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羅伯特·庫什曼·墨菲出生於紐約
布魯克林 ,父母為托馬斯·D·墨菲(Thomas D. Murphy)和奧古斯塔·庫什曼 (Augusta Cushman)。1906年左右,墨菲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協助弗蘭克·查普曼(FrankChapman)整理《北美鶯》的校樣。他是布朗大學的本科生,並於1911年畢業。
1911年,他與格蕾絲·埃梅琳·巴斯托(Grace EmelineBarstow)結婚,兩人是在布朗大學就讀時認識的。格蕾絲說服墨菲在黛西號捕鯨船上擔任博物學家。婚禮後,這對夫婦航行到
加勒比海 ,然後他又出海了一年多。正是在這一時期,他寫下了筆記,並納入了1947年出版的《格雷絲航海日誌:捕鯨雙桅船黛西號,1912-1913》一書中,該書深入了解了最後一艘捕鯨船上的生活。
墨菲對海鳥特別感興趣。他在布魯克林住過一段時間,夫婦倆育有三個孩子。1921年,他們搬到了
韋斯特切斯特 縣。他探索了秘魯附近島嶼上的海鳥,並在《秘魯鳥島》(1925年)中撰寫了有關它們的文章。
羅伯特·庫什曼·墨菲和妻子格蕾絲··墨菲
人物生平 墨菲參加了羅洛·H·貝克(Rollo H. Beck)領導下的布魯斯特——桑福德(Brewster-Sanford Expedition)探險隊。1936年,他寫了兩卷本《南美洲海洋鳥類》,被認為是經典。他還幫助策劃了惠特尼南海探險活動。
1969年,全家搬到石溪(Stony Brook)。
1951年,墨菲率領探險隊重新發現了
百慕達圓尾鸌 ,這種鳥類據信已經滅絕了330年。除書籍外,他還撰寫了600多篇科學文章。
1936年,墨菲榮獲美國國家科學院丹尼爾·吉羅·艾略特獎章(Daniel Giraud Elliot Medal),並於1937年榮獲AOU威廉·布魯斯特獎章(AOU Brewster Medal)。布朗大學授予榮譽科學博士學位。1941年。他於1939年當選為澳大利亞皇家鳥類學家聯盟通訊會員,並於1946年當選為美國哲學會通訊會員。他還獲得了探險家俱樂部、約翰巴勒斯協會和地理學會頒發的獎項。1948年至1950年間,他擔任美國鳥類學家聯盟主席。
1957年,墨菲退休前往紐約老菲爾德後,他與包括阿奇博爾德·羅斯福在內的長島其他公民一起,起訴要求停止噴灑
滴滴涕 ,但未獲成功。在他去世前,三村中心學區以他的名字命名了羅伯特·庫什曼·墨菲國中。1956年,墨菲陪同阿瑟·維爾內(Arthur Vernay)前往伊那瓜島考察那裡的
火烈鳥 棲息地,期間
伊恩·弗萊明 (Ian Fleming)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墨菲是一位狂熱的日記作家,甚至保留了他寫的每張支票的副本,以幫助未來的研究。尼龍襪剛剛推出,他甚至還記錄了他穿這雙襪子的次數。他的大部分個人論文都保存在
費城 的美國哲學會。他的一些個人論文保存在
紐約州立大學 石溪分校。
"
Trachurus murphyi "(智利竹莢魚)的拉丁學名"murphyi"是為了紀念在秘魯收集這種類型的墨菲。
捕鯨雙桅船黛西號
社會評價 羅伯特·庫什曼·墨菲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保持著活躍和年輕的心態。70多歲時,他應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邀請乘坐政府破冰船“冰川”前往南極。幾年後,他訪問了同一地區,並時隔58年首次踏上
南喬治亞島 。80多歲的時候,他參加了在澳大利亞舉行的太平洋科學大會,並乘坐各種交通工具走遍了這片大陸。在他去世前一個月左右,他向
林奈學會 發表了關於這次旅行的演講,此後一直在他的辦公室里。因此,他的突然去世引起了人們的震驚,就像他年輕了幾十年一樣。
耐心、精明、人道,墨菲會成為一位偉大的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