纚,原為束髮之帛,後為冠的代稱。《儀禮·士冠禮》:“緇纚,廣終幅。”鄭玄註:“纚一幅長六尺,足以韜發而結之矣。”《中國百科全書·紡織》:“古稱絲織的冠為纚,冠上塗以生漆的為漆纚冠,後俗稱烏紗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纚
- 纚:繩索。盛裝的樣子
- 連續不斷:車案行,騎就隊
- 筆畫數:25,部首:糹
含義
古籍解釋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纚乎淫淫。《注》群行貌也。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輦道纚屬。《注》纚迤相連屬也。
又《集韻》《韻會》𠀤鄰知切,音離。《詩·小雅》紼纚維之。《傳》纚,緌也。《釋文》韓詩云:筰也。
又《集韻》《韻會》𠀤所蟹切,音灑。《史記·司馬相如傳》落英幡纚。《注》幡纚,偏幡也。
又《集韻》所宜切。《前漢·揚雄傳》漓虖幓纚。《注》車飾貌也。
又《集韻》所禾切,音羅。《屈原·離騷》索胡繩之纚纚。《注》胡繩,香草。纚纚,索好貌。
又《集韻》疎士切,音史。《張衡·西京賦》奮長袖之颯纚。《注》颯纚,長貌。
又《集韻》輦尒切,音邐。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