
埃伯特強調如果不看評論的內容,光看他的評星沒有任何意義。偶爾的,埃伯特的評星和評論很不相配。埃伯特知道這種情況,他說“我不能推薦電影,但是……我到底為什麼不能?只因為這是可憎的?有什麼理由可以遠離電影?可憎和無聊,可能是一個理由。”在電影《曼森家族》(The Manson Family)的評論中,他給電影評了3顆星,因為電影達到當初拍攝的目的,但是承認不等於電影本身值得推薦。同樣他給亞當·桑德勒主演的電影《最長的一碼》(The Longest Yard)評了三顆星,但是在他參加坎城電影節後寫的評論中,他建議讀者不要看這部電影因為有更好的選擇。
埃伯特偶爾責備一些電影中不健康的政治觀點,對於1970年代宣揚法治的電影,法西斯主義一詞出現在不止一個電影評論中,如《警探哈里》(Dirty Harry)。他也懷疑一些充作藝術的電影,而在他看來只是華麗庸俗和聳人聽聞的。如電影《午夜守門人》(The Night Porter)和《藍色絲絨》(Blue Velvet)就得到了這類評價。
埃伯特的評論還充滿了冷幽默。2005年1月,羅伯·施奈德侮辱了《洛杉磯時報》的電影評論員帕特里·克戈爾茨坦,戈爾茨坦對他的電影《憨直舞男2》(Deuce Bigalow: European Gigolo)提出了批評,施奈德認為戈爾茨坦沒有資格作出評論因為他從來沒有獲得過普利茲獎。埃伯特插手其中,說作為一個普利茲獎獲得者,他有資格評論該電影,並坦率地告訴施奈德,“你的電影令人討厭。”
埃伯特曾指出他最喜歡的電影是《公民凱恩》。他最喜歡男演員是羅伯特·米徹姆,女演員是英格麗·褒曼。埃伯特強調他通常很討厭“前十名”的榜單,但是由於他參加了2002年《視與聽》雜誌的投票,他透露了他心中的十佳電影(字母排序):《阿奎爾,上帝的憤怒》(Aguirre, the Wrath of God)、《現代啟示錄》、《公民凱恩》、《十誡》(The Decalogue)、《甜蜜的生活》、《將軍號》(The General)、《憤怒的公牛》、《2001太空漫遊》、《東京物語》和《迷魂記》。
個人觀點
埃伯特是美國電影協會(MPAA)分級系統的公開反對者。他再三批評他們對於什麼電影是“適合兒童”的決定。如《鯨騎士》(Whale Rider)和《搖滾校園》(School of Rock)都被評為PG-13(不適合13歲以下兒童觀看),但是他認為這兩部電影對學校的兒童是無害的,並且對那個年齡的人有積極意義。他認為電影《大法師》是恐怖的,而MPAA給予了分級"R"而不是"X"(只適合成人觀看)。他經常提出MPAA更傾向於給一些溫和的性內容的電影分級為"R",而較少考慮暴力內同。在《耶穌受難記》的評論中,他提到,“我說過這部電影是我所見過的最暴力的電影。MPAA的分級R最後證明了這個組織要么從來不會給暴力內容電影分級為NC-17,要么受電影主題的挾制。如果是除了耶穌之外別的人被釘在了十字架上,我想這部電影自動被定為NC-17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