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百慕達海燕為夜行性,它們詭異的叫聲曾嚇阻迷信的西班牙航海家,認為該島上有惡魔居住。他們雖然不敢在島上長居,卻開始以百慕達海燕為來往船隻的食物補給,開始了對百慕達海燕的屠殺。在百慕達成為英國殖民地後,殖民者引進的外來種如鼠、貓、狗,加上殖民者本身的獵殺大幅減少了這種鳥的數量。雖然百慕達海燕被世界最早的自然保護法:百慕達總督公告的“against the spoyle and havocke of the Cohowes”保護,在1620年時這種鳥已近乎滅絕。
二十世紀初期,科學家陸續採集到一些這種鳥的樣本,顯示百慕達海燕尚未滅絕。1951年,美國鳥類學家羅伯特・墨菲(Robert Cushman Murphy)與路易斯・莫布雷(Louis L. Mowbray)在百慕達群島的城堡灣(Castle Harbour)的小島發現了18對巢中成對的百慕達海燕,當時隨船的還有15歲的小男孩David B. Wingate,他在之後的生涯中致力於百慕達海燕的復育,並在1966年成為百慕達的第一位保育官員。Wingate建立了一項計畫,在島上建了許多人工洞穴做為其巢的通道,同時可避免體型稍大的白尾熱帶鳥競爭。並保留鄰近的楠薩奇島為未來可行的復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