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紀、傳,志,序傳,流傳情況,影響,史料價值,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
紀、傳
傳目設定較為全面,這反映出了司馬彪對東漢社會生活給予全面關照的超人史識。
而這一較全面的傳目的設定,對南朝宋范曄撰《後漢書》應該說產生了較為直接和有益的影響。
志
《續漢書》原文志8卷,今傳本分為30卷
律曆志 3卷
禮儀志 3卷
祭祀志 3卷
天文志3卷
五行志 6卷
郡國志 5卷
百官志 5卷
輿服志 2卷
(除天文志的下卷和五行志的第四卷以外,剩餘二十八卷志均有劉昭的注。)
序傳
據《三國志·魏志·司馬朗傳》注、《太平御覽》卷三七七和《初學記》卷二四注所引兩條“司馬彪《序傳》曰”可知,司馬彪撰《續漢書》亦受了班馬的影響,在《續漢書》中設有《序傳》,記述司馬彪的家世、撰著《續漢書》動因的內容等內容。
流傳情況
大約由於章懷太子李賢所注《後漢書》的逐漸盛行及後世的戰亂之劫,該書便開始不復為世人所重並有所散佚。至宋淳化年間,已把司馬彪《續漢書》、張璠《後漢紀》列入了遺佚書之列。而至宋仁宗景佑元年,余靖奉詔校正《後漢書》,敘其原委,則僅能羅列出司馬彪、薛瑩、華嶠等書卷數之多寡,已無法取證參校,判定異同。所以說,司馬彪《續漢書》最遲於北宋時便佚而不全了。
所幸《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太平御覽》等類書及《三國志注》、《世說新語注》、《文選注》、《水經注》、《後漢書注》等書保存了《續漢書》較多的紀、傳部分內容;而志則由於南朝梁劉昭為補范曄《後漢書》志之缺而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清代輯佚風氣濃厚,姚之姻、章宗源、黃奭、汪文台、王仁俊等人又進行了大量的輯佚工作;今人周天游所著《八家後漢書輯注》一書,對清人所輯司馬彪《續漢書》等八家東漢史予以整理、校注,據此便可見該書之大概。
所幸《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太平御覽》等類書及《三國志注》、《世說新語注》、《文選注》、《水經注》、《後漢書注》等書保存了《續漢書》較多的紀、傳部分內容;而志則由於南朝梁劉昭為補范曄《後漢書》志之缺而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清代輯佚風氣濃厚,姚之姻、章宗源、黃奭、汪文台、王仁俊等人又進行了大量的輯佚工作;今人周天游所著《八家後漢書輯注》一書,對清人所輯司馬彪《續漢書》等八家東漢史予以整理、校注,據此便可見該書之大概。
影響
史料價值
正是由於司馬彪撰著《續漢書》取材廣泛,記載豐富、詳實,所以該書成為范曄撰《後漢書》的主要參考之一,在比較諸書同一記載時,范曄往往舍其他而取《續漢書》。如上文所舉肥親之例,范曄便採用了《續漢書》的“矍然而起”,而舍《東觀漢記》之“嘿然有頃”。
另外,《續漢書》的詳實記載亦可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東觀漢記》、范曄《後漢書》、袁宏《後漢紀》所載史事晦而不詳或記載失誤的不足。
另外,《續漢書》的詳實記載亦可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東觀漢記》、范曄《後漢書》、袁宏《後漢紀》所載史事晦而不詳或記載失誤的不足。
評價
劉知幾則對司馬彪著史之“術”予以了充分的肯定,稱“假令其間有術同彪、嶠,才若班、荀,懷獨見之明,負不刊之業,而皆取窘於流俗,見嗤於朋黨”並認為其《五行志》記載“大多較實”、“精審”。
唐太宗還專門作有詠《續漢志》之詞云:“前史談妙詞,後昆沈雅思。書言揚盛跡,補缺與洪志。川谷猶舊途,郡國開新意。”
而范曄在撰《後漢書》參考眾書時,對司馬彪《續漢書》則多有取用,這也反映出范曄對該書的肯定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