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勞倫斯·艾克爾伯格(英文:Robert Lawrence Eichelberger,1886年3月9日-1961年9月26日)美國陸軍上將,人稱"殘忍的普魯士人".曾主持訓練和重整撤至澳大利亞的美、澳軍隊。同年11 月率部參加巴布亞半島戰役。1943 年參加收復紐幾內亞和新不列顛群島登入戰役。1944 年升任第八集團軍司令,參與指揮反攻菲律賓的戰鬥,發展了以小分隊進行兩棲挺進的戰術。1945 年參加對日本本土的進軍。戰後率第八集團軍占領日本。1948 年退役。1954 年獲上將銜。著有回憶錄《從叢林打到東京》。
基本介紹
中文名:羅伯特·勞倫斯·艾克爾伯格
外文名:Robert Lawrence Eichelberger
國籍:美國
出生地:俄亥俄州
出生日期:1886.03
逝世日期:1961.09.26
職業:陸軍上將
學者將軍,叢林血戰,戰後生涯,
學者將軍
1886年3月9日生於俄亥俄州厄巴納,1903年進俄亥俄州立大學學習,1909 年畢業於西點軍校。在步兵部隊中供職,1915年晉升中尉,1917年晉升上尉,曾先後服役於巴拿馬與美墨邊境任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主要從事參謀和訓練工作,1918年8月晉升戰時少校,在對蘇俄的武裝干涉中。任美國西伯利亞遠征軍指揮官威廉·葛拉福斯(William S. Graves)少將的助理參謀長,並在一次抵禦紅軍攻擊的戰鬥中,因奮勇作戰而獲得了優異服務十字勳章。此外,身為情報官,他發現白軍政權無法獲得蘇聯百姓的支持,讓遠征軍得以儘早撤回,避免了陷入泥淖的困境,因此又獲得了優異服務勳章。在這個遠征行動中,由於日本陸軍與美軍部隊一同行動,艾克爾伯格對日本陸軍軍官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因此讓艾克爾伯格開始研究日本陸軍的戰術思想。
布納戰後,艾克爾伯格中將負責訓練美澳聯軍,並於1944年4月開始指揮第24與第41步兵師參與了紐幾內亞戰役。在比亞克島戰役中,艾克爾伯格中將又解除了第41步兵師師長荷瑞斯·富勒(Horace H. Fuller)少將的職務,並利用側翼迂迴戰術使得比亞克島上的三座空軍基地維持運作。因為這項戰績,麥克阿瑟將軍於1944年9月,將艾克爾伯格中將升任為新成立的第8集團軍司令,並接替沃爾特·克魯格的第6集團軍在紐幾內亞,新不列顛島,阿德默勒爾蒂群島等地的任務。
日本投降後,第8集團軍奉命擔任占領軍的任務,第一批部隊於8月30日抵達。艾克爾伯格中將的軍團司令部設於東京,轄下的第24步兵師占領九州與四國兩島,第1騎兵師占領本州,第11空降師占領北海道。 擔任三年的占領軍地面部隊指揮官後,艾克爾伯格中將於1948年9月卸任,退休返美。為表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許多美軍將領的功積,美國國會於1954年通過一項特別法案(Public Law 83-508),將一些已退休,甚至陣亡/過世的美軍中將晉升為上將。艾克爾伯格中將亦在名單之列。艾克爾伯格上將於1961年9月26日病逝於北卡羅來納州艾塞維亞市,安葬於阿靈頓國家公墓。將軍的妻子,艾瑪琳·艾克爾伯格(Emmaline G. Eichelberger,1888年8月12日-1972年2月11日)過世後與丈夫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