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萊蕪縣誌 .中國圖書館網[引用日期2014-06-22] 詞條標籤: 文學, 文化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3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she...
萊蕪修志始於宋朝。宣和年間縣尉鐘離修編纂《萊蕪縣市》,現僅存目。...... 民國24年(1935)鉛印的《續修萊蕪縣誌》由李仲豫主修,今存。新中國成立後,1960年編...
民國時期小山隸屬傅家鄉;據民國二十四年的《續修萊蕪縣誌》記載:“傅家鄉·小山”。1941年萊蕪劃為三縣,小山隸屬萊東縣汶陽區;1945年恢復萊蕪縣建制,屬萊蕪縣...
《續修萊蕪縣誌》載,清末陳家樓屬水南保;民國初年隸屬於水北區;1948年歸屬楊莊區;1958年,歸楊莊人民公社管轄;1984年撤消公社建辦事處、鎮,一直隸屬於楊莊鎮。...
江水村隸屬萊城區口鎮,位於萊城北21公里,口鎮北8公里處的狼山腳下,自古就是萊蕪...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漿水鎮,南漿水”。據《高氏譜》記載,明...
據民國28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毛家鄉,林家莊”;1941年至1945年8月,屬萊北縣山口區;1945年10月至1949年10月屬口鎮區;1950年5月至1956年為口鎮區金山鄉...
據《續修萊蕪縣誌》武仕目載:“李杲,山口保人,弘治間都督。”《萊蕪市志》也有記載:“李杲,弘治間授都督,掛征朔將印,鎮守遼東,智勇過人,為一代名將。其子...
和莊村隸屬濟南市萊蕪區和莊鄉,是和莊鄉人民政府駐地,是萊蕪通博山的要道。...《續修萊蕪縣誌》載:淄水發源有三,源出麻峪者為最大。和莊河屬淄河水系,源於...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萊蕪縣全圖”標註為“前坡”。據《任氏譜》記載,清朝乾隆年間任姓由任家莊遷此建村,舊址在夾嶺山前,故名前坡。 前坡村建...
畢家莊村隸屬萊蕪經濟開發區鵬泉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東北5公里,地處丘陵,北靠小...據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畢家鄉·畢家莊。”現有李、呂、張、...
據民國24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港里鄉-小窪村”。1949年小窪村屬吉林鄉轄;1955年屬玉山鄉轄;1958年屬口鎮公社轄;1960年屬林馬管區轄;1984年改為張家窪...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止鳳鄉·饅頭石”,屬於水北區;1941年,萊蕪劃為三縣,張家莊村屬於萊北縣;1945年恢復萊蕪縣原建制;1955年張家莊村屬於香...
《續修萊蕪縣誌》載,大石鄉村二,其中興隆莊村。據萊蕪市志載,興隆莊村清末屬鵬山保義和鄉;1950年後屬第八區蘆城鄉;1985年10月後屬辛莊鎮趙泉管區至今。 興隆...
民國時期小山隸屬傅家鄉;據民國二十四年的《續修萊蕪縣誌》記載:“傅家鄉·小山”。1941年萊蕪劃為三縣,小山隸屬萊東縣汶陽區;1945年恢復萊蕪縣建制,屬萊蕪縣...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止鳳鄉、朱家峪”。據張氏譜記載,明朝萬曆年間張姓遷此,朱姓早居,因址在山峪中,冠以姓氏,故名朱家峪。現朱姓早已失...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金牛山在縣治北四十里,吐絲口之北”。相傳古時有一頭金牛臥于山中,故名金牛山。這裡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特殊的地質結構(...
據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姜莊鄉·北姜莊”。據《劉氏譜》記載,明成化年間劉姓由茶峪村遷此;姜姓早居,以姓名村姜家莊,原與南姜莊為一村,...
另據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引元至元十七年王天挺宣聖朝碑記載:“縣治經廢已久,復立者僅十稔,民居官寺一切草創”,由此可見始建村當在宋朝之前。北宋...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魚池鄉·西坡。寨里鎮歷史幾經沿革,蘇家坡村一直隸屬寨里鎮至今。村子西北是綠色的羊丘山,山上100多畝地經過“學大寨”整治...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萊蕪縣全圖”標註為“前坡”。據《任氏譜》記載,清朝乾隆年間任姓由任家莊遷此建村,舊址在夾嶺山前,故名前坡。 前坡村建...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公安鄉·宅科”。據曹氏譜記載:清雍正初年曹姓由太平街村遷此建村,因村址四周高起,形似宅院,故名宅科。 1950年至1960...
民國24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桃李鄉,桃花峪。”解放戰爭時期屬口鎮區;1955年加入初級社;1956年轉入高級社;1958年到1984年屬口鎮人民公社;1984年至1985年屬...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新山鄉·前黑峪村”。1938年以前屬新山鄉管轄;1939年隸屬和平鄉;1941年隸屬新甫縣野店區;1950年屬野店鄉;1955年屬汶南區...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象山鄉·團山”。據高莊鎮黨組織史記載:1941年5月團山村屬新甫縣野店鄉;1955年10月屬萊蕪縣汶南區魯家鄉;1958年10月屬高...
根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萊蕪古代礦冶發達,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礦冶文化,就其歷史而言,《續修萊蕪縣誌》曾有“稽之史冊,應在秦前”的記載,唐時萊蕪有“漢置鐵官...
光緒三十四年《萊蕪縣誌》(稿本)和民國《續修萊蕪縣誌》均在“冠山”條下注云:“即萬福山,俗訛望夫。”《泰安府志》則乾脆說,稱望夫山是“穿鑿附會”。 ...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止鳳鄉·陡崖”。1941年,萊蕪劃分為萊北、萊東、新甫三縣,陡崖村隸屬萊北縣香山區:1945年10月恢復萊蕪縣制,陡崖屬香山區...
《續修萊蕪縣誌》“輿地誌”編里記載:墨埠鄉村五,其中有大墨埠莊,小墨埠莊,墨埠寺莊,統稱墨埠村。 1937至1941年,萊蕪縣統一划鄉,墨埠村為義安鄉;1941年...